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陇东黄土高原栽培牧草真菌病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南志标 《草业科学》1990,7(4):30-34
  相似文献   

2.
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苜蓿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苜蓿根部病害是制约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引起苜蓿根部病害的真菌种类、真菌的致病性、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的因素,综述了25年来国内外苜蓿根部病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的主要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病害防治工作,以期为开展苜蓿病害研究和指导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打旺根部入侵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环县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区种植的不同年限的沙打旺植株为研究材料,在2003年整个生长季内,于返青期、分枝期、盛花期和枯黄期分别对1龄,3龄和5龄沙打旺植株进行4次取样,并对样本根部入侵真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年龄沙打旺植株在分枝期和盛花期的根部带菌率均显著高于返青期,且随着沙打旺种植年限的增加其根部带菌率也不断增加;试验自沙打旺根部共分离到31种真菌,1龄23种,3龄23种,5龄22种;燕麦镰孢,腐皮镰孢和青霉3种真菌在3个年龄沙打旺各生育期植株根部均有分离。  相似文献   

4.
5.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不同季节常见根部入侵真菌及其表现规律,并为苜蓿品种选择及其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别于2006年的春、夏、秋季取样,分离和鉴定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类明显不同,春、夏、秋3季均有的建群种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其中春、夏季还有半裸镰孢(F.semitectum)和尖孢镰孢(F. oxysporum),秋季有锐顶镰孢(F. acuminatum)和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uns);不同苜蓿品种在3个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和其分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根部带菌率与生长季节苜蓿品种密切相关,春季以赛特(Sitel)的带菌率最高,夏、秋季以农宝(Farmers)和佛纳尔(Vernel)为最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是:赛特、农宝、皇冠(Phabulous)、航海4号(Flight No.4)和猎人河(Hunfer river),平均带菌率较低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是:苜蓿王(Alfaking)、爱菲尼特(Affinity)、WL-525HQ、顶点(Apex)和丰叶 721(Amerileaf 721).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国内外近20年相关文献的回顾,综述了沙打旺病害的主要病原、分布及危害、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流行规律,并展望了研究方向。沙打旺病害的研究主要在我国进行,国外稀有报道。我国开展了大量病害调查,发现其病原主要是半知菌类真菌。现已自根部、茎叶和种子等部位分离报道真菌50种。线虫、害虫、土壤温度、含水量及田间管理措施等均可影响沙打旺病害的发生,但缺少深入研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开展沙打旺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并加强真菌病害发生规律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鹏  王彦荣  刘志鹏 《草业科学》2015,32(6):908-926
野豌豆属(Vicia)牧草为自花授粉二倍体植物,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及保水作用,适宜在高寒和高海拔地区种植,是我国高原牧区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本研究从中国、美国、德国、埃塞俄比亚等22个国家,收集了43份野豌豆属牧草种质,对其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有5种:10、12、14、16、24。核型分类有6种:2A、1B、2B、3B、2C、3C。本研究统计了野豌豆属43份种质的核型数据,为揭示野豌豆属细胞学特性和演化趋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不同季节根部入侵真菌及其表现规律,以31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离和鉴定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类明显不同,春、夏、秋3个季节均有的建群菌种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3个季节各具有其优势菌种;不同苜蓿品种在3个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及其分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季带菌率最低,夏、秋季带菌率相对较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苜蓿王、WL 525HQ、赛特、四季旺和敖汉;较低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阿尔冈金、佛拿尔、金皇后、飞马和THG 1。  相似文献   

11.
贵州牧草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牧草的主要病害有10种,分别是:黑麦草(Loliumperenne)冠锈病(Pucciniacoronata)、褐斑病(Bipolarissorrkiniana)、大斑病(Drechslerasiccans)、网斑病(Drechsleradictyoides)、禾草云斑病(Rhyncohsporiumsecalis);三叶草(Trifoliumspp.)白粉病(Oidiumsp.,Oidiopsissp.)白绢根腐病(Sckrotiumrolfsii)、褐纹斑病(Stemphyliumsarciniiforme,S.botryosum);苜蓿(Medicagosativa)锈病(Uromycesstriatus)、白绢病(Sclerotiumrolfsii)。本文概述这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牧草的主要病害有10种,分别是黑麦草(Lolium perenne)冠锈病(Puccinia coronata)、褐斑病(Bipolaris sorrkiniana)、大斑病(Drechslera siccans)、网斑病(Drechslera dictyoides)、禾草云斑病(Rhyncohsporium secalis);三叶草(Trifolium spp.)白粉病(Oidium sp.,Oidiopsis sp.)白绢根腐病(Sckrotium rolfsii)、褐纹斑病(Stemphylium sarciniiforme,S.botryosum);苜蓿(Medicago sativa)锈病(Uromyces striatus)、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本文概述这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既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主要就狼尾草属牧草的植物学特性、品种资源及生态分布状况、遗传多样性、生理生化、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狼尾草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霜霉病 牧草的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是病菌以菌丝侵染病草植株的地下器官越冬或者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植株生长,在地上产生孢囊孢子,侵染其他植株。致病菌主要危害牧草的叶部,病株叶子顶部萎黄,病叶向背方卷曲,叶背面生出淡紫色的  相似文献   

16.
以包括14个种的37份野豌豆属材料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幼苗形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4个野豌豆种间表现出丰富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67.00%,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最大,达到1.94.幼苗各性状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相关关系,依据性状间的关系,可以快速了解植物各性状的情况.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7份材料分为两大类,第一...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东祁连山具有代表性的4类高寒草地样地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和蒿草草地的优势牧草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在9种优势植物根部分离得到28株真菌,经纯化、鉴定,19株分属于7个属,尚有9株待定。在已鉴定属中,镰孢菌为优势种,共8株,占28.57%;曲霉次之,共4株,占14.29%;青霉2株,占0.07%,其他属相对较少。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部入侵真菌较多,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ca)最少。  相似文献   

18.
徐杉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6,25(7):203-214
箭筈豌豆是一年生野豌豆属植物,也是野豌豆属的重要栽培种。截止2015年年底,世界范围内箭筈豌豆真菌病害共有14种,分布于28个国家或地区,茎叶部病害、根部病害和系统性病害分别有10种(黑腐病、炭疽病等)、3种(丝囊霉根腐病、镰孢根腐病、腐霉病)和1种(黄萎病)。这些病害中,链格孢黑斑病、丝囊霉病、腐霉病、黄萎病4种病害仅在国外报道。附球菌叶斑病和葡柄霉叶斑病两种病害仅在我国发生。我国共10种病害,在10个省区有报道,其中病害发生数最多的地区为甘肃(8种),其次为云南(6种)。箭筈豌豆的真菌性病原共有43种,25种为半知菌,占总数的58%,其余为7种子囊菌、6种担子菌、5种鞭毛菌,分别占总数的16%,14%和12%。43种病原真菌中,有15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仅在国外报道,有7种真菌引起病害仅在我国报道。还有7种真菌只在箭筈豌豆上发现,再无其他寄主报道。另外,我国还在箭筈豌豆种子上检测出6种种带真菌,其中4种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箭筈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国内外对箭筈豌豆真菌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灰斑病等几种病害上。随着箭筈豌豆栽培面积和需求的扩大,应该关注影响我国箭筈豌豆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在确定病原真菌的基础上,加深对病原真菌发生规律的研究,制定出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豆科牧草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布于世界各地的豆科(Leguminosae)植物共有600属7000余种。我国有131属约1000种,豆科植物根部具根瘤。能固定和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素,对士壤的形成、发育都有重要意义,对我国草原植被的建立起到的作用极大,仅次于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牧草的9种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特征及有利于各种病害发病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以选用抗病品种及种子消毒处理为主的预防措施,并以此为防治工作重点,辅以生长期的栽培管理及适时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