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晓群  林哲艳  时钰  赵晋灵  李昂 《草业学报》2020,29(11):151-164
当初步遏制草地退化后,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对草地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进而更好地通过草畜平衡和生态补贴实现生态保育和牧民利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长达90年的美国公共放牧地政策可以为我国调整和优化草地管理政策提供借鉴。美国经验表明,实现草地生态保育需要在社会共识、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牢固地树立和实现草地的多重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理念。进一步地,公有的草地产权制度是保障草地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法律前提,非牧产业发展是实现草地多重功能的经济基础,精细的行政管理是实现草地生产生态平衡的技术保障,多种利益主体参与是实现草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活力来源。美国草地管理制度发展的曲折反复,也说明了生态管理政策的失效和调整,禁牧和监管强度的张弛反复,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诉求和博弈消长,都是草地治理中的正常情况。我国草地治理也可能经历复杂曲折的过程。在下一阶段,草地产权的优化、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牧民利益和生态保育目标的协调,是实现我国草地可持续治理的核心要务。  相似文献   

2.
畜牧     
正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走向可持续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以来,青海省落实天然草原禁牧面积2.45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29亿亩。截至2018年7月,已累计核发草原补奖资金169.75亿元,全省近8 0万户牧户享受到政策实惠。补奖政策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牧民收入持续增收,助力精准脱贫,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走上了可  相似文献   

3.
<正>环湖地区具有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寒气候特点,自然条件严酷,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拔3 000 m以上,气温低,牧草生长期短,草地初级生产力水平低,冷季缺草,草畜不平衡致使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不能满足,草畜矛盾突出。2011年起青海省牧区全面实施国家生态补偿奖励机制,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但实施这一政策还有诸多问题必须解决。如草地禁牧后势必加大舍饲力度,因而对饲草产量和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环湖地区  相似文献   

4.
以"公地悲剧"为切入点,以西藏牧民放牧决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西藏牧民在草地资源利用中的行为策略选择。结果表明:总是背叛策略集体稳定,完全友好策略也不可取;而以能够实施报复行为的一报还一报策略具有明显优势。未来收益对西藏牧民总收益的重要程度对现在行为选择有着重要关系。若贴现因子足够大,牧民间合作将是长期稳定的;若贴现因子较小,背叛将是所有策略中的最优策略,"公地悲剧"难以避免。最后根据博弈分析,提出了西藏草地资源保护中牧民行为策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调研数据和植被监测数据,通过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构建草畜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第一轮、第二轮草畜平衡奖励在草地植被、草畜能量平衡和经济收入层面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四子王旗草畜平衡区载畜率显著下降,植被高度、盖度、物种数、生物量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草畜能量呈夏季能量充足,冬季能量不足的不均衡态,但全年草畜能量趋于平衡;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成本类逐渐转变为牧业规模类和收入类,补贴收入开始显著影响牧民收入。草畜平衡奖励有利于当地植被的生长与恢复,缓解了草畜能量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改变了牧民收入的经济结构,促进牧民增收和收入结构多元化,补贴收入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整体而言,草畜平衡奖励在当地已有一定成效。未来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加强对草畜能量季节不平衡等问题的研究,精细化补助方案,以促进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草畜平衡管理--以时间机制调控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的草畜平衡监测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北方草原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家畜需求间存在着明显季节性差异的特点,提出了按"草地资源限量,时间机制调节,经济杠杆制约"思路对草畜平衡制度进行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牦牛属于青藏高原独有的放牧家畜,中国饲养的牦牛大约占全球的九成,共有1300多万头。因为牧民掠夺式的饲养方式,导致牦牛长期处在"冬瘦春乏,夏肥秋壮"的不良状态中,再加上最近几年来牦牛数量激增,草畜矛盾越来越严重,对高寒地区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笔者对高寒牧区牦牛冷季暖棚饲养技术进行归纳,提出解决当前草畜矛盾的具体措施,让牦牛冷季暖棚饲养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何欣  牛建明  郭晓川  张庆 《草业学报》2013,22(4):257-26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依据牧户调查样本数据及统计资料,研究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机制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因牲畜规模不同,家庭牧场在融资、草场流转、超载经营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分大户组和小户组对家庭牧场面板数据(Panel Data)生产函数模型回归,发现规模报酬和要素弹性存在分组差异。可见,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分异的内在机制是以牲畜特殊资产性质为基础的家庭牧场融资能力-生产经营行为-草地资源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差异,外部驱动条件则是市场化经营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现行草原制度管理政策与家庭牧场差异性行为存在矛盾,建议设立草场流转补贴,以改善当前草场流转不畅的局面;考虑家庭牧场超载差异,减轻违规超载处罚力度,重视合法超载限额管理;加强牧业技能培训和非牧就业培训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当地的草畜平衡状况,揭示其草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放牧家畜养殖为切入点,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青海省畜牧业统计数据,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共增长了25.35%;从家畜结构来看,玉树藏族自治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以牦牛饲养为主,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及海东市以绵羊饲养为主。2)青海省草地资源消耗量在这16年间增加了13.21%,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各地级行政区间有所差异。3)青海省严重超载的地级行政区数量在2010年首次降至3个以下,整体草畜平衡状况于2013年表现最佳,草地承载压力总体有减缓趋势;分地区而言,压力增幅最明显的为海南藏族自治州,降幅最明显的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结果表明,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有所增加,但载畜压力有缓解趋势,省内各地级行政区在牲畜结构和压力变化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明确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该结果可为青海省高寒草地生态管理及畜牧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围封方式初期川西北高寒草甸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川西北高寒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禁牧、限牧(生长季禁牧 + 非生长季放牧)、草畜平衡管理下的高寒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外的退化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围封方式初期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适宜的草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草畜平...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和苏尼特右旗三个旗(市)为例,分析了补奖政策实施前(2009年)、后(2014年)草畜平衡区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揭示牧户的草畜关系调控途径,解析不同牧户对草畜关系的调控策略,分析草畜平衡率变化以及补奖政策实前后牧户收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牧户通过调控牲畜数量、经营草地面积和饲草料购买量三个主要途径调增了载畜率,超载程度有所增重;牧户家庭收入有所增加,除了补奖资金对收入增加的直接作用外,牧户仍将过度利用草地的经营决策行为作为维持和提高其收入的主要手段。最后,剖析了生态补奖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德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属国定贫困县,是一个纯牧业县。甘德县以"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及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甘德特点的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为目标,以转变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为重点,以实现草原保护、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努力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其中主要包括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补贴。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肉羊产业是其草原畜牧业的优势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怎样在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补贴实施的情况下更好地发展内蒙古的肉羊产业,使牧民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以此来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选取鄂尔多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牧户,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牧民养羊和草原生态补贴的基本情况,获得各项成本与收入的数据,同时结合"十二五"期间的草原生态补贴和正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新一轮草原生态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成本和收入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这些因素就是牧民最需要关注的方面,市场以及其他的风险通过影响这些因素使其产生剧烈波动,从而使牧民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4.
王建兵  张德罡  田青 《草原与草坪》2013,33(1):54-58,64
在半农半牧地区,草原资源家庭责任承包制的实施使土地被过分细分到户,导致草地的破碎化。研究表明:强化草原管理有利于以草定畜,严格控制牲畜饲养量,草地超载及代牧现象减少;畜种改良使得传统的草原放牧向半放牧半舍饲过渡,大牲畜的饲养量出现大幅度减少;草地破碎化使得草地退化以定居点和水源为中心,沿着牧道呈一定的梯度形成辐射状的区域性草地退化趋势。通过草地的联户承包,共同经营管理,促进了草畜平衡制度的顺利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草畜矛盾,减缓了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经历3个阶段的充实和完善,在草地植被的恢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原建设规模和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今后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严格实施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休牧(禁牧)制度,并因地制宜地进行草地植被建设来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以更好地发挥草原生态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寒草地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我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而合理采纳地区传统生态知识及公众建议对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的实地调查,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收集、整理了该区的传统放牧方式、气候变化感知与本土应对策略,分析了该区草地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公众参与现状。调查发现,该区牧民能够依据传统知识进行牧业生产生活并有效管护高寒草地资源,他们对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相应的草地生态问题有较直观感受,并采取了以传统生态知识为基础的应对措施,但目前该区牧民较少有机会参与草原管理决策及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建议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中应充分吸纳牧民的本土知识,增强牧业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牧区社会-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的凸显,公共草场自主治理引起了学术界关注。然而,中国现行草地承包制度下,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行性及其实现机制仍有待系统研究。本文连续三年跟踪调查了内蒙古一片公共草场,应用SES框架解构了案例地复杂系统,并依据案例地情形构建了关联博弈模型,解析了公共草场自主治理制度下牧户互动机制。结果表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乎牧户长期生产成本。为了节约长期生产成本,牧区社区制定了公共草场自主治理制度。制度实施过程中,依据牧草长势和牲畜膘情形成了动态的草畜平衡规则,可操作的惩罚制度和地方政府弹性干预促进了自主治理制度的良好运作。同时,牧户之间的放牧博弈和社会交往博弈相互关联,使得自主治理制度以较低成本自我实施。该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草地资源使用的公平性,也有利于牧户之间、牧户与地方政府之间信任的增长,提高生产互惠性和生产效率。因此,应探索建立自主治理和承包制度并存的多样化草地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草地保护与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草地资源破坏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迫切需要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建议实行草畜平衡制度、调整牧区经济结构和加大草原建设资金投入,以实现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草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户放牧模式的概念、理论根源以及基于该模式对退化草原治理的实施效果,并针对当前草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草原管理政策的可行性建议。结果表明:面对草原退化,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草原管理政策,草原退化的趋势并没有被完全抑制。联户放牧模式的出现, 为遏制草原退化提供了一条创新途径,为实现草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视角。作为牧区地方治理的新模式,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草原管理政策的缺陷,但仍缺乏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政府的支持。 因此,在未来草地管理制度设计中应注重考虑 4 个方面:(1)牧区本土知识的应用;(2)新型职业牧民的培育;(3)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容设计;(4)围栏拆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阿拉善左旗天然草地退化、沙化主要原因,提出了以加强草业科学科普宣传,改变社会的传统观念;加强草地资源法制管理工作;调整区域性、季节性畜牧业;加强草场维护,建立天然草地动态监测,实施草畜平衡合理利用制度等措施为主的治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