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空间变化规律,明确不同耕作方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活动主要集中在0~30cm范围内,30cm以下数量很少;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养分相关性不明显;磷酸酶(酸性、碱性和中性)在播种前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达到极显著相关,但在玉米生长后期没有表现有规律的相关性;保护性耕作对于培育细菌型土壤、优化土壤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2年进行菠萝一甘蔗轮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菠萝-甘蔗轮作甘蔗的产量和糖度都高于与甘蔗一甘蔗连作:轮作田与连作田比较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一般好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有益的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成倍增加,而无益的厌氧性细菌、反硝化细菌则受到抑制;固氮菌数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比较热带海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差异,从而提高沿海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存储能力和维持土壤碳平衡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海南岛沿海防护林中典型的2种人工林和2种天然次生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养分含量,对热带海岸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能力及土壤养分与有机碳相关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4种林分土壤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均表现为琼崖海棠天然次生林香蒲桃天然次生林大叶相思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2)4种林分土壤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以天然次生林最高,而人工林则具有更低的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反之,人工林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3)4种林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土壤容重相关性显著,此外,2种人工林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pH、碳氮比同样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各因子的相关性较天然次生林更为密切。这说明热带海岸林地土壤碳含量总体较低,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化肥减量对麦田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化肥减量和有机培肥配施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单施常量化肥(表示为NPK,分别施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251.8、255.7和375.2kg.km-2)为对照,设置不同化肥(不减量、减量30%、减量50%和减量70%)和有机肥(18 000、25 500和34 500kg.km-2,分别用LM、MM和HM表示)配施处理,采用系列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培养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区系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数量,但不影响土壤真菌数量。施肥效果在化肥不减量时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化肥减量时以50%NPK+MM处理最佳。说明化肥适度减量和配施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南岛的木本植物科、属、种各地理成分的统计与分析及起源、演化的探讨、认为其区系特征为:1.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2.热带北缘特征;3.起源古老,富含古老或原始类群;4.种类丰富;5.特有成分贫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十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最,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牛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7.
莫珍梅 《园艺与种苗》2021,(5):25-26,29
[目的]以8年生荷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乡土树种荷木土壤微生物不同季节上的变化.[结果]荷木在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生物活性、共生功能固氮菌总量上占据优势.[结论]以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可采用速生荷木代替现有南方速生树种进行人工林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8.
海南热带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与施磷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主要类型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磷肥指标”的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岛热带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差异很大,吸附容量愈大,其“标准需磷量”愈高,但是最大吸附量与标准需磷量的比率,则与吸附系数有关;各类土壤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提取量呈直线相关,其斜率“b”称为“磷肥指标”,“b”愈大,磷肥的有效程度愈低,要达到一定有效磷水平所需要的施磷量也愈大;各类土壤盆栽花生最高生物量(干重)所对应的施磷量与两种方法预测的土壤需磷量相近,证明应用该两种方法预测热带土壤的需磷量是可行的;缺磷土壤初时的施磷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显肥效。  相似文献   

9.
健康与罹病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宁海  吴利民 《玉米科学》2007,15(5):136-138
对玉米茎基腐病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真菌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与罹病玉米植株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罹病玉米植株根际真菌、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健康玉米植株,而健康与罹病玉米植株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差异。健康玉米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8种,常见真菌3~4种,优势种的菌落数占总菌落数的28.9%~53.7%。罹病植株根系真菌种类为2~4种,仅有稀少真菌和优势种,且优势种的菌落数占其总菌落数的87.7%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经证明引起玉米茎基腐病的是禾谷镰刀菌。  相似文献   

10.
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皖南红黄壤茶区茶园土壤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数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在茶树根际生境中,各个类群的微生物都有分布,一些对增进土壤肥力有显著效益的种群,如:固氮细菌、氮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等均很丰富。微生物分布总的趋势是根表多于根际、根际多于根外。茶树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其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基本上和茶树年生育周期的动态平衡相一致。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数量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园铺草免耕,有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样青梅林在海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位也极其重要。本文分析海南岛橡胶群落与青梅林群落物种组成与区系成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面积为10 400 m2橡胶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91科296属450种;在调查面积为3 600 m2的青梅林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45科84属94种。(2)橡胶林群落主要由大戟科、禾本科、茜草科、蝶形花科和菊科组成;青梅林群落主要由茜草科、大戟科、豆科、番荔枝科和无患子科组成。(3)橡胶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有58个,占总科数的63.7%,青梅林群落热带成分的科34个,占总科数的75.6%,表明了橡胶林群落和青梅林群落同样都具有热带性质。(4)橡胶林中热带亚洲的属37个,占总属数的12.5%;青梅林群落中热带亚洲的属22个,占总属数的26.2%,表明青梅林群落热带亚洲亲缘性较强。(5)海南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科有24个,占总科数的26.1%,世界广布的属有14个,占总属数的4.8%,分别高于青梅林群落的15.6%和1.2%,橡胶林群落世界广布分布比例较高表明了其群落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瑾  杨小波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2098-2103
农村地区植被不同程度上都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为了揭示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特征,在搜集文献资料和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文昌、琼海的23个村庄周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被主要有维管植物967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924种。科的分布区类型中单种科与寡种科占多数,特别是单种科比例较高,与尖峰岭的较为接近,比五指山高8个百分点,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小属和单种属占绝大多数,占海南1 210属的45.62%,地理成分以泛热带植物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海南植胶区4种不同特点、不同气候带及不同地形的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植被林(包括幼龄橡胶林、老龄橡胶林、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中,物种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老龄橡胶林(44种)>幼龄橡胶林(41种)>天然次生林(39种)>桉树人工林(30种);不同气候带林下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现为湿润气候带以需水量大的草本植物,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适应性强的植物为主,且湿润气候带的物种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高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其次,平原台地与山丘地区的4种群落类型下物种优势度λ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整体表现为天然次生林>老龄橡胶林>幼龄橡胶林>桉树人工林。  相似文献   

15.
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林叶面积指数月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描述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它对分析橡胶光合潜力、预测产量和评估灾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I-2000获得了海南儋州两院地区30个橡胶林连续2年半的LAI月动态。结果表明:(1)橡胶林LAI最小值出现在1~2月的落叶季,最小值为(0.54±0.14)m2/m2;随后的第一篷叶抽叶期(3~4月),LAI快速增长,4月底平均值增至3以上[最大观测值为(4.48±0.82)m2/m2],平均占全年最大LAI的77.75%;之后增长趋于缓慢,至9月底达到年度最大值,最大观测值为(5.27±0.79)m2/m2。(2)LAI年际差异较大,平均LAI相差可达1以上,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际物候差和台风灾害等;(3)不同年龄的橡胶林之间LAI存在差异,在第一篷叶期间,平均LAI为老龄橡胶林(>20龄)>幼龄及初开割林(≤10龄)>中龄橡胶林(11~20龄),而在之后至落叶前期,平均LAI次序为幼龄及初开割林>老龄橡胶林>中龄橡胶林。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海南中部热带雨林区到滨海台地区的过渡地带丘陵区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的空缺,为海南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恢复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及保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屯昌丘陵区不同类型次生林,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7科201属267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82科196属261种。群落的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豆科、蔷薇科、梧桐科及樟科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8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0、59和8个,显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征。200个属中,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的属分别有1、169和30个,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热带成分分别为67.81%和84.50%(不包括世界广布的科属),温带成分分别为9.10%和15.00%,表明以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Margalef指数表现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和乔木层;Simpson指数是灌木层最大,其次是草本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最大,灌木层其次,乔木层最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面积约720 km2的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营养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营养缺乏,各土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在39.67~69.24 km之间,基本趋于大块状变异为主;同时,各土层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在第四等级和第五等级;采用空间叠加方法,进行了橡胶园土壤氮素管理分区,整个研究区域可分为10个氮素管理区,每个分区内具有不同的土壤氮素营养状况,需采取不同的氮素营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模拟地带性森林植被,使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以及群落外貌近自然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降低养护管理费用,还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本文在调查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原则,对如何营造兼具景观功能与生态效益的热带园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探讨.认为海口市园林群落配置应以热带雨林自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为依据,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为辅,增加城市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构建我国南方特色的热带滨海城市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海南岛东北部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区湿加松林(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木麻黄林(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椰树林(Cocos nucifera)、次生林和混交林等5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次生林最高,为3.78 g/kg,木麻黄林最低,仅有0.90 g/kg;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次生林46.06 t/hm 2、混交林40.52 t/hm 2、湿加松林39.08 t/hm 2、椰树林31.26 t/hm 2和木麻黄林15.22 t/hm 2。浅海沉积土上的次生林、滨海沙土上的混交林均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地高于同一母质上的椰树林和木麻黄林(P<0.05)。综上,该区不同类型森林的建立深刻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次生林和混交林的建立可能有助于该区增加土壤固碳。  相似文献   

20.
以儋州市那大镇255户胶农为调查对象, 分别调查品种选择、种植规模、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新技术了解及应用、技术需求等。结果表明: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是热研7-33-97(56.82%)和RRIM600(17.21%);有88.78%的农户拟在胶园更新时选择热研7-33-97,有66.84%农户在坡地或丘陵地胶园修筑了环山行;有机肥的施用量普遍不足;4.71%的农户能够做到养树割胶,有52.08%的农户按照自身经验进行胶园施肥,有43.75%的农户不懂如何施肥;农户对围洞法抗旱定植、营养诊断施肥、新割胶技术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