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房山区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芦村和泰华集团设想通过新型城市化引领来实现芦村城乡发展一体化:以都市农业为支撑,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旧村改造为路径,全力加快芦村城市化进程;以推动农民市民化为手段,加快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此,应解放思想,抢抓新型城市化的历史机遇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引进大企业,实现村企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三化托一化”是房山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调研与政策研究,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实现差距基础上,总结出黑龙江省城乡发展现状"低、虚、弱、小"。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共同加快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八大经济区"建设构想为依托,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要导向,本研究重点分析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就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给出了一系列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抓好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加强社会文明化建设;推动生态和谐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建设现代农业不仅是以提高传统种养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手段增加农产品数量供给的过程,更是不断注入科技、信息、管理、服务、设施等现代化要素,逐步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的过程。因此,在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品质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的发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展品质农业对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进程中必然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城镇化推动了农村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加速了城乡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催生了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并实现农民就地或就近就业,打下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给农村教育带来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而有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经济发展脱节、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进程脱节、农民身份转变与城镇市民脱节等制约因素。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需着重培育现代化新农民、持续扶持现代化新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严重制约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造成我国独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现象和日趋严重的“三农”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广西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和广西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困难,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思考提出贫困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措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集中各方资源重点抓中心乡镇建设;坚持产业先行、以产兴城,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进程;整合兼并20%-30%的地域远、缺乏产业支承、人口较少的小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发展引领工业化,助推城镇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依托信息化,仰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赖信息化,协助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互动的必然选择。惟有"四化"同步发展,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分析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和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浙江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通过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乡村绿道将其有机联结,形成以乡村产业带为基础的网络组织形式。通过对安吉产业发展型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功能、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出安吉乡村绿道应用发展模式,并对其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发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安吉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对我国城乡空间重构、凸现城乡区域的系统性、关联性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和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乡统筹发展、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入世挑战的战略高度,规划设计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开创性的提出了文化创新与劳动力资源综合开发、营造国民待遇新制度体系、实施就业经济工程、国际劳务市场一体化、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创新金融支持系统等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战略与行动方案,突出强调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机制、城乡一体、健康有序、内外结合、层次推进、制度保障等科学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长坡  李青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67-9069,9323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在一些城市边缘区或城镇密集区的半城市化地区,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动力机制,基于功能区的思想,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探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对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城镇化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提出未来社会消除城乡对立与差别、实现城乡融合的城镇化思想。这一思想对我国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建构出了城乡关系理论,为思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提供了启发和参考。在新时期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为促进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在部门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应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农用地尤其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保障土地供应;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来源;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确保劳动力资源充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是城乡区域的统筹,亦是工农产业的协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及投资所有制结构,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运用吉林省1978—2009年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三化"的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以及城乡差距的变动,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为此,从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缩小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