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以室内饲育的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研究添食几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柞蚕消化吸收率及生命力的影响,筛选对柞蚕消化吸收率或生命力有促进作用的活性物质的种类、浓度及使用方法.结果 表明:碱性木聚糖酶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提高柞蚕消化吸收率有显著效果,12 g/L枯草芽孢杆菌和0.5 g/L碱性木聚糖酶添食7d,消化吸收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4.47%和22.40%;碱性木聚糖酶、枯草芽孢杆菌、壳寡糖3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柞蚕结茧率和产茧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对健蛹率有显著影响,0.5 g/L碱性木聚糖酶添食9d,健蛹率比对照降低17.58%,0.5 g/L壳寡糖添食7d,健蛹率比对照提高5.36%.枯草芽孢杆菌、壳寡糖、添食时间的正交试验表明:12 g/L枯草芽孢杆菌和0.5 g/L壳寡糖混配添食3d,柞蚕消化吸收率最高(25.93%),且添食时间对消化吸收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1株饲用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7,B.amyloliquefaciens B7)为研究对象,为了增强其在液态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其芽孢发酵工艺优化效率,拟采用测定芽孢吡啶二羧酸(dipicolonic acid,DPA)浓度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芽孢计数法,以探讨此测定方法在芽孢发酵优化工艺中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菌株产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子,进一步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蛋白胨、玉米粉、大米蛋白粉和Mn2+组合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芽孢浓度与测定的DPA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在蛋白胨20 g/L、玉米粉10 g/L、大米蛋白粉20 g/L、Mn2+1.0 mmol/L时发酵48 h,检测到DPA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其相应的芽孢浓度达到7.0×109 CFU/mL。与实验室常用的LB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3.3倍;与工业生产用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2.2倍。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芽孢浓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为工业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B7的发酵提供了一种成分简单且高产芽孢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为了降低枯草芽孢杆菌SR096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芽孢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菌株SR096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5.7 g/L、黄豆粉45.0 g/L、柠檬酸钠4.5 g/L、碳酸钙2.0 g/L、硫酸镁1.0 g/L,经验证在5 L发酵罐中以接种量3%、37℃、250 r/min条件下培养30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的活菌含量为1.67×10^10 CFU/mL,芽孢含量为1.56×10^10 CFU/mL,芽孢率为93.3%,为枯草芽孢杆菌SR096后期的产业化放大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中芽孢含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对SR096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体系等组分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2.69 g/L、酵母粉10.66 g/L、黄豆粉20 g/L、柠檬酸钠4.46 g/L、碳酸钙1.5 g/L、硫酸镁2 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在37℃、180 r/min条件下摇瓶培养48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菌株发酵液中芽孢含量可达7.978×10~9 cfu/mL,制备的益生菌剂具有耐热、耐酸、耐胆盐的优点并能在常温下长期贮存。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筛选1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芽孢杆菌,研究其发酵玉米皮的效果。采用十字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对产阿魏酸酯酶菌株进行初筛,结合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试验确定种属关系。发酵玉米皮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玉米皮添加等量蒸馏水发酵,T1组玉米皮添加2 U/g FW纤维素酶发酵,T2组玉米皮添加5×106 CFU/g FW的筛选菌株发酵,T3组添加2 U/g FW的纤维素酶与5×106 CFU/g FW筛选菌株发酵,每组5个重复,室温发酵15 d。结果显示,研究筛选得到12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其中菌株A30酶活力最高,为177.1 U/L。经鉴定,菌株A30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A30能够提高发酵玉米皮的芽孢杆菌活菌数,对乳酸菌、霉菌活菌数以及物料pH值无影响,该菌株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发酵玉米皮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A30在玉米皮发酵过程中,能够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纤维素降解率,改善饲...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制新型微生态制剂,以常用益生菌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试验菌株,在测定了初发菌株的极限耐受性后,运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了一株耐酸性较强,耐胆汁,耐高温的地衣芽孢杆菌D-11.其极限耐受条件为:pH 4.18,胆盐浓度0.4 g/L,温度58 ℃.并通过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最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D-11的发酵培养基成分配比进行了选择和优化,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当培养基的配比浓度为:玉米淀粉15 g/L、豆粕粉90 g/L、玉米浆6 g/L时菌体的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提高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量。以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固体发酵试验,研究菜籽粕发酵产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菜籽粕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单菌,明显提高了真蛋白质量分数和氨基酸含量,植物乳杆菌的效果最差。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发酵菜籽粕中有益活菌总数为4.35×107cfu/g、真蛋白质量分数为45.69%、氨基酸含量为331.48 mg/g、多肽得率为18.31%、硫苷含量为10.32μmol/g、单宁含量为5.61μg/g。结果提示,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以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效果最好,提高了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棉籽饼脱毒菌株M-4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棉籽饼脱毒菌株M-4摇瓶发酵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采用10 m3发酵罐发酵考察种子液培养方式与通气量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发酵液浓缩及菌体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菌株M-4菌剂生产用培养基碳源为5.0 g/L蔗糖,氮源为10.0 g/L蛋白胨,无机盐为Mn SO4·H2O 1.0 g/L和Mg SO4·7H2O 0.5 g/L;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0℃,p H值7.2;种子液培养方式选择斜面菌悬液进罐方式,发酵过程通气量为1∶0.8 V/(V·min);碟片式离心机进料流速以0.5 m3/h为宜。闪蒸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30℃,料液比1∶1,进料速率80 kg/h,麸皮粉细度60目。以此工艺所得干燥菌粉含水量为3.02%,芽孢存活率为88.6%,含菌量达3.05×1010cfu/g。说明此为适宜的棉籽饼脱毒菌剂工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分段式补料批次发酵技术对1株畜禽用凝结芽孢杆菌的发酵水平进行了研究,对数期补料促使菌体量大量积累,稳定期补料促进芽孢大量形成,从而达到高菌体量和高芽孢率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数期补加淀粉量为总淀粉量的10%,豆粉和鱼粉(质量比为2:1)补加量为总豆粉和鱼粉量(质量比为2:1)的5%,补加方式为2次等量补加(间歇10~12 h),发酵水平由分批发酵6.80×109 CFU/mL提高到8.30×109 CFU/mL;稳定期最佳补料浓度为0.10 g/L碳酸钙、0.156 g/L磷酸二氢钠、0.30 g/L蛋氨酸,最佳补料方式为1次性补加,经稳定期补料优化,芽孢率由分批发酵的75.78%提高到85.63%。因此,采用分段式补料批次发酵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发酵液的菌体数和芽孢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索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组成,以期提高发酵液中sublancin含量。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发酵条件,确定发酵培养基需要的无机盐、碳源、氮源,再通过正交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0%、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 7.0;最适发酵培养基为K2HPO4 5 g/L、KH2PO4 5 g/L、MgSO4 10 g/L、可溶性淀粉30.2 g/L、蛋白胨23.6 g/L、玉米浆18.2 g/L;优化后sublancin产量由756 μg/mL提到1 581 μg/mL,是优化前的2.09倍。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筛选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可为枯草芽孢杆菌YT168-6菌株工业化生产sublancin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鸡肠道筛选出一株菌,命名为DY032,经16S r DNA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该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DY032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了影响发酵液菌体数和芽孢数的5个因素,分别为淀粉、鱼粉、豆饼粉、MnSO_4·H_2O和CaCO_3,其适宜浓度分别为20、10、10、0.05、0.05 g/L,进一步通过L_(16)(4~5)正交试验确定以上5因素的最佳配比。为放大培养,在最优培养基基础上,利用10 L发酵罐,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芽孢数为指标,对菌株DY032的培养温度、pH值、搅拌转速、通气量4个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DY032培养基最优配方为:淀粉16 g/L,鱼粉10 g/L,豆饼粉10 g/L,Mn SO4·H2O 0.05 g/L,Ca CO30.03 g/L。最优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值6.5,转速200 r/min,通气量5 L/min,最终芽孢数可达51.95×108cfu/m L。  相似文献   

12.
从丝厂周边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生产脱胶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革兰阳性杆状细菌,有芽孢,好氧且不具运动性,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scw2-1菌株产脱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是: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碳源为0.03 g/mL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03 g/mL大豆粉、金属离子为K+(0.01 g/mL KHPO),发酵最适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值为10.0,发酵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对类芽孢杆菌SD-29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取最佳发酵条件。以类芽孢杆菌SD-29为出发菌株,对其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以及初始p 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发现,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15 g/L、牛肉膏2.5 g/L、NaNO_3 2 g/L、KCl 0.5 g/L、Ca Cl_2 0.3 g/L,初始pH值为7,以2%的接种量接种,30℃、200 r/min培养18 h后,测得发酵上清液酶活为0.663 U/m L,与初始酶活0.144 U/m L相比,扩大了3.6倍。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类芽孢杆菌SD-29产酶发酵条件,木聚糖酶活力得到提高,该研究为后续木聚糖酶的性质研究和异源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鱼腥草微生物发酵方法,试验选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S21、凝结芽孢杆菌(Weizmannia coagulans,W.coagulans)T8、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b.plantarum)163、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utyricum)11为试验菌株,先通过琼脂扩散法或比浊法分析鱼腥草提取液对4株试验菌株生长的影响;然后利用选取的菌株采用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方法发酵鱼腥草,检测发酵后上清液中黄酮和鱼腥草素含量;以鱼腥草粉末为主要培养基质,筛选固态发酵时黄豆粉、葡萄糖、尿素的适宜添加量;用筛选到的菌株及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对鱼腥草进行发酵,观察发酵样品的物理状态,检测pH值、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及黄酮、鱼腥草素的含量;将发酵好的鱼腥草样品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于55℃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粉碎,分别在第0,15,30,60,90,120天检测活菌数及黄酮、鱼腥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鱼腥草对W.coagulans T8有较强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与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培养基,试验以菌生长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对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芪、黄豆粉和CaCO_3,用其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营养物质,然后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7℃、150 r/min振荡培养24 h,细菌菌数分别为6.50×10~9,5.17×10~9,5.07×10~9cfu/mL。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黄芪粉30%、黄豆粉10%、CaCO_30.2%、水59.8%,37℃发酵培养72 h,发酵物中活菌数达到7.67×10~8cfu/g。说明优化的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筛选的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20,(1):40-46
研究旨在研制一种犊牛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发酵培养条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益生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麸皮、玉米粉、豆粕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设计,通过对固体发酵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将高活菌数的菌株进行配伍组合,确定了其最佳组合及接种比例,通过测定发酵饲料中的活菌数β-葡聚糖,柠檬酸、多肽等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结合DPS软件中的Topsis法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组方以及发酵模式。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配伍组合为酿酒酵母、东方伊萨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接种比例为2:3:1:1,优化的固态发酵配方为麸皮63.84%,玉米粉27.44%,豆粕6.41%,无机盐2.31%。结合发酵饲料的芳香气味,在先进行36 h有O_2发酵,再进行12 h无O_2发酵条件下,可使发酵产物活菌数达到5.3×10~(11)CFU/g,β-葡聚糖为10.515 mg/g,柠檬酸为164.508 mg/ml,多肽为160.55 mg/g,乳酸的含量为427.344μg/g。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P9菌株的生孢培养基及条件。试验以贝莱斯芽孢杆菌P9的菌体浓度和生孢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生孢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生孢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L、牛肉膏4.0 g/L、酵母浸粉4.0 g/L,MgCl_(2)8.0 g/L、KH_(2)PO_(4)6.0 g/L、NaCl 0.01 g/L、1 mol/L的CaCl_(2)6 mL、1 mol/L的MnCl_(2)6 mL,此条件下贝莱斯芽孢杆菌P9的生孢率可达95.37%。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动物饲料生产中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蚕丝精练过程中利用微生物脱胶具有作用温和、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优点。采用脱胶细菌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D7对蚕丝进行微生物精练,研究了脱胶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菌种液接入量、菌液发酵摇床转速、脱胶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残胶率和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得出利用腊样芽孢杆菌D7对蚕丝精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胶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7.0,菌种液接入量5%,菌液发酵摇床转速150 r/min,脱胶发酵时间3 d。在此工艺条件下用D7菌液精练后的蚕丝纤维表面丝胶更少且分布更均匀,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屈服强力都优于化学精练法处理的蚕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优化培养基为:豆粕40 g/L、玉米粉20 g/L、葡萄糖15 g/L、磷酸氢二钾3 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0.5g/L、硫酸铵0.35g/L、酵母浸粉0.2g/L、硫酸锰0.2g/L、硫酸亚铁0.1g/L、碳酸钙0.1g/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7.2,接种量5%,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250 r/min。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芽孢杆菌单株菌株在水产动物发酵饲料应用上的局限性和优化对虾颗粒饲料发酵条件,本试验通过对优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配伍组合,使用福林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DNS法分别进行蛋白酶、淀粉酶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将选出的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信息鉴定定种,并将各菌株进行配伍,以3种酶活性为指标优选最优组合。制备发酵对虾饲料,以酶活性为指标优化加水量、接种量、颗粒大小以及通气量。结果表明:在9种芽孢杆菌组合中,蛋白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8-Z,酶活性为(28.58±0.34)U/mL、淀粉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5.58±1.10)U/mL、纤维素酶活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34.53±7.41)U/mL。菌株组合8-Z(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1-D、枯草芽孢杆菌3-D和枯草芽孢杆菌9-D)制备对虾发酵饲料的适宜参数为:加水量1 mL/g,接种量0.5×107~1.5×107 cfu/g,充气量20 mL/g,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活菌数为6.48×108 cf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