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淑华  张芮  陆鑫  吴超男  徐柯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21,47(2):119-126
对2个株系的同源多倍体桑树植株嫩叶和成熟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筛选能够表征桑树抗旱性的重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成熟叶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紧实度等8个解剖结构性状,在2个株系的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成熟叶的这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可用于综合评价桑树抗旱性的5个代表性性状指标,即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上角质层厚度.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新一之濑,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3-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陕桑707.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桑树品种及杂交组合的耐旱性,利用现有旱地桑品种试验圃,在干旱季节调查桑树新梢生长状况,评价129份桑品种(杂交组合)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对比3个试验圃117个杂交组合,评出耐旱性强的组合1个,耐旱性较强的组合22个;评价现行桑树良种的耐旱性,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杂交组合)6个,其中桑特优1号、桂桑优62、桑特优2号、桂桑优12为广西育成,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多年,在石山坡旱地、丘陵山坡地、台坡旱地种植均适宜种植,为耐旱、耐贫瘠桑品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9个桑树品种和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桑树各品种间叶片的含水量、持水能力,并在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桑树叶片的大小、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其中抗旱能力较强的为勺桑、9001和湖桑197,较弱的为湖桑199和育2号.  相似文献   

4.
新疆沙漠桑树品种持水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水力是表征植物耐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新疆当家现行桑品种--新桑1号为对照,以测定桑树中上部叶片每1h失水量的方式,对抗干旱性强的沙漠桑树品种--策沙1号失水过程进行了监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策沙1号叶片持水力比新桑1号强,可以确定其为荒漠植物中持水型较强的桑属品种.  相似文献   

5.
叶柄是水分和营养物质在茎和叶间运输的重要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木材离析技术,分析6个种源地不同的桑树品种一年生扦插苗叶柄的显微结构特征,对叶柄的水分运输能力和抗蒸腾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桑树的抗旱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6个桑品种中,吴堡桑的叶柄角质层和厚角组织厚度较小,但维管束最为发达,具有较高的维管束面积占比、中等水平的导管直径和最大的导管长度,水分运输能力最强,同时还能保持对栓塞较强的抵抗性,推测其抗旱能力可能较强,适宜种植在较为干旱的地区;育711号的叶柄角质层较薄,云果桑1号叶柄的厚角组织最薄,这2个品种的叶柄具有较多的维管束,但其维管束面积占比、导管孔腔面积以及导管直径在6个品种中较小,故抗蒸腾能力与水分运输能力均较低,其抗旱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更加适合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研究结果为阐释桑树叶柄结构、水分运输能力与桑树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发根力强、抗寒、耐旱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鲁诱1号为母本,二倍体桑树品种育2号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是:中生中熟,节间较密,叶片肥大,长势旺盛,全年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18.21%;叶质优良,万蚕收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6.5%;有较强的抗寒耐旱性能;发根力强,适宜硬枝扦插。新品种已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树品种审定,在农村中试和扩大试验中均表现出突出的丰产性能,并可扦插育苗,适合在黄河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7.
为找出桑树产果量和产叶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育71-1桑树母枝直径的7个分组作研究对象,历经2年(2017—2018年)对其桑果成熟期的母枝留芽数量、结果枝长度、结果枝直径和结果枝节位数量等枝条指标,母枝结果芽数量、母枝花序数量、母枝结果数量、母枝产量、结果枝结果数量、桑果单果质量、结果枝产量和植株产量等结果指标及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片质量等叶片指标进行调查,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树母枝直径与母枝座果率、结果枝长度和结果枝直径等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结果枝节位数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叶片长度等其它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株产量与母枝花序数量、母枝结果数量、母枝产量和结果枝芽结果数量等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母枝结果芽百分率和母枝芽结果数量等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质量与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母枝结果芽百分率和结果枝直径等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桑树母枝直径是影响结果性状和叶片性状等相关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国内桑树组织培养方面,已由茎尖、冬芽、茎段、花药、胚珠、叶片培养诱导出完整植株。作者通过桑树幼花培养诱导分化了再生植株。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桑品种 新一之漱、璜桑14号、707、育151号、吉湖4号、辐1号、红沧桑、湖197号、湖199号、7307、湖87号、湖32号。 二、试验方法 春期自本所品种桑园摘取脱苞期桑芽,经自来水冲洗干净,70%乙醇中浸渍12秒,0.1%升汞溶液中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4一5次,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剥除桑芽外层的幼叶,取出直径2—3毫米的绿球状幼嫩  相似文献   

9.
三叶草不同品种茎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陈雅君  周阳  闫庆伟  李鑫 《草地学报》2012,20(4):686-691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间抗旱能力的强弱,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茎解剖结构,分析茎形态结构与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测定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辅以验证。结果表明:测定茎部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包括表皮细胞厚度、皮层厚度、角质层厚度、导管直径及木质部面积与维管束面积比值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作为评定三叶草抗旱性形态结构的理想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茎的形态结构评价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黑龙江乡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瑞文德(T. repens L.)>普通红三叶(T. pratense L.);其相应生理指标判断的抗旱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荒漠草原4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石蜡制片法,对青海省柴达木荒漠草原4种灌木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里海盐爪爪(Kalidiumgracile)、木本猪毛菜(Salsolaarbuscula)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性状与耐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4种植物的叶片均具有旱生的形态及结构特征,适宜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对4种灌木叶片的6个抗旱指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表皮细胞厚度、表皮细胞外壁厚度和气孔下陷深度进行了测定,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4种灌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表明,4种灌木抗旱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唐古特白刺〉驼绒藜〉木本猪毛菜〉里海盐爪爪。  相似文献   

11.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指标均表现差异极显著;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21,累计贡献率达86.67%,已超过85%,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采用UPGMA法将32个居群分成五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16和27号居群的抗旱性最强,22号居群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砧木质量对嫁接苗的成活及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出最适合作砧木的桑树品种,选用8个桑树品种的实生苗作为砧木,以桂椹94208为接穗进行嫁接繁育试验。在调查嫁接苗的成活株数、株高、叶、茎、根长势等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品种砧木嫁接繁育桑苗的苗期生长情况,结果以桂桑优12作砧木的嫁接苗综合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以桂桑6号、抗283×抗青10、桂桑优62、桂桑5号、粤桑120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作砧木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13.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9,29(4):16-19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结果认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4.
曲都 《四川蚕业》2010,38(2):10-12,2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对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留条7500~8000条/667m2,中干拳式树形,基础生长势中等的育2号、育151号、油桑、桐乡青、南一号、实钴11-6、湖桑32号等7个桑树品种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对比调查,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油桑、育2号、实钴11-6、桐乡青4个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5.
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对干旱和淹水的生理生化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中常用的广东桑和鲁桑2种桑树砧木类型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自然干旱和盆栽淹水法,研究了桑树砧木实生苗对干旱胁迫和淹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变化特性.结果 显示,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随干旱和淹水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干旱条件下,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MDA含量、H2O2含量、Pro含量、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随干旱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且鲁桑实生苗高于广东桑实生苗,而SOD酶活性呈不断下降趋势.淹水条件下,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MDA含量、H2O2含量、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SOD酶活性随淹水时间增加而升高,且广东桑实生苗高于鲁桑实生苗,而Pro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桑树砧木实生苗在不同胁迫条件及不同处理时间下,各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法对2种桑树砧木实生苗进行耐旱性和耐淹性综合评价分析,鲁桑实生苗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而广东桑实生苗表现出较强的耐淹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诱导创造的桑树多倍体品系为亲本材料,选育适合四川蚕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从引进的化学诱导桑树四倍体材料国桑21号的植株中,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株系,再经过株系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团桑11号。新品种2009—2012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的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中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27.88%,桑叶养蚕的万头茧层量提高4.60%,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4.02%,表现出多倍体桑树品种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米条长产叶量高、秋叶硬化迟等特性,并且具有耐干旱和对桑黑枯型疫病的较强抵抗力等特点。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四川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相似文献   

17.
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桑树品种具有生长势旺、叶片肥大、叶质优良等特点。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试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桑树品种鄂桑2号和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植株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多倍体桑树品种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机制。测试结果:四倍体和二倍体桑树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光补偿点(LCP)为鄂桑2号[55.89μmol/(m2·s)]>湖桑32号[39.90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鄂桑2号[1 332.44μmol/(m2·s)]<湖桑32号[1 572.06μmol/(m2·s)];鄂桑2号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气孔限制值(Ls)差异不显著,而光合能力(Pm)和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鄂桑2号<湖桑32号;鄂桑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8月12日>9月22日>9月13日>8月30日,而湖桑32号叶片Pn的季节变化动态为10月8日>9月13日>9月22日>8月12日>8月30日,各测定时期湖桑32号叶片的Pn均大于鄂桑2号;鄂桑2号与湖桑32号不同叶位叶片的Pn差异不显著(P>0.05);鄂桑2号的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大于湖桑32号,且第5、7、9、11位叶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鄂桑2号叶片的光合性能低于湖桑32号,但其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显著高于湖桑32号,这可能是鄂桑2号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桂桑5号""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属三倍体杂交组合(3x),利用种子繁育,育苗较易.主要农艺性状:植株群体整齐;树型高大,生长势旺,耐剪伐,发条数较多,枝条直立、较长;发芽早而落叶较迟,叶形大而长,叶肉较厚,叶色深绿;耐旱,耐高温,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四种不同生态类型扁蓿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叶脉直径、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维管束长轴和短轴长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12个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扁蓿豆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为扁蓿豆的抗旱选育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2个叶片解剖性状中,栅栏组织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5.81%;维管束长轴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变异系数最小,均为7.00%。(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352%,特征值总和为10.363,可概括12个指标的主要信息。(3)解剖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叶片厚度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等组织结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剖性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等3个叶片解剖性状与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4)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48份材料分成8大类,其中,第Ⅰ类仅含材料M-5,第Ⅱ类仅含材料M-1,第Ⅲ类、第Ⅳ类、第Ⅴ类、第Ⅵ类、第Ⅶ类、第Ⅷ类分别包含11份、11...  相似文献   

20.
林天宝  朱燕  刘岩  吕志强  魏佳 《蚕业科学》2019,45(2):175-180
以叶片老化进程差异显著的2个桑品种强桑1号和农桑14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与植物叶片老化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初步探讨桑树秋季桑叶老化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桑树抗老化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均随叶片老化显著变化,可作为桑叶老化的代表性指标。强桑1号桑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农桑14号,但并没有随老化进程呈现显著变化;而脯氨酸和细胞分裂素含量与农桑14号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指标对于桑树叶片老化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