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分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两类,这两类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凸显出了各种问题,其中心理问题尤其突出。为保障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长,其心理健康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应该从整体、全局的高度来解决流动子女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许昌市市区内3所中小学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和许昌周边乡村的3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访问,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教育效果、教育效益、教育效率进行测评,评述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绩效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绩效问题及差异,并提出了"学校助推-家庭护佑-学生自立"的政策体系,系统性地剖析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绩效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向城市转移、城镇化水平不高、相关政策滞后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监护者、父母亲和生活环境。为此,必须通过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包括"流动子女"和"留守子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梳理了相关研究的脉络,并从问题、成因、对策三方面来归纳学界研究的成果,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随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能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因此,就在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保障工作格局,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充分完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本文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对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问题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乡地域之间巨大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因素的差异,使流动儿童对自身角色、群体边界、社会关系、他人关系认识模糊,缺乏社会归属、孤独自卑心理强烈,应整合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使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平、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进而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在家乡的子女与父母聚少离多,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品行及其今后的发展,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整体素质提升。留守儿童群体备受社会的关注,阜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出现许多空巢村,留守儿童较多,产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以阜平县的留守儿童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分析阜平县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措施,助力当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从而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子女随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即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在受教育方面,流动儿童只有缴纳高额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才能进入当地公立学校,而流动人口一般收入微薄,没有能力负担这些费用,于是流动儿童的受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18-2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其子女大多被留在原来的乡村继续生活求学,被留在乡村的孩子形成"留守儿童"群体。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2亿人左右,留守儿童有61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40%左右。随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成为城市化建设引发的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妍 《甘肃农业》2006,(9):29-30
以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教育缺失为研究视角。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教育缺失的现状和成因,并从家庭教育环境创设,学校引导,教育管理,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方面提出了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大规模地流入城镇而衍生出来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亲情缺失、监管不力、求学无门等问题,并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生长的环境不健全、学习兴趣下降、性格怪异等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何完善相关的制度,尽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群体规模持续下降,相关制度、政策供给日益丰富,关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关爱服务活动纵深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留守儿童生活境遇、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也还面临着流于形式、内容趋同、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客观上影响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向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发展。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要从留守儿童个体具体困境出发,增进关爱服务的精准性;要以建设高素质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为依托,提高关爱服务的专业性;要以全面建立留守儿童工作体系为目标,增强关爱服务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66-26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殊的生活情境下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在成长过程中成为问题儿童。农民工常年外出打工为经济腾飞作出了贡献,但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他们的后顾之忧。未成年人的教育应该是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多元主体要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比较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普通农村儿童的身体形态发育和身体素质状况,结果表明,流动儿童身体形态发育良好,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发育指标优于农村普通儿童,留守儿童身体形态指标最差;农村普通儿童在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优于留守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爆发力优于留守儿童,但速度、耐力等方面比留守儿童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上升,流动儿童的人数越来越多,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业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分析了流动儿童的规模与趋势以及流动儿童受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并试图为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不公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外出务工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照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重任落在留守妇女身上,农村"三留守"问题已然成为贫困地区十分头疼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是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关键,提出国家及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加强社会支持网络重构等,以更好地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他们由于自身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及城市的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通过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用生态学的视角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作为框架,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环境、生态群落及系统内的能量流动3个方面,详细阐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88-191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流动方式也由单身外出打工向家庭式迁移转变,流动儿童的问题与需求逐渐得到社会关注,通过对山西省部分地区流动儿童进行实践调研及社会工作专业示范项目的实施,探究提升流动儿童学习能力的途径与专业方法,旨在为健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做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却留在家乡生活,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在人身安全、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查阅、分析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留守儿童及其教师的访谈,介绍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分析了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