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在2016年1月、3月和5月对绿地微气候环境的气象数据进行定量监测,探讨绿地在冬春季的温湿度调节能力。结果表明:绿地的温湿度调节能力具有较显著的季节性差异,1月份的降温增湿强度最为明显,5月份次之,3月份表现则较一般;不同景观类型的微气候环境温湿度调节情况也有差异,水边的样地降温增湿效益最大,其次为绿地和有透水铺装的样地;但是1月份的温湿指数要明显低于3月份和5月份,人的体感为冷、不舒适。该研究对于绿地在改善南京冬春季节的微气候舒适度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公园绿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绿道的建设和使用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满足居民生态文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翠屏湾花园三期北侧景观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使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相关数据,对受访者的属性特点、使用特点以及使用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公园、广场新建,人们对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使得传统公园的发展面临挑战。阐述了城市传统公园的特征,分析了传统公园改造与更新的必要性,并以南京玄武湖公园及莫愁湖公园为例,从公园功能、界面、景观、配套设施、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两座公园进行了分析对比并评价,进而归纳总结了传统公园改造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景观生态应用需要一种适当的植被分类系统来对植被状况进行尽可能详细描述。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通用的、基本的要求,常常会基于几个不同植被分类系统的植被详细清单和描述性信息,目的是合理描述植被用于景观设计的环境清单,从而提升场地环境的美学体验、优化空间结构、增强人的活动体验和控制场地边界。【方法】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是根据Marsh提出的"五层次分类系统"原则,综合了林奈植物分类系统、形态结构分类系统和生态分类系统等方法进行的整理,包括植被整体结构、优势植物类型、植物大小和密度、植被生长的场所、栖息地和重要植物种类等5个层次。【结果】以湖北宜昌市滨江公园为例,将滨江公园长度为5.6 km的带状绿地分成A~F6个样地,运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方法,从侧重园林景观用途的应用层面来探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在城市滨江带景观生态应用中的适应性。滨江公园带状绿地带共计70科132属175种植物,乔木、灌木、地被和藤本三者之比约为3:2:1,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约为3:2。主要的观花植物的观赏时间基本涵盖四季,色相与季相变化丰富;但各样地分段存在植物配置较单一、垂直结构失调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等问题。【结论】提出景观生态应用策略:1)结合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进行植被描述与分类,提升整体绿地景观质量;2)调整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使群落生态特性匹配相应的配植形式;3)营造滨江带绿道景观空间序列,彰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开放性公园边界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并详细阐述其空间形式和构成要素,明确各类型边界空间的特点及功能.研究发现,开放性公园边界空间主要有通透式边界空间、过渡式边界空间、融合式边界空间等6种形式,将得到的边界空间类型应用于哈尔滨市的尚志公园、靖宇公园以及太平公园3所综合性公园中,并对其边界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为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的形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索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建设,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滨江公园设计为例,阐述了具体设计理念及景观布局设计,成功地将顺德的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创建了一个品位高尚,富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认识的逐步提高,如何处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如何使各种环境景观设计更有利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等有关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真实场地,对城市口袋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口袋公园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3):75-79
研究了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附近植物群落在火烧、道路、弃耕和砂石堆放等4种人为干扰类型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以弃耕地最高,其次为火烧迹地和道路干扰样地,砂石堆放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砂石堆放地最低,其余3种干扰类型样地差别不大。弃耕地与火烧迹地的相似性指数最高,而弃耕地与砂石堆放地的相似性指数最低;经过与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符号表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古今中外的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当前对景观符号的研究常采用语言学研究范式,多停留于范式总结的理论层面。文章基于对皮尔斯符号学思想的研究,通过探究景观语义传达机制,提取感知中介这一景观符号语义传达的关键概念,厘清其可能的3种作用方式,揭示影响设计者与读者间语义传达一致性的内在动因,并选取上海杨浦滨江及后滩公园的经典景观符号进行实证演绎,为景观符号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要求人们重新审视过去垒砌的滨江堤坝的合理性,推动生态修复的城市建设征程。以洪灾高发的江流城市柳州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中心驳岸绿地植物现状进行了分类,实地调查了近两年滨江绿地植被受一般洪灾影响情况,对就滨江植物的洪灾抗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柳州城市中心的滨江绿地植物选择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公园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无使用障碍并且友好的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概念及现状、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以及老年人基本特征的分析,提出老年友好型公园设计原则,以万寿公园为例列举老年友好型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及特色。  相似文献   

12.
植物景观是滨江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生态自然、亲水性强的滨江景观起着重要作用。以株洲市河西湘江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株洲市株洲河西湘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特色和创新,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要点,以期为更好地营造滨江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湿地公园是当前形式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景观规划"三元论"指导下,结合南京八卦洲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探讨了湿地公园的营建理念,提出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三元论,以期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湿地—人类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城市公园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建设期,如何在新增区域构建绿地公园的同时,更好保护现有场地的生态,保证建成后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与人的和谐共生,这些问题应是今后在绿地公园建设中思考的问题。以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公园为例,探讨了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与建设的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合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为城市提供大片绿地的同时,也为公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活动场所。此次设计在分析东阿县综合公园现状的基础上,就体现适用、经济、美观,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生态性等原则,在功能分区、道路设计、景观轴线设计、竖向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山体公园概念入手,探索山体公园的研究内涵,总结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理念与手法,并结合济南回龙山公园实例,从自然特征、总体规划布局、景观节点、山体植物规划、交通路线等方面对回龙山山体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的进程下,城市公园的影响不断加深,而公园入口作为公园标志性的场所,不仅拥有疏导人群的功能,也代表着城市公园的典型特征,本文通过对滁州市公园入口空间的研究,进行入口空间元素及形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晓园公园进行的实地调查,并从植物景观空间、植物景观群落、植物配置及植物景观的季相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长沙市公园绿地的植物景观特点以及类型,指出了其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不同城市的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一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三桠不同混交类型生态因子的分析,并结合三桠林的生物学特性,观测了不同混交林分的结构对三桠林某些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为三桠速生丰产探索出最佳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