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席花     
正在茶空间中运用的插花作品,简称为"茶花"。品茶赏花在唐代已经盛行,吕温等人就举办过"茶宴"赏花的活动。唐代僧人皎然与陆羽吟茶诗有:"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到了明代,关于赏花,袁宏道《瓶史》中提道:"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据台湾黄永川教授考证,中国茶花形成于明代弘治万历年间,是更加精简的文人花。在日本,茶花的始祖是千利休,  相似文献   

2.
<正>禅宗,是佛教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而形成的中国佛教,主张以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而见性成佛的法门,修证得"无心于事,无事于心","空诸所有"的涅磐寂灭的境界。禅宗秉承释迦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主旨,将佛教深奥玄妙的教理转变成平凡的大白话或文学的形式,大量采用比喻、象征、借题发挥等方法,随机进行教授。茶事,正是在禅宗的修证过程中,作为"禅"的象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达至"茶禅一味"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茶的诗文以茶事为题材,兴起于唐代。安徽在唐代时期,舒州、寿州、宣州、歙州、池州均生产名茶。赏析唐代茶的诗文,可以从中了解到安徽名茶的制作工艺、品质特征、社会影响等诸多安徽茶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漫谈茶品质     
何莲 《贵州茶叶》2008,36(1):25-26
人们之所以喜爱茶,因茶品质之高贵也。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矣”。可见茶为嘉木,具有强而有力的药理功能。以茶为饮,最适宜于品行端正俭朴之人。茶性使人修身养性,品茶能静,品茶养德。静可长寿,德可延年。茶导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茶香隽永,对联典雅。茶和对联相结合产生的茶联文化,别有韵味和魅力。因茶赋联,联中寓茶,品茶赏联,更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意境。品味茶联就是品味文化。  相似文献   

6.
茶中有禅意     
正提到禅,笔者眼前就闪现出人在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思的画面。这种"人在草木间"的意向,正暗合了汉字"茶"的构字法。这种形象的构字法,是对抽象而奥妙的"禅"最通俗易懂的注解。茶实现了人与草木最原始的交流,禅则实现了人与外界最和谐的交融。殊途同归,茶和禅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也说明茶和禅之间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茶隐含"放下"的意味--人生的旅途中难免劳累,这个时候不妨驻足,放下手中的工作,泡上一壶好茶,小憩片刻,品味一下难得的悠闲滋味,这种状态正好暗合了禅意中有"放下自在随缘"的说法。国人历来把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并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  相似文献   

7.
泾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汀溪茶区位于泾县东部传统尖茶产地,是尖茶类名优茶汀溪兰香的核心产区。当地政府和茶叶企业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入挖掘和丰富茶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和利用茶区景观资源,配合"水墨汀溪"、"皖南川藏线"等旅游景点建设,努力把兰香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生态旅游与茶文化体验度假景区,使之集生态观光、生产体验和品茶推介三大主题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饮茶与健康     
刘扬武 《茶业通报》2006,28(3):138-138
祖先以百草为药,茶亦居其中。《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几千年来,人们品茶、论茶,从未停止过对饮茶与健康的研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心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王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中医认为,茶叶性味甘苦而涩、微寒、无毒,具有清头目,除烦渴、治痢、降火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能。历代医书先后记载了茶叶有20项,219种药效。在古代就提倡:“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养身体”,把饮茶作为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汉中仙毫茶的市场知名度越来越大,产品供不应求。开发夏秋茶资源可以极大提高汉中仙毫的产量、增加茶农收入。本文通过分析汉中仙毫产区地理环境条件、汉中仙毫夏秋茶鲜叶品质特征,提出以茶园遮荫、抗旱保水、加强肥培管理、适时轻修剪、强化病虫害防控等茶园管理栽培措施来改善汉中仙毫夏秋茶鲜叶品质;并通过合理采摘、清洁运输的方式以持续保证鲜叶品质;采用延长鲜叶摊放时间、适度杀青、延长杀青叶摊放时间、理条做形、烘焙干燥等加工技术措施等,以进一步提升汉中仙毫成品茶品质。  相似文献   

10.
钱子华 《茶业通报》2006,28(4):180-180
茶人,通常指精于茶道,热爱茶事之人。唐代白居易《谢李六郎寄新蜀茶》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别茶”就是深谙茶道。白居易一生存世诗作二千八百余首,叙及茶事的就有五十多首,首开中国咏茶诗词数量之最,功垂千古,自称“茶人”,实不为过。当然,在我国历史上,钟情于茶的绝非乐天先生一人。而有趣的是,自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这个灵草仙芽以来,痴于茶事、嗜于茗饮的历代茶人,多为高寿。唐代,“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艺,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享年72岁。“茶僧”皎然,终生爱茶、恋茶,以茶为伴,以陆羽为友,以品…  相似文献   

11.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公认的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闻名中外,其成品茶嫩绿隐翠、清香幽雅,茶汤碧绿清澈,饮后回甘。  相似文献   

12.
茶香女人花     
正静谧的午后,有阳光透过纱窗细射进来,温暖舒适。我斜躺在竹椅上,闭目而憩,一杯香茗在手,慢慢品味,文雅甘醇,心情怡然,不禁想起大文豪苏轼的一句咏茶绝唱:"从来佳茗似佳人"。佳茗似佳人,茶香品美女。苏轼喝茶、爱茶,对茶情有独钟,浪漫多情的他认为品茶不仅是在品味一种人生,更像是在欣赏姿态万千的女人。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水波氤氲,簇簇拥拥,犹如一个长长绿袖的女子在舞蹈,或温婉或热烈,或聪慧或娴雅,清香隐隐,令人不知不觉如痴如醉。《诗经》曰:有女如荼。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饮茶,重不在饮而在品。品茶,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谓"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说的正是茶与为人之道的关系。好茶之人往往喜欢在闲暇之余泡一壶好茶,细饮一番,使自身得到享受的同时,达到精神的升华。1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传说,茶最早发现在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一直流传着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因此最初茶被当着是  相似文献   

15.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1,13(1):22-25
茶叶吸附花香而成为花茶。从理论上说,制茶吸附是给茶叶加香调味,其目的是为了冲泡饮用时,解脱出香味给人们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脱附是吸附的逆反过程,有吸附必有脱附,两者同时存在。在制茶中有以吸附为主的工艺技术,如窨花、熏焙等;也有以脱附为主的作业,如干燥复火,其作用脱水的同时脱香。有的脱香是制茶的需要,如去除异杂气味;有的脱香不利制茶品质,如窨制花茶流程中的窨坯复火,使经过加香调味的茶坯脱香,造成经济上损失。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17.
稂艳玲 《贵州茶叶》2007,35(2):27-29
茶与酒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茶与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内凼及精神,揭示了酒与茶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上加热式理条机与不同的机器配合,进行九华佛茶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杀青和理条的功能,采用该机杀青,再用连续理条机理条,名茶多用机做形,烘干、提香。成品茶外形扁直匀整,色泽翠绿,符合扁直型九华佛茶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6,(3):140-144
民国时期新疆茶叶贸易衰落,茶叶类别、茶叶来源在清代基础上有所变化。所售种类有:泾阳砖茶、老青茶砖、米砖等。20世纪40年代处新疆年可销茶10万担。后因运输困难,运费昂贵,茶源减少,茶价高涨,销量减少,年仅销茶6万多担。茶叶来源中:俄国人经营茶叶,多从事批发,很少从事零售业务;晋商多采运散茶及湖茶之帽盒、花卷等茶运往新疆;陕甘及天津茶商,采运甘引湖茶、沱茶等;零售茶商则以当地维吾尔族新疆人为多。抗日战争时期,茶源减少造成的"茶荒"所致。茶源断绝,新疆假茶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