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前些日子,有幸接待了两位日本友人,他们带着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到中国,想让他们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一位友人已经60多岁。他讲述了他某项产品产生的过程,原本他的家族是做矿山开发的,拥有四座矿山,其中有一座瓷土矿。他发现在矿坑周围的松树生长得特别好,然后他就开始研究是不是矿山上的物质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茂盛。最终得到一个产品,在农业种植中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垦方邱湖农场是新中国首批国有农场之一,该场位于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精神与农垦人的创业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新中国首批“农垦骄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场先后涌现出焦天凤、罗守干、陈锦章等多位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罗守干是第一代农垦人的杰出代表,曾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一次全国农垦系统先进生产者,他的事迹曾被载人《农垦英雄谱》。常江安  相似文献   

3.
情暖孤寡     
周玲 《中国农垦》2004,(4):54-54
卢家周是海南省卫星农场三队的职工,由于身体差无法参加农场工作,在七八年前就开始靠领农场每月发给的130元长病工资生活。他年近60,膝下无子,在农场无亲无故。像卢家周身世一样的还有该场四队吴荣玉。这两位虽然都是孤寡老人,但他们得到了农场党委的关怀,得到了农场工会、农场职工的关爱、照顾,并不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4.
可能或不可能,取决于人的决心。在黑龙江垦区曙光农场,就有一位用勇气承担命运的“英雄好汉”——52岁的普通党员陈山。他用对党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坚守,带领一群渴望共同富裕的农场人,成功地在安哥拉挑战了当地玉米单产不可能超过200公斤的极限,为中国与非洲开展农业合作争得了话语权。莫桑比克、科特迪瓦两个国家向农场伸出了橄榄枝,中亚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来寻求农业项目合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长水河农场立足资源优势,创新企业发展思路,演绎了"先找市场、后建工厂"的企业反弹琵琶发展新模式,推进了农场柳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生产。农场柳编公司在今年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订单签约额突破2500万元,成交量跃居柳编之乡——山东省临沭县柳编企业前两位,北大荒柳编业在国际柳编市场上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6.
王超和 《中国农垦》2005,(11):67-67
马海德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美国人。他1936年赴延安参加中国革命,解放后担任卫生部顾问,是著名的麻疯病专家。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1927年来到中国,此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在他们两位身上,都闪烁着国际共产主义的灿烂光辉。20年前,我在海南南滨农场有幸见到这两位老人,心中一直都感到荣幸和快意。那是1982年3月,马海德、艾黎偕同黄华副委员长到三亚鹿回头休养。28日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听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美国公司农场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探讨了公司式农业经营的比较优势和适宜领域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经营的主导形式,并不能否认公司农场在特定领域的比较优势和加快发展的合理性;美国农场结构演变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但两国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业组织功能的差异仍应引起高度重视;未来中国公司农场的发展重点应是家庭持有的公司农场,非家庭持有的公司农场不应成为中国公司农场发展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已发展成熟,其成功经验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家庭农场起步晚、发展慢,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展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推动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特点,着重探讨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启示,以期为实现中国家庭农场的优质、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现有家庭农场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家庭农场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庭农场的形成是两种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需求诱致,二是政府引导。需求诱致来自宏观上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微观农户为节约自身交易费用的努力;政府引导则通过提高制度供给,创造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环境来发挥作用,在中国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经营现状下,表现为家庭农场的形成。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家庭农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并针对阻碍中国家庭农场形成的困境提出了完善农地流转制度、规范农地流转契约、建立健全财政补贴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农场热潮。成都市作为家庭农场的试验田,农场发展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采取随机抽样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家庭农场技术服务体系的两个主体(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出发,分析了当前成都市家庭农场技术服务体系在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服务时遇到的问题,即服务理念滞后,不符合实际、服务形式不规范,人员职能履行不到位、服务条件落后等,结合成都市周边家庭农场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加大服务力度,完善服务理念和信息、增强人员培训,加强与农场主的交流、完善服务制度,改良服务条件等有关家庭农场技术服务体系改善对策。以期促进成都市家庭农场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黄海之滨的苏北平原上,位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和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坐落着一个有着69年历史、占地307平方公里的上海域外国有农场——上海农场。1950年3月15日,上海农场由新中国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批准建立。上海农场是上海域外最大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近70年来,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在黄海滩涂上垦荒僻壤、发展生产、深耕细作。在数代农场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家庭农场在欧美国家十分普遍,优势明显;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显示优势、发展模式和发展的必然性。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以来,如今已呈燎原之势,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经过几年实践,这些家庭农场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与农户粮食生产相比效益、效率如何?本文两位作者通过严谨的调查研究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4.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代表着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对其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柳林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有土地流转困难,融资困难,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结合柳林县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加快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审贷流程,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政策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六月,中国种子公司派遣了一个小组到美国实习蔬菜杂交制种技术,在那里和农场工人一起劳动了四个月,又参观了几个农场、果园、蔬菜加工包装厂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戴维斯大学、研究所、灌溉站等,真是大开眼界。据介绍,几十年前的加州,到处是沙漠、沼泽,杂草和灌木丛生,土地干涸。现在,加州的农业总产值占美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王信  向东 《中国农垦》2004,(1):22-23
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管理,改革与管理实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年来共为职工群众增收近千万元。 格球山农场是黑龙江垦区实行农业“一固定”“两自”、“三不”、“四到户”改革较早的农场之一,家庭农场成为了生产经营的主体。可是一些土地承包大户怕土地多了管不了、管不好,盼望农场和生  相似文献   

17.
结合农业属性和家庭农场特性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需求,深入剖析了中国家庭农场在21世纪前期应该具备的时代功能,并进一步分析了促进家庭农场功能实现而应遵循的实施原则,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让政策工具有效促进家庭农场时代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欧美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看中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源于欧美国家并取得了成功发展,是当代世界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经营主体之一。在系统梳理美国及欧盟在家庭农场和农业政策支持领域的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历程与特征,阐述了欧盟关于农业支持与保护的主要政策内容。同时,对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对当前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以总结。研究认为,家庭农场在国际农业发展史上成就明显、作用显著,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道路不可忽视家庭农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中国应当建立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政策扶持体系,全面推进家庭农场由增量向提质导向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7,(14)
<正>在河南新乡原阳县有一个小刘固农场,作为农场负责人的李卫是一位循环农业理念践行者。早在2008年,李卫一心想做循环农业,可惜都没有什么思路。幸运的是,2014年他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贵人,这位贵人是一名日本老人,叫做川崎广人。中国土地的日本老人2014年,川崎广人在李卫朋友的带领下,来到小刘固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最能生财的鸭——樱桃谷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十年代初,樱桃谷种鸭引入到中国后,以其优秀的表现逐渐被中国养鸭界所认可。为什么樱桃谷鸭会受到业界的欢迎?这首先应归功于中国的北京鸭,是北京鸭提供了优秀的原始遗传基因。其次要归功于英国樱桃谷农场进行的科学选育,经过了樱桃谷农场专家长达近50年的科学育种才造就了今天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附表)。1957年英国农场主尼克森先生开始在罗丝威尔镇樱桃谷的野外草坪上饲养北京鸭,每周上市1000只左右;1958年尼克森先生聘请了一位营养专家,一位遗传专家开始进行规模养鸭的生产发展和遗传研究,在研究之初,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