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上高产依赖高肥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多菌种、复合、高效微生物产品研发的基础上,以微生物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微生物菌剂助力秸秆还田高效利用,通过水稻生长过程中微生物肥料与化肥的合理调配,创新肥料施用方法及配套的耕作与灌溉技术,建立了基于微生物产品(肥料及菌剂)的水稻肥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生产试验示范表明,该技术在化肥和杀菌剂分别减量66%和65%的情况下,产量与当地农户持平,实现了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水稻减肥减药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品种遗传改进在增产中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建立水稻品种改良在增产中的科技贡献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科技进步、品种改良、化肥投入和经营管理等措施引起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985~1994年的10年间,在科技进步对产量增产的平均贡献中,品种改良占29.2%,化肥投入占43.2%,经营管理水平占27.6%。在水稻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3种水稻增产科技要素组合类型,即以化肥为主的要素组合类型、以良种为主的要素组合类型和综合管理型要素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的合理途径。良种对增产的贡献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增产因素之一,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的投资和研究,以维持并提高良种科技进步对增产的贡献份额。同时,应通过品种改良、肥料投入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管理,提高水稻生长的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楚粳37号肥料减量增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楚粳3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减量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楚粳37号高产栽培过程中,适当降低化肥使用量(减量30%),不仅能确保高产,而且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新形势,通过丰卉尿素、吉多素、增效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组配,研究了其对连粳15号直播、南粳571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品质性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探索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提升的有效施肥途径。结果表明,“控失肥+吉多素+丰卉尿素”“控失肥+吉多素+常规尿素”两种组配方式能够将化肥减量增效和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化肥总养分减量18%的前提下,比较2种不同缓释肥在新垦水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新垦水田上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可大幅提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减量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施用45%三元复合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增加水稻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弥补了有效穗数的不足,达到稳产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有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较掺混肥料要好,较常规施肥增产1.1%、增效350.4元/hm2、化肥偏生产力提升23.2%。建议可将“好乐耕”有机缓释肥作为余杭地区主要水稻缓控释肥品种之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江苏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江苏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的技术要点和优越性,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热带地区典型酸性水稻土为载体,通过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肥(T)、有机无机复混肥(OF)、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10%(10%OF)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20%(20%OF)等不同试验处理,研究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减量施用对海南省双季稻的产量、养分积累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减量施用对热带地区土...  相似文献   

8.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春优92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缓释肥减量施用试验,调查了春优527在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农户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施用缓释肥减少10%~25%养分的情况下,水稻产量未受影响,10%减量处理的经济效益还稍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在水稻生产中施用缓释肥料具有节本增效、降低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需要比常规稻投入更多的肥料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在施肥与不施肥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常规稻、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在稻谷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农学效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在相同肥力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及施肥增产效果高于常规稻,其高产建立在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吸收量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对肥料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稻,生产单位重量稻谷的养分需求量与常规稻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杂交水稻并不需要比常规稻投入更多的肥料。  相似文献   

10.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肥10%的处理产量最高,正常施肥处理其次,减肥20%的处理第3;正常施肥与减肥10%~20%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产量随之减少;化肥与稻谷的投入产出比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大。所以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水稻生产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江西双季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属双季稻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调查表明,目前江西省双季水稻生产在施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肥料施用时期过于集中,重基肥,轻追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浅施,轻深施;重一般肥料,轻配方肥料;重化肥,轻有机肥。要提高江西省双季稻区肥料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必须针对上述“五重五轻”现象,改进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木薯种植中的不合理施肥容易引起徒长、产量下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4个处理,以探明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时期对木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木薯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木薯的株高、茎粗及生物量;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木薯块根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木薯鲜重依次增加28.15%、32.73%,减量同步施肥依次增加15.46%、19.57%;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施用能提高木薯块根的收获指数;施肥能够提高木薯的淀粉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不会导致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的下降;化肥减施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减量施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52、5.0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两者相近,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65、8.09、6.26个百分点,对肥料利用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2个化肥减施的处理块根产量分别为44.93 t/hm2及40.08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2.58 t/hm2,肥料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减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我国的最主要农作物水稻为例子,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和资源配置优化原则,对我国稻区水稻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农业生产在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极大的浪费。在化肥总用量上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在劳动力使用方面,投入水平已经大大超过经济合理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生产成本逐年抬高,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制约水稻产业发展,降低稻农的种植积极性,更影响粮食安全。比较分析了近年中美日稻谷生产成本收益结构和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发现:从结构上看,与美、日相比,中国稻谷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低、劳动力成本高、土地成本不稳定、化肥投入比重较高、信贷支持弱、科技进步贡献偏低;从近3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投入产出比率呈下降趋势,土地产出率的增长速率远低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低于日本,反映中国水稻资源条件和技术创新应用、管理体制机制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的作用效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水稻产业发展需要基于规模经营和小户经营长期并存的背景,分类推广适用发展模式,加快地方适用品种和绿色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持续实施水稻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水稻合理密植条件下的肥水高效利用技术,2018年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人员对衡阳市水稻肥料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衡阳市水稻生产在施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氮、磷肥,轻钾肥;重浅施,轻深施;重一般肥料,轻配方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施肥水平、合理引导农民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高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方法】通过当涂县石桥镇水稻配方肥田间示范,综合比较3种施肥处理的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该区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生产水稻节约肥料成本132元/hm2,新增纯收益1341元/hm2。【结论】配方施肥节省了肥料投入,增加了水稻产量,提高了产投比。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6,(4):39-4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肥替代部分化肥后对杂交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减量施肥处理,随配施沼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施用沼肥后农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氮、磷养分出现盈余,钾素亏缺降低;沼肥用量为16.50 t/hm2时可减少30%的化肥用量。施用沼肥可以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杂交晚稻产区对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进行大面积示范,探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能够较常规施肥减少化肥投入11.0%,减少氮肥投入14.0%,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投入,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收益917.1元/hm2。  相似文献   

19.
花生化肥减施途径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不当已成为限制我国花生持续增产增效及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降低对肥料投入的过度依赖,保证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步提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花生生产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简述我国花生施肥现状的基础上,从培肥土壤、改进肥料性能与施肥技术以及充分利用花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探讨了花生化肥减施的途径与潜力,内容涉及耕作制度、有机物料投入、新型肥料、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精准施肥、叶面追肥、接种根瘤菌、营养高效品种、科学化控等;分析了各项措施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建议不同产区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实情的不同阶段(近、中、长)的花生化肥减施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体系,在实现化肥减施的同时,保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湖南早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保障早稻稳产增产,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研究减量施肥+3次叶面肥模式、减量施肥+2次叶面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追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肥模式(对照)等4个处理对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化肥基追肥模式、减量施肥+3次叶面肥模式、减量施肥+2次叶面肥模式的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均较对照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产量分别达到6 957.9、6 931.2、6 581.1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0.39%、9.97%和4.41%,净增收益17.52~990.78元/hm2,产投比达到1.84~1.99。因此,在减少化肥用量20%的条件下,叶面喷施“沃利旺”能提高早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高于农户习惯施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肥模式),在湖南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