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用菌》2016,(4)
正目前,福建泉州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迎来竹荪丰收。只见毛竹林下的竹荪"亭亭玉立",菌裙洁白,真的像一位"雪裙仙子"。据介绍,现在当地的竹荪已陆续出菇,每天都要忙着采摘,每天可采摘竹荪50 kg左右。为了保证品质,竹荪必须做到随开随采。采收时,  相似文献   

2.
竹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竹荪分成三大部分:可食部分的菌体(菌柄和菌裙)、菌盖和菌盖上附着的孢体,以及菌托(外皮和胶质),探讨各部分的营养价值、生物活性与研究现状,指出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竹荪资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竹荪一次性采摘技术陈宁飘(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食用菌研究所382304)珍贵食药用菌竹荪,从1989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以来,栽培每平方米的竹荪都收到250克-400克干竹荪。高产量的竹荪给大面积栽培者,带来采摘时的困难。竹荪采收以往栽培者都是等到菌裙...  相似文献   

4.
素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之美称的竹荪,由于菌体俊美飘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6月份以来,顺昌县高阳乡的菇农们又逢竹荪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5.
草菇因其肉嫩味鲜,容易烹调而被人们所“青睐”。但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在炎热的夏季难以贮存,在30℃左右的气温下极易开伞和枯萎;如果放在10℃以下的冰箱中保存几天,虽然菌被不会破裂,但菌体很快液化变质。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以保存草菇原有的色、香、味、形。本文介绍一种家庭草菇的盐渍法。1.采收:当草菇子实体长到8~9分成熟,在菌被未破裂时就应采收,采收后要及时加工处理,以免“伸腰”或开伞。  相似文献   

6.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它营养丰富,功效神奇,产量很低,价格昂贵,因而引人注目。在此,就竹荪子实体形态变化的若干解释谈点看法。我们知道,竹荪子实体的形态结构主要分为菌盖、菌柄、菌裙、菌托。当子实体破  相似文献   

7.
栽培每平方米的竹荪,一般可收250~4009于竹荪。高产量的竹荪给大面积栽培者,带来采摘时的困难.以往栽培者都是等到菌裙开张度到最大时采摘,如  相似文献   

8.
竹荪,又名竹笙,网纱菌,是一种珍贵食用菌,体态优雅,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称。棘托竹荪是竹荪众多品种之一。该品种耐涝耐旱耐高温,菌丝生长旺盛,播种后80~100d即可采收,周期短,效益高,特别适合夏季林下套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从2015年开始致力于棘托竹荪林下栽培的播种季节、林地选择、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烘干技术等方面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了成都地区林下棘托竹荪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1985年6月7日,笔者在一位农民的带领下,仅不到1亩面积的竹林内采集到开裙竹荪412朵(8朵是长裙竹荪,其它均为短裙竹荪)、菌蛋98个,共计鲜重27.3斤。往后通过调查访问和典型考定,已发现500亩以上的竹林和上百亩被毁竹开垦的土地均有丰富的竹荪资源。  相似文献   

10.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与熊掌、鹿茸、燕窝等齐名被列为山珍,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较普遍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的黄裙竹荪  相似文献   

11.
棘托竹荪的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与熊掌、鹿茸、燕窝等齐名被列为山珍,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较普遍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的黄裙竹荪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利用竹鼠粪渣栽培长裙竹荪的管理技术,要点是将播种季节安排在每年3月~4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出菇;以竹荪粪渣为原料建堆发酵,为栽培竹荪提供优质基质;以土质疏松肥沃的大田拉架遮阴网作为出菇场地,做好发菌与出菇期间的温度和湿度的管理;防止子实体的病虫害并及时采收,保持最佳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栽培中的开伞、放裙、干燥等环节设置不同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将生长至七八分成熟的竹荪菌蛋移植至人工气候棚继续生长,对竹荪后期开伞非常有利,开伞完整率最高达90%;放裙后去菌盖法栽培竹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放裙的时间,放裙完整率高,受孢子液的影响较小;排风扇+烘箱烘干法既达到了很好的干燥效果,且保证了子实体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栽培的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红托竹荪(Dictyophorarubrovolvata)和长裙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都属中低温型和中温型,子实体形成和分化适温范围为19~28℃,在一些气温较高的地区人工栽培很难越夏,且对环境条件、培养料和覆土要求苛刻,不易形成菌蛋。有的虽能形成菌蛋,但不能分化散裙,使许多栽培者遭受损失,影响了竹荪生产的发展。贵州高原生物示范厂的GD-710和D-8菌株,在26~38℃气温范围内能形成菌蛋和分化散裙,且栽培技术简便,适宜在竹木资源丰富的南方推广。但高温型竹荪菌丝在常用的竹荪培养基上不易成活或生长发育速度很慢,一般需60~80天才能长满试管斜面。因此,提高菌种分离和移植的成活率,加快菌丝的繁殖速度,已成为高温型竹荪栽培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广西、贵州的四  相似文献   

15.
江惠华 《食药用菌》2012,(3):160-161
竹荪又名竹笙、竹姑娘、网纱菌、仙人笼,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菌物特产,是历史上的"宫廷贡品"和现今的"国宴名菜"。竹荪限于夏季出产,上市集中,价格波动较大,6~8月上市高峰时价格低,进入冬季则售价高。竹荪菌裙网纱状,烘干后较为轻薄,易断、易碎、易返潮,影响品质,贮  相似文献   

16.
朱鸿  张彦兵 《食用菌》2012,(2):39-39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其体态优雅,婷婷玉立,菌盖之下生有轻巧细致的洁白菌幕,飘垂如裙,故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美誉。竹荪香味浓郁,酥脆适口,营养丰富,别具风味,民间认为有似人参的补益功用,它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凉补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托竹荪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笠、网纱菰、竹菌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云南已发现4个种,即长裙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短裙竹荪(D.duplicata)、红托竹荪(D.rubrovalvata)和黄裙竹荪(D.multicolor)。目前除黄裙竹荪外,其它三种均可食用,是云南传统出口商品。近几年来,由于对竹荪的需要量增加,各地都在引种驯化,有的地区已获得人工栽培的子实体。我所对主产于滇中地区的红托  相似文献   

18.
柳勇 《蔬菜》1991,(6):23-24
竹荪又名竹参、网纱菌、竹笙等,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久负盛名,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珍品”之美称。竹荪菌体洁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具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活血祛病、消除癌细胞等功能。竹荪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9.
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形态优雅,菌柄顶端有一圈洁白的网状裙向下散开,被誉为"真菌之花"、"真菌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疗效;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可多日不变馊。竹荪有棘托、红托、长裙、短裙等品种,棘托竹荪属高温品种,易栽培、产量高、见效快,栽培模式有大豆套种、竹林套种、遮阳网大棚栽培等。遮阳网大棚栽培,加湿简单、采收方便,省工增效,为近年来常山棘托竹荪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常规红托竹荪采收方式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以采收的接近成熟的竹荪菌蛋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剥壳出菇与不剥壳自然出菇在适温(22℃)与不同冷藏温度(0~3℃,4~6℃,7~9℃,10~12℃)下对菌蛋的开花时间、开花率、竹荪花重量和长度等的影响,探索红托竹荪集中出菇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两种出菇方式在适温和4~6℃、7~9℃、10~12℃冷藏温度下均可获得完整的子实体,但开花时间、开花率、子实体性状有所不同。适温下以剥壳出菇方式出菇快(平均开花时间1.70天)、开花率高(89%),单菇鲜重高(18.40 g)但长度稍短(11.21 cm),而不剥壳自然出菇分别为4.78天、80%、14.50 g和13.80 cm。一定温度范围内,竹荪菌蛋自然开花时间、开花率会随冷藏温度降低而推迟和下降,10~12℃组不剥壳自然开花率高,达90%,开花时间主要在第5~10天,子实体品质好;7~9℃组有50%自然开花,开花时间主要在第10~13天;4~6℃组仅23.3%自然开花;0~3℃冷藏会对竹荪菌蛋产生冻害,不能开花。冷藏后置于适温条件剥壳出菇可使菌蛋开花率提高至40%~100%。因此,剥壳出菇、不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