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楚粳38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粳稻品种在陕南种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成熟期相应推迟,产量也逐步下降;随着播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气温的降低,粳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外观品质变优;不同粳稻品种之间产量、稻米品质差异显著。因此,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同时适当延迟播种,是解决陕南地区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播栽期对机插连作晚稻产量及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以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和杂交晚粳稻嘉禾优555为材料,研究了播栽期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移栽秧苗素质下降,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甬优9号机插以6月23日播种、7月20日移栽时秧苗素质好,安全齐穗风险小,产量最高;嘉禾优555则以7月2日播种、7月24日移栽产量最高;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早播应首选甬优9号,其次是嘉禾优555,这样有利于合理搭配播种时间以充分发挥品种生产潜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播期对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超优千号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以超级稻甬优12为对照,开展了7期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超优千号叶龄、播齐历期变化较小,但齐穗至成熟期变长,而甬优12叶龄、播齐历期随着播期推迟变少、变短;超优千号和甬优12产量均随着播期推迟基本上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品种分别以5月25日、5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在6月24日播种的产量最低,超优千号产量下降幅度较大;超优千号的产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甬优12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同时又是单、双季稻混作区。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大米,尤其是优质粳米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双季稻生产中引入粳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温光资源特性,总结了现有双季晚(籼/粳)稻品种的种植表现,从产量、产量结构、干物质积累、群体动态、生育期、温光利用率、稻米品质等方面比较了长江中下游稻区晚粳与晚籼的可能差异。总体来说,双季晚粳在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均显著高于晚籼;前期干物质积累两者无显著差异,但是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晚粳要高于晚籼,晚粳的灌浆率显著高于晚籼,这预示着双季晚粳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粳稻比籼稻有着较平稳的茎蘖动态,这使其具有更强的后期光合能力、更高的后期光能利用率;全生育期晚粳比晚籼长,主要体现在推迟抽穗结实,延长结实灌浆期;粳稻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显著高于籼稻,粳稻后期叶面积指数大于籼稻,光合势亦高于籼稻,而在生育前期(拔节至抽穗期)两者对温光资源的利用基本相当,因此温光利用率晚粳显著高于晚籼;另外,晚粳的稻米品质要优于晚籼。因此,相对于双季晚籼,双季晚粳具有更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播期对麦茬机插稻武运粳27号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形成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机插稻武运粳27号实收产量显著下降,糙米产量、精米产量、整精米产量及精米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早播处理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受播期推迟的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则升高。收获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因此,稻麦两熟地区,机插稻武运粳27号早播可实现高产量,为稳定实现9.0 t/hm2以上的产量,最晚应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并配套科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小麦新品种镇麦168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播期与密度,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镇麦168的产量、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适当控制密度可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可增加面团稳定时间、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优质高产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31日和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优质常规粳稻金农香粳1267的适宜氮肥运筹模式,设置6个施氮水平(CK,0;N1,165 kg/hm^2;N_2,210 kg/hm^2;N_3,255 kg/hm^2;N_4,300 kg/hm^2;N_5,345 kg/hm^2),并在N_3水平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方式(NT_1,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3叶施用;NT_2,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4叶、倒2叶分2次等量施用;NT_3,基蘖穗粒肥比例为4∶2∶2∶2,穗肥于倒3叶施用),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南方优质常规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N_3处理相比,CK、N_1、N_2、N_4和N_5处理产量分别降低37.1%、8.2%、5.7%、4.9%和10.0%,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N_3水平下,NT_3处理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在N_3水平下,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表现为NT_1>NT_2> NT_3,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则反之。随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降低,而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呈增加的趋势;在N_3水平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表现为NT_1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 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的最高,早播(6月10日)会导致显著减产,而晚播(6月30日)虽然也会导致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晚籼稻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变优,但不利于改善食味品质,对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南方双季晚籼稻实际生产中,不建议早播,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适期播种或适当晚播,能使水稻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协调水稻高产和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塑盘育秧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优质粳稻武运粳2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机插粳稻武运粳27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则表现为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下降趋势。综合产量与品质结果,建议武运粳27号机插氮肥用量宜控制在225~30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播期对寒地稻区优质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优质粳稻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主要与出苗至齐穗期日均温升高、全生育期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优质粳稻产量逐渐降低,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有效穂数和穗粒数的减少。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出苗至齐穗期的日均温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是播期推迟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苗至成熟期的太阳辐射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寒地稻区太阳辐射对水稻产量形成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浙北地区不同类型晚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不同类型晚粳品种的耐氮肥性表现为弯穗型晚粳稻(嘉禾218)籼粳型杂交晚粳稻(甬优538)直立穗型晚粳稻(秀水134、秀水121)半直立穗型晚粳(糯)稻(甬糯34);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产量构成因子主要由品种本身决定;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晚粳及籼粳杂交稻可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用量以折合尿素30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直播稻株型及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淮稻5号、武育粳3号、武运粳21号等3个品种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株型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期塑造直播水稻理想株型。结果表明,在海丰种植条件下,直播水稻最佳播期为6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株高下降,下部节间增长,上部节间变短;同一品种在播期推迟情况下,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每穗粒数均呈减少趋势,不同品种减少幅度存在差异;在推迟播期情况下,武运粳21号、淮稻5号的株高与穗型受到的影响比武育粳3号小,产量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种栽培模式,探讨了“双迟”(迟熟水稻+迟播小麦)栽培模式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换茬时间的推迟,稻麦周年生产力不断增加,其中,水稻产量呈增长趋势,而小麦产量先增后减,迟熟中粳茬小麦产量最高。延长水稻生育期和攻取大穗是稻麦周年高产的关键。水稻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随着熟期的推迟而不断增加;小麦方面,除种子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因子生产力先增后减,迟熟中粳水稻+小麦模式下表现最高。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稻麦周年的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适当延迟稻麦换茬时间可以提高稻麦周年经济生产力。就稻麦“双迟”栽培模式的概念和调控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扬州地区稻麦两熟制下,以不同生育期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呈减少的趋势,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延迟,全生育天数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全生育期缩短0.5 d左右。各类型品种的适宜播期中熟中粳稻和早熟晚粳稻为5月中旬,迟熟中粳稻为5月中旬至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优化油稻稻三熟制机插秧条件下双季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为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选用8个早晚稻品种,在湖南浏阳研究了播种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冗余生长和辐射利用率(RU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早稻全生育期缩短、晚稻全生育期延长,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同时,冗余度增加、RUE变小。水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后期物质转化利用率降低影响结实率可能是推迟播种后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本试验条件下,长沙地区机插双季早稻播种期可推迟至4月7~12日,机插双季晚稻播种期可推迟至7月5日,既能解决三熟制的季节矛盾,又能保证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9.
高邮市开展武运粳24不同播栽期、播栽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24产量受播期和播栽量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A1B1(5月22日播种,6月9日移栽)的处理产量为最高,达709.4kg/667 m2,主要因为总粒数与粒重的提高;对产量结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穗粒数与千粒重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类型品系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9、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和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在穗部特征、叶片形态以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两年中的产量表现,将其分成高产品系(产量>10.5 t/hm2)和中产品系(产量<10.5 t/hm2)。两年中,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品系为甬优2638、甬优2640、甬优1610、甬优1612和甬优1640,中产品系为甬优1851、甬优1852、甬优7753、甬优1763和甬优 5854。产量构成因素方面,不同类型品种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常规粳稻最高,每穗粒数以高产品系最高。2)穗长以杂交籼稻最高,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高产品系最高;除穗下部二次枝粳籽粒数以杂交籼稻最高外,穗部其余5部位籽粒数均以高产品系、中产品系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且籽粒数以上部二次枝粳和中部二次枝粳的增加最为明显。3)上三叶的叶长和叶宽为中产品系>杂交籼稻>高产品系>常规粳稻,高产品系上三叶的卷曲率高于对应的中产品系;上部第1、2叶的叶基角和披垂角以高产品系最低。4)高产品系株高为118.7cm,高于常规粳稻(96.6cm),低于杂交籼稻(132.9cm)和中产品系(144.1cm);上部第1、2、3节间长度以中产品系最高、常规粳稻最低;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均以高产品系最低。单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茎秆单位节间干质量以高产品系最高。提出了甬优籼粳交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选育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