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发展集雨型绿地是解决城市雨水排水问题,缓解城市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实现雨洪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对株洲市降水情况进行分析,结合集雨型绿地的构成及特点,阐述雨水滞留、渗透、净化、蓄积的主要方法途径,提出株洲市集雨型绿地的规划建议,并以万丰湖景观工程集雨型绿地规划设计为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住建部节约型园林的倡导下,各地都在开展城市绿地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度重视绿地、林地的雨水利用功能建设,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推进了一批"集雨型绿地"建设,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在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城市绿地雨洪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边缘区的环境问题严重。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决定了城市边缘区环境治理需要公众的参与。由于边缘区公众成分复杂,个体差异大,我国城市边缘区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度低,公众热情不足。在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与管理机制,并阐述了提高公众环境治理参与度的应对策略,以期丰富公众参与城市边缘区环境治理机制理论研究,为我国城市边缘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海淀区城乡绿地为研究对象,解译卫星影像提取城乡绿地类型数据,并将附属绿地纳入研究范畴。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城市中心辐射缓冲区的梯度分析方法,从城乡绿地分类及不同城市空间绿地景观破碎度2个层面进行城乡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从绿地斑块规模、形状及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分析绿地类型的破碎度特征,通过设置辐射缓冲带的梯度分析法得出绿地破碎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中心城区、城市边缘区、郊区绿地的破碎化表现及成因,并针对不同城市化地区提出对应的整合策略,为城乡绿地的合理利用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对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要求景观设计师不仅重视居住区生态环境营建,还要对居住区的景观特色有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地进行表达。以合肥"文一·名门华府"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场地所在的徽州古村落特色,阐述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特色植物应用、风水学生态环境营建,总结水口园林对徽州古村落的作用,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传承徽州古村落和水口园林特色,探索了居住区景观将地域特点、地方文化内涵和生态与功能融为一体的绿地景观营建。  相似文献   

6.
正当您漫步在西城区金中都公园的园中小路上,是否知道踩在脚下不起眼的地砖还有渗水功能?您可能还没发现,园中精致的绿地下面,竟然有个收集雨水的"蓄水箱"!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园林绿化部门大力推进"集雨型绿地"建设,通过对雨水利用技术及设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结合园林绿化特点,在绿地建设中普遍采用了一些基本的雨水利用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带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武汉市城市边缘带绿地的调查,对建设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将武汉市市域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区域规划思想的基础上,在城市边缘带建立起形态合理的绿色网络,并注重与中心城区的渗透连通.  相似文献   

8.
浅析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情节空间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区绿地景观设计不仅要营建空间的物态,还需要营建空间的文态,要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营造情节空间。本文在对上海、北京、哈尔滨三地滨水区绿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初步阐述了在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设计中营建情节空间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根据节约型绿地的营建要求,提出了城市绿地节约型营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的边界,兼具城市和乡村景观特征,是特殊的城乡过渡带.山地城市受地形影响,城市边缘区景观还具有特殊的梯度变化.选取重庆主城区铜锣山西坡的南山立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从用地类型、林地组成特点、林地郁闭度等角度,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边缘区伴随海拔变化呈现的景观梯度变化.总结在山地条件下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8月11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规划发展处与北京园林学会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雨洪利用专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是继"节水集雨型绿地和林地建设专题研讨会"后,为贯彻落实中央及北京市领导有关节水、集水和水资源保护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我市节水型绿地建设发展而举办的第二次报告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刘明星处长、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李延明院长、丛  相似文献   

12.
引鸟型生态林对于提升首都百万亩造林生态功能、维持城市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政策简述引鸟型生态林的背景及其生态价值,提出引鸟型生态林的建设原则,并根据林地中鸟类的偏好生境,重点探讨7种引鸟型生境的目标物种和植被营建技术。详细介绍了几种在国内值得借鉴的引鸟型人工设施的建设方法,包括人工鸟巢、昆虫旅馆、集雨坑、本杰士堆等,以期在造林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气颗粒物被植物表面滞留以及被雨水冲刷的过程,是植物表面将悬浮大气颗粒物转移至地面变为稳定状态的主要过程。探讨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削减过程及影响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估和筛选空气净化型园林植物,提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文中综合现有研究,阐述植物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和被雨水冲刷过程的原理,讨论植物表面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能力特征,探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颗粒物削减过程和能力的影响机制,最后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空气净化型园林绿地营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的蓝绿空间网络,选取典型滨海山地区域(青岛市南区)为研究对象,提取308处自然资源和173处文化资源的代表性样点,运用ArcGIS空间模型对其绿地空间布局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密度进行分析,并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确定市南区最低成本路径的优化网络,提出面向蓝绿空间网络连接的复合型游憩绿道选线方法和规划建议。结果表明:青岛市南区绿地空间布局呈凝聚型分布,且形成7个绿地集群;市南区绿地空间分布模式主要为依附型、支撑型、扩散型3类,且具有明显的绿地空间自相关性;识别出1条一级绿道、3条二级绿道、38条三级绿道构成理想的蓝绿空间网络图。研究结果将为识别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特征,形成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和蓝色廊道的空间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自然群落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以深圳东滨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东滨路园林绿化的现状与不足,根据对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调查,提出“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的营建理念,遵循植物配置原理和方法,在深圳东滨路营建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营建中保持群落结构完整性,采用乡土物种和多物种混交.以“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新途径营建的绿地景观效果良好,提高了该地区的物种、群落、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公园绿地在营建绿色空间、疏解公众心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总结现阶段北京动物园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公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基本工作内容,以强化公园绿地部分功能作用为切入点,结合公共卫生相关特点,探讨了在公共卫生视角下的北京动物园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的优化模式和方法,期望为其他公园的绿地养护管理运行和景观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西安城区绿地植物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区绿地植物的合理布局及生态绿地景观的营造措施,为城市生态景观绿化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思路,以节约的理念营造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用尽可能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好的城市环境效益,真正营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行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目前已累计使用耐旱植物1500万余株。同时,2021至2022年期间用节水型乡土宿根地被代替冷季型草坪750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土地933.04公顷,覆盖树穴150余万个。全市99.3%城市绿地实施了节水灌溉。建成节水集雨型绿地150处,67家公园配备雨水收集设施,80家公园已经使用再生水灌溉,平原造林共建设2.88万个小微湿地和集雨坑,可实现集蓄雨水85万立方米/年。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要素共同形成一个自然综合体,因而地带内的植物可反映当地的综合环境特征,乃至风土人情。通过对地带性植物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进行梳理,针对地带性植物资源分布调查的结果探讨城市园林绿地的营建方法,总结时下的关注热点及地带性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特性和潜在价值。总结表明,以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地域特色景观营建的理论和实践处于上升阶段。应以营建专类地带性植物景观为起点,模拟自然群落,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结合生态和气候、土壤等的地带性特征,展现人文历史风情。  相似文献   

20.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受损严重,为了应对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营建新挑战,"公园城市"理念兴起.以公园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古今中外营城造园的发展历程及理念共识,思辨其优劣之处,聚焦当今城市的发展问题与趋势,进而提出了公园城市的营建价值观念,并从宏观的城市、中观的城市绿地系统层面以及微观的园林绿地层面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