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农户对稻作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影响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调查数据,运用AHP法构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评判系统,对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直播稻,影响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稻作方式的劳动力投入量、农户对水稻种植态度、稻作方式劳动强度、水稻生产服务组织发展水平、农户水稻种植规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机插稻推广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北方稻作区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主要防控措施,包括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稻螟蛉、稻纵卷叶螟、稻蝗虫、稻飞虱等虫害,以及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病害,以期为北方稻作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稻作方式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近几年手栽稻、机插稻、抛栽稻、直播稻、麦套稻等5种稻作方式应用情况的回顾,分析了不同稻作方式应用效益和优劣势,指出了扬州市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稻作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户对不同稻作方式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为稻作方式的发展及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直播稻、机插稻和手栽稻的行为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稻作方式的省工特性对农户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均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机插稻有显著影响;稻作方式的生产性投入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水稻种植面积与农户采用直播稻呈负相关,与农户采用机插稻呈正相关;农户兼业性与其采用直播稻和机插稻呈正相关。【结论】稻作方式的劳动投入量是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农户的兼业性促进了其对轻简稻作方式的采用;生产性投入低是农户采用直播稻的重要原因。推进水稻规模经营、为农户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信息可促进机插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粳糯稻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稻作栽培技术,但它在水稻移栽技术出现之后,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顽强地保存下来。在人口稀少,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以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它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直播稻技术由漫撒直播发展到区种直播。直播稻充分尊重稻作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避免了由于移栽所致的生长挫折,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支出,降低了稻作生产成本。直播稻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粮食产量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直播稻技术的更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直播技术能够适应稻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效益、成本的比较,并考虑当前农村的劳动实际,提出了"发展机插稻、提高直播稻、扩大麦套稻、稳定抛秧稻"的未来水稻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寒地水稻经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对黑龙江垦区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施肥水平及寒地稻作区土壤供肥特性与不同品种的需肥特点的调查研究,划分了垦区不同施肥类型的稻区,并进行了寒地水稻施肥方法试验,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经济施肥量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常规稻作(CK)、稻鸭共作(A)、稻鱼共作(B)和稻蟹共作模式(C)连续3年的定位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总体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上,C>A>B;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品质方面,A>C>B;稻田养鸭水稻产量降幅最小,稻蟹次之;A、B、C各处理总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作增收11 407.5元/hm2、4 312.5元/hm2和7 378.5元/hm2。说明,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稻鸭共作在改善稻作环境、增加经济效益上优于常规稻作和其他两种稻作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技术的主体模式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及商代中原地区具有适宜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来看,商代中原地区某些地方水稻种植有一定规模。甲骨文中以前从水而释为"黍"的字应释为"稻"的本字更为合理。商人对稻作较为重视,商王亲自参与稻作管理,为稻卜问雨情,祈稻年,以稻为祭品祭祀神祗。商人已掌握了一定的水稻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栽培技术。一定规模的水稻种植是商代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包含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两个部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结合,实施稻作轻简化,构建资源利用、培肥沃土、节本增效、省工省力的稻作技术体系。一、麦秸全量机械还田  相似文献   

11.
楚州区近年来由于广大农户盲目自发应用直播稻技术,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劳动强度大、花工多的手插秧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小,以直播稻、机插秧为主的轻简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大。根据2008年调查,三种稻作方式产量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分别为615kg/亩、585kg/亩、525kg/亩,我区水稻产量平均为550kg/亩,手栽稻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直播稻产量最低。用工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直播稻和机插稻,分别为260元/亩、200元/亩、120元/亩,平均用工成本为193.3元/亩,手栽稻由于育秧和移栽用_T-量增加导致用工成本明显增加,机插稻用工量少用工成本最低。扣除用工成本,水稻的种植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分别为468.5元/亩、461.5元/亩、317.5元/亩,平均为415.8元/亩,手栽稻效益最高,直播稻效益最低。发展机插稻是解决水稻移栽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硫素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对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有效硫含量则以冬绿处理最高,冬泡处理最低;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为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高地下水位能提高土壤中全硫含量,但不利于土壤硫的有效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土硫素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稻作制、有机肥用量及地下水位对水稻土全硫及有效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有效硫含量则以冬绿处理最高,冬泡处理最低;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全硫含量为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高地下水位能提高土壤中全硫含量,但不利于土壤硫的有效化。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直播稻与机插稻两种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机插稻的优势、增产潜力及发展前景,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直播稻应逐渐退出稻作的主要方式,但可作为抗灾补种的重要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5.
灌南县种植业主要以稻麦轮作为主,形成了机插秧、手栽秧、塑盘育秧抛栽、直播稻等多种稻作方式。通过对不同稻作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进行比较,阐述了灌南县稻作方式特点及应用趋势,分析不同稻作方式的应用优势与潜在问题,以推进灌南县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栽培稻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发端,到今天已经有7 000多年的历史。综合整理各种关于中国稻作的文献资料,以水稻栽培的历史为线索,综述我国水稻起源的各个学说;探索稻作栽培的传播;列表说明我国野生稻资源的分布;记录我国国内种植的主要优良品种以及近、现代水稻引种概况;比较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稻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稻种资源在国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稻作历史悠久,水稻分布区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普通稻(Oryza satira)种质资源。这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和巨大财富,它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稻作生产、水稻品种改良和稻作科学研究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许多水稻品种很早就被传播到世界水稻主产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朝鲜、印度以及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发生低温冷害、稻瘟病比较严重,通过杂交育种、抗病鉴定、冷害鉴定选育出超高产水稻龙稻5号.  相似文献   

19.
方正县地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是一个以稻作栽培为主的半山区农业县,稻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多年来随着水稻三高技术的推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寒地水稻三高栽培技术面积今年已达到60万亩,平均单产610kg,最高的单产实现了700kg。推广寒地水稻三高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6,(14):43-44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水稻种植面积800公顷,常年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25公斤,总产量0.27万吨,水稻种植区海拔266.—2710米,年平均气温9.7℃,年降水980毫米,10℃以上积温2630℃,霜期210天左右,熟制为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高寒稻作区,是水稻的极特殊生态环境种植区,也是世界水稻种植的最高海拔极限,被称为"世界水稻屋脊"。水稻是永宁的主要作物,也是当地泸沽湖周边地区摩梭(纳西)、普米、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口粮。为进一步研究试验示范特殊高寒稻作区的水稻给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攻关最高海拔的高产纪录,促进当地水稻增产增收,根据云南省农业厅科教处结合云南高原稻区特色稻区特色作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稻作科研水平和科技队伍素质,促进云南农业科技实力的措升的精神要求,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