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柠条种子生活力衰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3年采集的柠条种子通过在实验室发芽测定的方法,测定出不同年份柠条种子发芽率相差很大,并且随着储藏年份的增加,柠条种子生活力逐年下降,储藏4年以上的柠条种子已不具备发芽能力,不能再进行播种造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高良姜产区没有种子标准,为了制定高良姜种子质量标准。[方法]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了解高良姜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贮藏时间对高良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高良姜种子活性对含水量较为敏感,应属于顽拗型种子;随着贮藏时间越长,种子含水量越少,种子活力越弱,种子发芽率越低;在室内正常贮藏条件下,种子贮藏11 d发芽率90%,贮藏30 d发芽率80%,贮藏51 d发芽率73%,贮藏73 d发芽率仅65%,贮藏在111 d以上,种子丧失生活力。[结论]种子育苗应随采收随播种,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贮藏时间加拿大披碱草种子活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常规发芽法,对常温贮藏5个不同年份的加拿大披碱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活力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检验其种子的劣变过程及种用价值。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不同贮藏时间的加拿大披碱草种子有不同程度的休眠和生活力下降的现象。其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抛物线"形状变化;其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电导率与贮藏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当年收获的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贮藏1~2年的种子利用价值较佳,常温贮藏4年的种子活力较低,种用价值较差。  相似文献   

4.
成熟度与贮藏期对野生葎草种子发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熟度与贮藏期对野生葎草种子发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采种后,测定不同成熟度葎草种子生活力,比较完熟种子发芽力,比较纸床与土床种子发芽力的差异。[结果]葎草灌浆期、第2类乳熟期、第3类蜡熟期、第4类成熟期4种成熟度的种子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差异很大的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25.75%、56.22%和77.84%;种子在试验条件下7d左右开始发芽;发芽势随贮藏时间规律较差,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种子贮藏1年后发芽力降低为成熟初期的30%,畸化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种子在纸床上13d开始发芽,土床上第31天才开始发芽,发芽持续时间分别为33和23d,发芽率相近。[结论]葎草种子成熟期的不一致性保证了该种群的延续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贮藏时间对其发芽力的影响有助于葎草的防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不同贮藏时间的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状况,明确影响油菜种子发芽力变化的关键因素,评估野生近缘种质的保存效果,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油菜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监测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8-22年的347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子的发芽与出苗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测验及方差分析,对不同起始发芽率、不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种质类型种子的保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3.6%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8-22年后其发芽率仍保持在油菜种质栽培种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29份种质(占被监测份数的8.3%)的发芽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0%以上下降至70%以下;有142份 (占被监测份数的40.9%) 材料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总体上讲,随着起始发芽率的下降或者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的份数所占监测份数的比例不断增加.油菜种子在长期库中保存15年后,发芽率出现显著下降.油菜野生近缘种发芽率显著下降种质的比例明显高于栽培种.[结论]入库起始发芽率95%为长期库种子安全贮藏的分界限,起始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入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会更安全;对于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贮藏的野生近缘种或者贮藏时间在15年以上的种子,应进行生活力的密集监测并及时安排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6.
秋季采收的灯盏花种子,在10℃恒温贮藏.可延长种子的生活力至采后的10个月,且在贮藏第5个月时出现发芽最高值为97%,发芽率在80%以上的贮藏时间能持续8个月.春季采收的灯盏花种子,在10℃恒温贮藏,虽能延长种子的生活力,但是只能持续6个月时间就会散失,且发芽率最高值仅为67%,出现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  相似文献   

7.
纪亚君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41-14642
[目的]确定燕麦种子的最适储藏时间。[方法]以燕麦品种青引1号为试材,选取2003~2008年各个年份存贮的饱满种子,分别采用3种发芽方法(培养皿法、土埋法和砂粒法)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储藏时间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燕麦种子储藏时间对种子发芽力有极显著影响。贮存第1—2年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年提高,且贮存第2年的达最大,分别为96.5%、78.5%和41.3%,当年种子由于处于休眠阶段,上述3个测定值均最低,分别为76%、62.7%和33.4%。贮存3年后,发芽率逐年降低约5%~6%。3种发芽方法中,砂粒法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培养皿法和土埋法。[结论]燕麦种子的最适储藏时间为1—3年,存放8—9年的燕麦种子则失去发芽力。  相似文献   

8.
油松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其苗木需求量很大。该试验以不同储藏时间油松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催芽方法来比较不同储藏时间油松种子的发芽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以储藏1年、2年的种子较高。随着油松种子储藏时间延长,种子老化严重,其中都以短时间储藏种子丙二醛含量最低和过氧化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小麦种子发芽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种子生活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发芽和成苗的高低,与生产和产量关系密切。因而在种子的收购、调运、安全贮藏过程中和播种前,对小麦种子生活力进行鉴定是十分必要的。在发芽试验中,经常有人概念模糊、粗心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种子在发芽试验中霉变,常常影响试验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表达该批种子的发芽率。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谈谈在小麦种子发芽试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种子生活力的主要标志是其萌发性能,一批种子的寿命指群体发芽率从收获后降到50%所经历的时间,也称"半活期",即群体平均寿命。发芽性能和寿命主要决定于遗传特性、种子形态结构和生理活性、种子质量和贮藏条件。1种子储藏的基本原理同所有的活的有机体一样,种子是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来维持生命活动的。种子在储藏期间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主要标志就是呼吸作用。种子凭借呼吸作用与外  相似文献   

11.
锦鸡儿属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近年来在播种(飞播)造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锦鸡儿属植物丸粒化种子造林成活率,筛选出合适的丸粒化配方,选出没有结团、丸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单籽率和有籽率高、崩解时间较长的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在室内研究其发芽特性。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丸粒化配方6A3C1、7A2C1、8A3C1的发芽率高于75%,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配方8A3C1的发芽率最高(81%),是柠条锦鸡儿丸粒化的合适配方。小叶锦鸡儿除8A3C1与对照相同,8A1C1显著低于对照外,6A2C1、7A2C1、7A3B2、8A3B2等配方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柠条锦鸡儿的发芽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的发芽率,但发芽势总体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12 h以内,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丸粒化种子均能崩解萌发,低于2%的土壤含水量,对柠条丸粒化种子的崩解萌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祁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56-12557
[目的]为新疆的植被恢复与建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温度、湿度、光照处理对不同种源柠条种子的发芽影响.[结果]各种源柠条种子在5、30℃时不发芽,在10~25℃范围内,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随着发芽湿度和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柠条种子发芽的理想条件是温度25℃、湿度50%、无光照或弱光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表土堆存中不同覆盖方式对种子库活力特征的影响,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表土堆存和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密目网覆盖和彩条布覆盖这2种工程上常用的表土覆盖方式,分析不同表土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种子含水量、埋深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监测种子库损耗情况.[结果]柠...  相似文献   

14.
飞播包衣种子技术是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技术存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飞播种子的成活率低。本文以沙生先锋植物柠条种子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置不同包衣材料组合,再通过研究不同组分的包衣种子发芽率、苗质量以及包衣种子的多项物理指标,确立了适合柠条种子的丸化包衣剂最佳配方,即乙基纤维素1.5%、凹凸棒黏土和滑石粉的比例为2∶1和10%的“旱可舒”保水剂,并且最终的丸化倍率为1.0。该丸化包衣种子具有一定的吸水功能,在丸化包衣的基础上,再筛选出“尤特奇 (Eudragit) RS 30D”为成膜材料,制成厚度为10%的包衣薄膜,该薄膜可以有效“控制”柠条种子在不适合成苗的降雨量下的萌发,同时不影响在丰富降雨量条件下正常萌发与成苗。毛乌素沙漠实地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丸化包衣处理的柠条种子,其成苗率提高了22%;对丸化包衣处理的柠条种子,再经过外敷薄膜包衣处理后,其成苗率提高了88%,明显高于丸化包衣处理的种子。这种复合型的丸化薄膜包衣种子可为毛乌素沙区的飞播治沙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温学飞 《农学学报》2020,36(5):53-59
【目的】通过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试验,研究及了解不同月份平茬对柠条根系贮存常规性营养物质和可溶性性营养物质的影响。【方法】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按照饲料监测方法进行,可溶性营养物质参考《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平茬时间推迟,柠条根系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的趋势,淀粉与脂肪之间相互转化协调逆境变化维持生命或再生发挥作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柠条根系主要贮藏的营养物质,对柠条不同月份平茬逆境胁迫下反应比较敏感;可溶性糖类与可溶性淀粉的比例逐渐随着月份增加,有利于植株抗击冻害;萌动期、初霜期平茬对柠条根系营养物质影响较大。【结论】柠条生长季平茬建议在4-8月份进行。  相似文献   

16.
种子保存是当前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之一,快速、微量、准确检测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变化是当前植物种质设施保存技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利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EGSSG/2GSH)、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电子自旋共振(EPR)和非损伤微检测(NMT)4种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研究柠条种子在人工老化下的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柠条种子在50 ℃、相对湿度(RH)为50%的老化条件下,其活力指数的下降速率要快于发芽率的下降速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在检测发芽率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EPRNMTDSCEGSSG/2GSH;在检测活力指数变化方面,4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依次为NMTEGSSG/2GSH=EPRDSC。综合对检测柠条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拟合度情况,以及对种子非损伤的性质, 认为NMT最适合用来跟踪监测贮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以室温贮藏条件下0~4 a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贮藏年限红砂种子的萌发指标、生理指标及种胚显微结构,探究红砂种子在贮藏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及其生理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红砂种子芽长、萌发率、萌发势、 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含水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逐渐上升。红砂种子萌发指标与MDA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SS、SP呈正相关。当年采收的种子,胚部细胞排列紧密,贮藏3~4 a的种子胚部细胞排列散乱,木质化程度加深着色效果明显,并伴随子叶逐渐缩小的现象。综上认为,红砂种子含水量、MDA和SP含量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其活力,且红砂种子活力变化的节点在2~3 a之间。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择采收后室温贮藏1 a的种子为播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境胁迫对不同贮藏条件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龙胆人工栽培和规范化种植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年份、不同贮藏方式滇龙胆种子为材料,探讨不同pH、水分胁迫和茶叶水提液对种子发芽率、萌发时间和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干藏1年种子在所有处理下均未发芽.在pH为7.0时,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发芽率最高(71.0%和58.5%),胚芽长度最长(5.46和4.90 mm).在5% PEG处理下,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发芽率最高(73.0%和60.0%);PEG对种子胚芽长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10%~15% PEG对当年种子的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在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冷藏1年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当年种子,而平均萌发时间均显著低于当年种子.在茶叶水提取物处理中,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和胚芽长度均随茶叶水提取物质量体积分数的上升而下降,种子发芽率、萌发时间和胚芽长度均以对照最高;茶叶水提取物对当年种子的化感作用更明显.[结论]弱酸、适度水分胁迫环境有利于滇龙胆种子萌发,低质量体积分数的茶叶水提取物对滇龙胆种子化感作用较小,冷藏可以打破滇龙胆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9.
狼牙刺与柠条生理生态及土壤水分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耐旱、适应性强的人工乡土树种柠条为对照,对狼牙刺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其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作了系统地研究,同时探讨其抗旱性.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狼牙刺的净光合速率年均值与柠条相当(5.12 μmol/(m[[sup]]2[[/sup]]·s)),蒸腾速率(2.28 mmol/(m[[sup]]2[[/sup]]·s))年均值比柠条(3.26 mmol/(m[[sup]]2[[/sup]]·s))低30%,其光合生产能力受土壤水分多少的影响显著. ②狼牙刺比柠条对干旱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树种. 表现在3个方面:狼牙刺枝水势的日变化幅度(2.19 MPa)明显高于柠条(1.7 MPa),并且在1年中,其枝水势总小于柠条枝水势;狼牙刺的月平均水分利用效率(0.002 3 g/g)比柠条(0.001 7 g/g)高出26.1%,而且在蒸散耗水量相当的情况下,其叶量和生物产量也远高于柠条;狼牙刺比柠条具有更强的利用深层土壤水分的能力,但在两个生长季中10 m土层剖面土壤水分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其生长与当地降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