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葡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GTF)与氟虫腈、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在大豆Glycine max植株内的分布差异,评价4种农药的木质部输导性。【方法】选取大豆幼苗作为供试植物,采用药液浸根的处理方法,研磨提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根、茎、叶3部分药物含量,以地上部分输导量评价4种农药木质部输导性。【结果】GTF具有优越的木质部输导性,进入大豆后能较为均匀地分布;噻虫嗪木质部输导性高效,向顶分布明显,短时间即达到饱和;氟虫腈大量在根部积累,仅具有较弱的木质部输导性;阿维菌素能渗透进入大豆根部并积累,但无法向上转运,不具有木质部输导性。【结论】糖基的引入能够显著改善氟虫腈的木质部输导性。对杀虫剂进行糖基化修饰为内吸性农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抗性品系筛选、现实遗传力分析、离体酶活力测定,对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发展较慢,利用田间低抗种群(RR 6.9倍)进行室内筛选,24代后抗性仅增加到21.2倍,其抗性现实遗传力较小,仅为0.041.利用室内筛选的氟虫腈抗性和敏感性品系进行解毒酶活力的对比研究发现:抗性灰飞虱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与敏感品系没有显著差异,但P450单加氧酶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58倍.增效试验表明:在敏感品系中3种增效剂对氟虫腈均没有明显增效,但在抗性品系中,PBO对氟虫腈的增效比达到13.68,TPP和DEM的增效比仅分别为1.39和1.35.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主要是由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氟虫腈在几种环境物质存在的介质中的吸附动力学,旨在阐明几种环境物质(阴离子表明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AB)、腐植酸(HA)、硝酸铵(NH4NO3))对氟虫腈在嘉兴水稻土中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HA可显著增加氟虫腈在嘉兴土中的吸附;肥料NH4NO3等电解质和SDBS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氟虫腈的吸附,增加其移动性,使农药容易被洗脱;HDAB可增加氟虫腈的吸附,增加其在土壤中的滞留量,使农药氟虫腈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病灶部位的靶向积累,以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和聚琥珀酰亚胺(Polysuccinimide, PSI)为原料,构建靶向高分子纳米载体(PSI-PHE)负载咯菌腈(Fludioxonil, FLU),制备出苯丙氨酸介导的咯菌腈纳米杀菌剂(FLU@PSI-PHE).采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手段等表征了原药与高分子载体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载药率.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粒径约531 nm的FLU@PSI-PHE纳米颗粒载药率高达45.96%,其在蓖麻韧皮部的输导剂量为1.27μg/mL,显示出高效韧皮部输导效果.对比低剂量FLU原药,活性成分含量相同的FLU@PSI-PHE纳米颗粒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活性基本相当.氨基酸介导的咯菌腈纳米杀菌剂在植物维管组织中高效输导,为香蕉枯萎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韧皮部卸载包含了一系列的连续过程,在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和分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植物光合同化物韧皮部卸载的途径(共质体卸载、质外体卸载以及二者的交替转换型),探讨了相应的机制和调控方法,介绍了韧皮部卸载常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指导小白菜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水平,采用采样速率法对活体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定量校正,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小白菜中3种农药(百菌清、毒死蜱和氟虫腈)进行了活体采样和定量测定,研究小白菜中农药的吸收、富集和消解行为。结果显示:活体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便捷;光照和温度均能促进3种农药降解;施药方式会影响农药的吸收,叶面喷洒施药后,小白菜对3种农药的吸收速率更快;培养方式会影响农药降解,土培方式的小白菜中农药消解速率比水培方式更快;采后贮藏对农药的降解也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对于百菌清的消解速率影响不大,而低温能够延缓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消解。结果表明,3种农药中百菌清的稳定性最差,氟虫腈在4 ℃条件下的稳定性最好,毒死蜱在常温和4 ℃条件下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高效、安全、环保,对研制的氟虫腈杀蟑胶饵的物理稳定性、适口性和药效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杀蟑胶饵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室内施药7d后,德国小蠊死亡率达到100%;模拟现场施药9d后灭蟑效果达到100%。由此表明,氟虫腈杀蟑胶饵适口性好,防制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将氟虫腈与3种端炔氯氨基甲酸酯反应,合成了3种含氨基甲酸酯结构片断的端炔氟虫腈,探讨了其合成条件,结果表明,KOH和四丁基碘化铵(TBAI)[n(KOH)∶n(TBAI)=20∶1]与CH2Cl2的组合为理想的反应体系.在此条件下,3种目标化合物的产率分别为71%、64%和75%.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对白蚊伊蚊Ae-des albopictus、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活性稍优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9.
对丁烯氟虫腈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在5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1/nads在0.4539~0.4868,解吸常数1/ndes在0.4220~0.4623;其滞后系数(HI)在0.8958~0.9497,解吸行为不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此外,吸附常数1/nads与解吸常数1/ndes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正相关,滞后系数HI与有机质含量略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丁烯氟虫腈在供试的5种土壤中具有极低的移动性,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药膜法和喷雾法分别测定了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和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105 mg/L和1.602 mg/L,田间防效分别为90.91%和82.02%;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的LC50分别为2.281 mg/L和6.036 mg/L,选择指数分别为2.064和3.768,对此天敌较为安全;但是田间药效试验却表明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半闭弯尾姬蜂具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活性污泥法考察了间氟苯酚的好氧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100 mg/L间氟苯酚经16 h降解,溶液中基本检测不到间氟苯酚,有机氟原子几乎全部降解为无机氟离子.间氟苯酚可以用作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间氟苯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色质联机技术研究了间氟苯酚的好氧生物降解途径,研究表明间氟苯酚首先羟基化生成中间产物氟邻苯二酚,羟基化中间产物通过邻位途经裂解开环,然后环化脱氟.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饲叶法和接触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饲叶法中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48 h)分别为0.0180 mg/kg桑叶和1.9156 mg/kg桑叶,其浸渍桑叶的药液浓度分别为0.0360mg/L和3.8312 mg/L.接触法中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24h)分别为13.3329μg/cm2和29.7100μg/cm2.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比均小于1,对家蚕的毒性为高毒,应禁止其在桑园及附近农田使用.  相似文献   

13.
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芦荟属AloeL.植物茎、叶的结构与芦荟素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维管柬内的大型薄壁细胞为芦荟素的主要贮存结构。其来源于原形成层,属特化的韧皮部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在叶的同化组织细胞的质体中合成,通过质外体途径转运到维管柬鞘细胞,由其胞间连丝运送到大型薄壁细胞内贮存。该属植物叶内维管柬的密度、大型薄壁细胞的大小和同化组织的厚度与芦荟素含量呈正相关。同一植物中芦荟素的含量为幼叶〉成熟叶〉衰老叶,叶片顶部〉中部〉基部,并与其维管柬的密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澄清了有关芦荟中含芦荟素结构的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氟虫腈结构为骨架,寻找具有杀虫活性和对环境友好型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胺为原料,经2步法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1~21;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分析确定;采用浸液法测定目标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测定化合物1、5、12和16对中华蜂Apis cerana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化合物1、5、12和16处理小菜蛾24 h的LC50分别为0.26、0.95、0.33和1.10 mg·L~(-1),其中化合物1和12对小菜蛾的活性优于氟虫腈。化合物5、12和16对中华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比氟虫腈(0.05mg·L~(-1))低,但仍属于剧毒,LC50分别为0.21、0.22和0.09 mg·L~(-1)。构效关系表明,苯环的取代基对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活性影响很大,当苯环邻位存在—Cl或—Br、对位为—Cl、—CF3或—OCF3时,化合物对小菜蛾表现出极好的活性。【结论】氟虫腈苯环取代基的替换可以提高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降低对中华蜂的毒性,研究结果对今后芳基吡唑类杀虫剂开发、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印度橡胶榕及落羽杉两种具有代表性树种的研究,发现氟经过叶部气孔进入叶片组织后,主要分布于下表皮的皮下层、海绵组织,很少分布于栅栏组织。在落羽杉叶片中、叶肉组织、树脂道也是氟分布的重要场所。 植物叶片中上述组织吸收氟后,不一定是积累性的,当这些组织没有出现急性中毒的况情下,氟可通过输导组织和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往下传。本试验通过对叶片(叶尖、中部、叶基)、叶柄等每天采自相同的部位;树皮每天采自不同的部位(距叶柄下1厘米、5厘米、10厘米等)分三天连续采样观察及测定,发现氟能够通过叶脉的韧皮部向树枝及树干的韧皮部纵向往下运输。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刘冰  陆宴辉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1):2062-2068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区棉蚜的防治效果及天敌的安全性,为绿色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对棉蚜的毒力与防治效果,评价其对棉蚜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在室内,氟啶虫胺腈0.375 g/L浓度处理48 h后棉蚜校正死亡率为100.0%,0.250 g/L浓度处理为93.3%,而0.2 g/L吡虫啉处理为84.4%。氟啶虫胺腈对多异瓢虫致死作用小,0.375和0.250 g/L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均不足10%,显著低于吡虫啉0.2 g/L处理(45.7%)。2018年和2020年田间施药5 d后,氟啶虫胺腈15 mL/667m2处理(0.375 g/L)对棉蚜的校正防效在90%以上,10 mL/667m2处理(0.250 g/L)处理的防效也超过了85%,显著高于吡虫啉8 g/667m2(0.2 g/L)处理。氟啶虫胺腈15、10 mL/667m2浓度处理下棉蚜僵蚜率、捕食性天敌与棉蚜益害比,均显著高于吡虫啉。【结论】氟啶虫胺腈对新疆棉田棉蚜防效较好,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高效氟氯氰菊酯对映体选择性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氟氯氰菊酯是一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含有氟氯氰菊酯的一个顺式和一个反式异构体,每个顺反异构体又含有一对对映体,因此共4个对映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阐释高效氟氯氰菊酯及相关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转化与归趋,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评价,采用室内避光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高效氟氯氰菊酯对映体选择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华北碱性黄土中,高效氟氯氰菊酯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异构体转化现象,并且反式体的降解快于顺式体。进一步的手性测定表明降解存在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4个对映体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7.16、28.41、8.74和12.67d,顺式体和反式体的的对映体浓度比值(ER值)分别从实验开始的0.99和1.03减小为实验结束的0.64和0.48,反式体对映体的选择性要高于顺式体。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植物体吸收累积多环芳烃(PAHs)的途径和机制,及氮素形态、光照强度对植物吸收PAHs的影响。分析表明:(1)不同形态的氮素可能通过改变植物根系形态、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影响PAHs的吸收、降解、挥发和累积;(2)光照强度可能通过植物活体内PAHs的降解以及通过调控蒸腾拉力,影响进入植物体的PAHs的转移和累积;(3)可以通过光照强度与氮素养分协同作用调控PAHs在植物中的累积,以减轻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杀虫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8%噻虫啉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和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4 mg/L和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40 mg/L对桃蚜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显著,在施药后3~14 d防治效果均在96.4%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60 mg/L防治桃蚜速效性较差,持效性显著,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在55.5%以下,药后14、21 d的防治效果均在99.5%以上。[结论]在桃树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适时防治桃树蚜虫。  相似文献   

20.
气质联用测定甘蓝中氟虫腈残留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甘蓝中氟虫腈残留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分析确定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各个分量进行量化和合成。评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重复性测量和回收率是其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当甘蓝中氟虫腈含量为0.0821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U=0.00492mg/kg(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