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规模没有再扩大的余地,如无重大技术突破,林蛙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为解决生产规模与产量需求的矛盾,应重点推广两步法养蛙项目.即:通过幼蛙围栏高密度圈养与育成蛙封沟放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林蛙回捕率,实验证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将林蛙回捕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产量提高近70%.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规模没有再扩大的余地,如无重大技术突破,林蛙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为解决生产规模与产量需求的矛盾,应重点推广两步法养蛙项目.即:通过幼蛙围栏高密度圈养与育成蛙封沟放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林蛙回捕率,实验证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将林蛙回捕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产量提高近70%.  相似文献   

3.
封沟养殖林蛙蝌蚪期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沟养殖林蛙(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易造成大量蝌蚪死亡,甚至全场性毁灭.其主要原因有饲喂不当、管理不细、水污染、水中缺氧、放养密度过大及天敌、疾病危害等.该期饲养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因此,封沟养殖林蛙,蝌蚪期饲养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走进吉林省桦甸林业局常山林场辖区的五里营子大青沟,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一个红脸大汉和妻子在沟口的林蛙孵化池前忙碌。这个人叫刘运成,既是这条沟系的护林员,也是林蛙养殖户。目前全局已经封沟110条,养蛙职工达到320人。常山林场的刘刚堂,刘运成,苏密沟林场的徐庆发,都是养蛙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  相似文献   

6.
王学武 《新农业》2007,(5):36-36
中国林蛙市场紧俏,经济价值逐年攀升,但是传统的放养方法回收率低。全人工养殖是人为创造适宜生存环境条件的养蛙新方法。采用科学合理措施,开发蝇蛆饲养。全人工养殖每平方米当年可放养200只林蛙,2年生以上可放养100只,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全人工养殖林蛙不需要选择东部林区野外自然环境,全省各地均可。  相似文献   

7.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区中国林蛙野外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北长白山区中国林蛙野外封沟的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基本建设、蛙卵的收集及其野外孵化、蝌蚪与变态蝌蚪的饲养、变态幼蛙的管理、林中生活管理、成蛙的回捕与越冬。  相似文献   

9.
2002年至2005年6月,在取得中国林蛙兰州亚种人工繁殖试验成功后,康乐县娘子沟中国林蛙试验养殖场向本场2200亩林地放养变态幼蛙100万只,据2005年10月下旬入水越冬前粗略统计,生产出1年生幼蛙25万只,逃跑、死亡75万只,2006年建造防逃围栏后,逃亡率降低到10.20﹪,取得人工繁殖、越冬、放养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蛙类产卵繁殖季节,在收集中国林蛙卵时,识别有关蛙种卵,并将其集中转移,远离中国林蛙养殖场,是减少养蛙场内有关蛙种卵数量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中国林蛙野生状态下的人工繁殖成活率是必要的.鉴别方法主要依据各种蛙的产卵习性及蛙卵形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一些媒体刊登了网箱养殖林蛙能致富的广告,称网箱养殖林蛙在我国南北皆宜,室内、阳台、庭院均可饲养,每平方米可养700只,5个月产商品蛙25千克,获利3000元.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一些非信息报刊频繁发布“网箱养林蛙”的广告。其中称:利用网箱养殖林蛙在我国南北皆宜,每平方米可养700只,5个月可产商品蛙25千克,高的40千克,获利3000-5000元……这是真的吗?笔者特意咨询了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变态lO天左右的蝌蚪(幼蛙)可离开池塘,进入森林放养,每垧有效林地可放养幼蛙10~25kg(1800只/kg)。每亩放养1年生幼蛙500~600只,2年生300只左右。幼蛙在森林活动期为5月下旬~9月下旬,成蛙下山冬眠期为9月末~翌年3月下旬。秋后,气温下降到10℃以下、河水温度8℃以下,林蛙开始下山入河,此时处于不稳定冬眠状态。11月初~11月中旬进入稳定冬眠。回捕的  相似文献   

14.
封沟养殖林蛙,完全依靠自然条件而不加强人为管理时,易造成林蛙卵孵化率低的现象,这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为更好地发展山区、半山区封沟养殖林蛙,就要重视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15.
北方封沟养殖林蛙,多以水域越冬为主。每年9月下旬至第2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冬眠在水下。这期间林蛙心节律减慢、血液循环变缓、呼吸次数减少、肺活动基本停止、靠皮肤呼吸、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的这些生活特征,人为选择、创造林蛙适宜的越冬场所,使其安全越冬。若林蛙冬眠场所条件不当,极易造成林蛙死亡。因此,在林蛙养殖业中,越冬保活技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中旬,吉林省蛟河市某养蛙场的2万对中国林蛙,在产卵期有1%的林蛙出现难产、滞产现象,死亡达100余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份施用农药,化肥和滥捕蛙族,导致农田生态严重破坏,田间蛙类几乎绝迹,农作成本也逐年上升,以至现在人们再难见到古代诗人描绘的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自然景象,稻田养蛙即是利用稻、蛙这种自然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与蛙之间的互利作用,把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达到增产增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稻田养蛙方法简单,效益可观。每667平方米稻田一季稻熟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林蛙种群的现状,观察了在采用相应措施的情况下林蛙种群的增长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林蛙种群结构保持幼蛙占多的格局,但种群统计数量较过去已明显减少,同时林蛙个体大小的总体水平也已不如过去.采用为林蛙创造适宜繁殖生境和补充种源、加强放养管理等措施,可有效地促进林蛙种群的增长进程.  相似文献   

19.
1.中国林蛙的现状林蛙即所说的哈士蟆,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和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中国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长7~9cm,雄蛙较小。皮肤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面不同,秋、冬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雌蛙腹红黄色。雄蛙有声带。栖于长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上游山区森林、荒地,喜阳光较弱的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它集滋补、健身、防病、治病之功效为一体的珍贵蛙种,是历史悠久的名贵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