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型的纯合是对生物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的基础,也是保证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根本。传统的纯化外源基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连续累代自交,然后进行相关性状筛选获得,但该方法筛选工作量大,耗时长,效率低。本研究创新利用雄蛾测交鉴定其纯合性,雌蛾进行侧翼PCR验证纯合性,最后筛选出双亲均为纯合子的蛾圈,作为该品种的纯合品系。该筛选纯合品系的方法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结果可靠,是一种筛选单拷贝转基因家蚕纯合品系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80KRγ—射线辐照羽化前2—3日的雌蛹,使卵母细胞灭活,羽化后与供试蚕品种雄蛾交配,借助雌蛾卵实现双精雄核发育,产卵后再以高温适当处理,其后代均为雄蚕,均表现父本性状。以后连续多次自交继代,形成自交系,其个体比常规的蛾区内杂交后代个体相对纯化,大大加快了纯合进度,为家蚕育种方法的改进及对基因表达、性状形成、杂种优势机理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高效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对采用piggyBac转座载体的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外源DNA的稀释剂和注射方式对导入效率影响较大,G0代未整合的外源DNA在5龄期前基本被降解破坏。推荐的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方案为:处女蛾交尾囊注射6~8μL以0.1×TE稀释的2 g/Lpig-gyBac转座子载体DNA后正常交配产卵,根据G0代5龄期及蛾期PCR检测标记基因为阳性的蛾区自交,G1代阳性个体自交以获得纯合后代。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广西现行蚕品种6个亲本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性筛选,结果是:首次筛选时,品种间24h疏毛率差异显著,最高达14.023%,最低为0;同一品种蛾区间的差异最高达28.722%。第二代再次筛选,品种间24h疏毛率差异还是显著,最高达27.399%,最低为0;同一品种蛾区间的差异最高达35.450%。疏毛率与摄食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各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7532881A8711湘晖932芙蓉。累代筛选有提高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趋势,且品种间、蛾区间的摄食性差异显著,通过多代筛选,有望选出摄食性较好的品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5,(4):26-28
通过对夏芳、秋白蚕品种不同交配型式孵化率的统计分析,对不同品系间的孵化率除夏芳A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品系各交配型式间孵化率无极显著差异,其遗传基础基本稳定;异小系的孵化率显著高于同胞(同母号同蛾区自交,下同)和半同胞交配(同母号异蛾区交配,下同),说明异小系交配后或多或少存在有杂交优势的倾向,在确定母种继代蛾区后,应以半同胞交配为主,在蛾区间或者某些性状发生较大变化时适当采用同胞交配,有利于品种性状的维持;因此在母种继代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交配型式,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与常规品种进行杂交时,其F1代的EGFP外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量和稳定性,笔者利用创新育成的亚热带型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进行杂交组配测试。结果表明:转EGFP家蚕品系与常规白茧品种杂交,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造成绿茧比率各不一样;但利用已经纯合、外源基因表达量高的转EGFP家蚕新品系进行品系间二元杂交,其F1绿茧率高达100%;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测试,其F1代绿茧率高达90%以上;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测试,其F1代大多组合的绿茧率达到75%以上;测试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两广二号相仿。  相似文献   

7.
经全龄人工饲料育累代定向选择,建立了吴江野桑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该品系人工饲料育第5代2龄起蚕率比第1代提高44.9%,全龄经过缩短5~10 d,结茧率、化蛾率分别提高29.6%、24.8%,显示出良好的选育效果;但该品系的卵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转EGFP基因家蚕是西南大学转成的新型绿色茧转基因新品种材料,由西南大学与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对转基因家蚕绿茧品系进行r系统分离纯化和综合经济性状的杂交改良,以期实现家蚕转基因绿茧品系的实用化,开启家蚕转基因品种实用化探索的先河。本文将该品种材料的安全饲养技术要点做一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蚕保存系统广食性种质的检出与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终龄起蚕用甘蓝型白菜饷食的办法,对600多个家蚕保存系统进行了广食性检测。不同系统对检测食物的摄食反应差异很大,共在50个品系的饲育区中观察到了取食个体。分别采集摄食个体自交继代,经过筛选,从中建立了10个广食性资源品系。优先对表现优良的GS01进行连续多代复选,获得了摄食率达到或接近100%的蛾区。该系统对人工饲料具有优良摄食性,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能顺利结茧、羽化;而用同样的人工饲料饲育不取食甘蓝叶的12-010则在l龄中死亡。将显性遗传的GS01广食主基因导入实用品种,进行了广食性基础蚕品种的初步培育。  相似文献   

10.
根据塞北兔品种特征及其毛色分离现象,组建0世代品系基础群,采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品系选育。经过5个世代连续选育,塞北兔各品系毛色纯合度逐渐提高,同时各品系的生长发育性状和繁殖性状无显著变化,使原塞北兔种兔群逐渐形成了遗传稳定的野灰色、白色、红黄色3种被毛颜色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把对CPV抗性较强品种和易感性品种杂交,从F_2代开始,累代于三龄起蚕经口接种CPV病毒多角体,连续蛾区育选择六代,对CPV抗病性已有明显差异。然后以强、弱二系分别与东34、华10杂交,制成四对杂交种和相应的四个原种,以鉴定选择效果。通过试验和对调查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对CPV抗病性连续选择六代,可以形成许多性状不同的原种品系。(2)向抗病性强的方向选择,对原种性状变化除了普通茧率和良卵率下降,茧层率稍低外,对其他的性状均有良好的影响。(3)对杂交种的多数性状也是强系组合为好,但茧层率、普通茧率以弱系组合为高;对虫蛹率、万头茧层量、茧丝长、茧丝纤度,对CPV抗病性因杂交对象不同,强、弱二系组合互有高低。(4)大多数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弱系组合为好,15个性状优势率的合计值弱系组合大于强系组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浙江省农村粗放养蚕及血液型脓病为害较为严重的现状,引进抗BmNPV蚕品种资源,以优良实用品种与抗病品种杂交后自交、回交及利用抗病品种组配四元杂交组合等不同途径,开展适于省力化饲养的抗BmNPV蚕品种选育研究。经两年半研究,自交、回交途径各抗病育种材料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良,正通过检测实现抗病基因的纯合固定。同时确定一对组合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对BmNPV抵抗性比对照种显著提高,已提请参加省实验室鉴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远缘杂交蚕的同一世代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色、幼虫斑纹、幼虫血色、茧丝颜色、蛾体色等性状表现多次纯化选拔,提高表型性状纯合效率。利用蚕形态性状与实用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间接促进远缘杂交蚕经济性状纯合,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红燕 《广西蚕业》2003,40(3):20-23
芙蓉、932作为两广二号中系亲本,在我区已推广10年,目前我场用的品系是1994年秋由本站育种组引进,其母种原原种经过近十年来的多次繁育,近年来出现一些问题,如芙蓉不受精卵增多、932单蛾产卵量低及繁育系数下降等。因此,对芙蓉、932现行品系母蛾产卵性状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其原有的产卵特性,为原原种、原种繁育提供一些帮助。1调查方法1.1调查品种品系:芙蓉、932(本站原种场现行品系)1.2调查项目及方法1.2.1蛹体重与母蛾产卵性状相关性调查:取同批饲养同一日上蔟的种茧,于复眼着色时削茧鉴蛹,每品种各随机抽取雌蛹1…  相似文献   

15.
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子在家蚕中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质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标记基因对家蚕品种N is-tari进行转基因实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表达EGFP的转化效率,G0代中EGFP阳性蛾区检出占总注射蚕卵的比率达0.618%,且EGFP的表达呈组织特异性。PCR实验分析也证实了标记基因的成功导入。该实验中标记基因及转基因阳性个体均易于检出,为启动子缺陷转基因方法在家蚕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筛选研究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亲交配(近交)是育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繁殖制度。近交能使有益基因纯合,优良性状得以固定。伊凡诺夫成功地采用了近亲交配的方法,育成了乌克兰草原猪和阿斯卡尼羊。他认为,在畜牧业中,甚至是用最近的近亲交配,无论在品系和品种繁殖过程中作为获得真正纯合子的方法,还是主要作为获得较纯基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春制春用蚕种的良卵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良桑叶饲养诱导,通过单蛾育定向选择,并以自交继代的方法,对家蚕品种854B的良卵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期望从品种遗传改良的角度探索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技术。新建立的家蚕品种854B的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其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为1.98%,较同一品种的对照品系854B湘系的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显著降低(P<0.05)。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的繁育成绩中,全茧量与茧层量较854B凉山、854B湘系显著下降,分别为1.560 g和0.376 g,但死笼率、虫蛹率、茧层率与对照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下对品种的良卵率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可以达到稳定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9.
桑蚕暗化蛾突变体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峰品种中发现了一种蛾体、蛾翅呈灰黑色的暗化型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除了蚕蛾全身呈灰黑色外,幼虫期也有不同于正常型的特征,即4、5龄幼虫的头部呈深褐色、尾部有褐色斑,3对胸足均为黑色,容易与正常型个体相区别。暗化蛾与正常蛾杂交的F1代,全部为正常蛾;F2、BC1代正常蛾与暗化蛾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暗化蛾自交的后代,全部为暗化蛾;表明暗化蛾为隐性性状。暗化突变型的发育经过、虫蛹率与正常型相仿,茧质略低于正常型。对暗化突变型在蚕种生产上的利用价值和导入实用蚕品种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优质鸡是人们生活中十分喜爱的食品之一,但目前生产的优质鸡品种并不多,尤其是适应规模化散养的优质鸡品种更少。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已选育出外形好、长势快、抗性强、品质优的青脚白羽鸡新品系,为了将该品系的优良性状尽快用于生产,进行了优质鸡杂交组合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青脚白羽鸡作母系,其他供试鸡种作父系时,F1能体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部分组合的F1极具优质鸡的品质和口感风味。研究还发现,父系的遗传性状越纯合,F1的表型性状就越一致,其推广和生产性就越强,也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