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蒋俊 《农学学报》2012,2(2):13-17
川西平原秋季多绵雨,为避开播种期湿害影响,筛选适合川西平原生态区免耕晚直播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以10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免耕晚直播,稻草覆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川油58’、‘华油杂10号’和‘宁杂11号’产量高,折合单产30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有高产潜力,单产2775 kg/hm2以上,抗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中;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较差,抗性较差。‘华油杂10号’、‘宁杂11号’、‘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等长江中下游优异品种可以成功引种并在川西平原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为例,采用Moran’s I指数测定区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运用GIS技术和Deoda分析了甘肃省经济差异,对2000-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差异和局部空间异质性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2000年以来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2002年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且极化现象严重;2008年县域经济的集聚性增强,总体差异减小,扩散效应增强。②从空间上看,甘肃经济发展呈"哑铃"型的空间格局,县域经济的集聚性程度可分为河西地区经济集聚性显著区域(HH)、中部集聚性变化较大区域(HL,LH)和陇东集聚性显著区域(LL)。③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总体地理分布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4.
产业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辖域内优势产业聚集与经济发展存在一个互动的机理,一方面产业聚集促进县域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产业聚集促进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同时促进了就业水平的增长;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生产规模和交易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带动产业聚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连续自交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连续自交四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自交对甘蓝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株高、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结角数、单株角果数及单株产量均随着自交世代的增加而减小.自交与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79~0.289之间变化,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等与自交世代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全面了解浙江省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状况,为防治土壤酸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结合耕地地力调查,系统地分析了全市不同利用类型农地土壤的酸化趋势与酸化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十分明显,pH<4.5 的强酸性土壤和pH 4.5~5.4 之间的酸性土壤的比例已分别占23.4%和46.6%,其中以茶树、蚕桑和雷竹产业带土壤的酸为最明显。与1982年调查比较,农地土壤pH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分析认为,过量施肥和酸雨是引起该市农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为防控该市农地土壤的进一步酸化,笔者认为除做好合理施肥工作外,应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推广无机改良技术、有机改良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施用生物质炭等多方面对农地土壤酸化进行控制与改良修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昌吉州县域经济实证分析,找出乌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特征,为进一步促进昌吉州县域经济平衡、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各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活力影响。其中吉木萨尔县县域经济综合得分最低,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73-175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不发达实质是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不高。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内涵与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作用结构模型图,分析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特征,并提出优化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杂交油菜收获指数及其品种间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川瓮地宜栽的2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粒壳重比、粒枝重比、粒茎重比等部分件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油菜品种中,单株经济产量超过50 g的品种有9个,其中早杂2号和(MZA×508B)×(98R-3×C18-14)的单株经济产量在54 g以上;油菜的经济产量主要受生物产量的影响,只有在较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收获指数才有意义;油菜粒茎重比对收获指数的影响最大,粒枝重比次之,粒壳重比最小;在生物产量相当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茎秆重有利于油菜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入手,阐述了福建国有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振兴,产业和产品结杓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和稳定保障作用,提出了坚持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原则,积极推进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等措施,以促进福建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溪县作为全国第一重点产茶大县、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基地,茶产业已成为安溪县百万人口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源,在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中,必须牢固确立茶产业的支柱、优势产业战略地位。该文阐述了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研究分析安溪县科技兴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推进安溪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1999-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经济规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文化产业财政支出这3个要素对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升文化产业内涵;注重消费者诉求,开拓需求市场等对策来提升福建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基于ESDA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ESDA方法,利用福建省1998年、2002年及2006年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1998年至2006年,全局Morans′I值有降低的趋势,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和闽东部分地区,"低-低"关联的县域分布在闽北地区及闽西部分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关联的县域数量远高于呈负关联的县域数量.并提出了解决差异扩大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促进了福建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福建渔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技术攻关促进福建渔业快速发展.如,坚持“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注重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实施重大项目,支撑渔业发展基础;科学规范养殖行为,降低养殖风险;合理安排养殖容量,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防止品种退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甘肃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性,针对甘肃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借鉴百强县——江阴市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提出了打造区位品牌、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民营经济等可行性措施。既可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又能改善县域环境,为提高甘肃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ECFA的正式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共创双赢的大局,为两岸产业深入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能。福建传媒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的特色,有利于两岸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运用波特钻石理论,对闽台传媒产业合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产业合作新模式,将对两岸传媒产业合作,乃至对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依靠旅游富县强县的典范,如安徽黟县。为了定量地研究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大小,引入了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并以黟县作为研究案例。首先,对黟县旅游经济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定量化分析了旅游对黟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旅游对黟县县域经济贡献巨大。最后,分析指出黟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客观分析和评价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为促进新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和量化依据.[方法]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多元分析评价模型.[结果]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域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聚类分析结果是将县域分为三类,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符合新疆县域的客观实际情况.[结论]尽管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但新疆县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并不强,说明现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有潜力可挖,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从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批准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来,福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吸收外资,使得外资企业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该文采用统计学实证分析方法,将福建经济的增长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两个因素放在一起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提出外商及港澳台商在闽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