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残缺的资源价值体系以及由此造成的农地资源价格扭曲,造成人们决策过程没有或极少考虑具有社会生态价值的农地资源在非农化过程中的隐性消耗。以江苏省为例,深入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社会生态价值的损失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因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农地资源社会生态总价值的损失达到9.93×106万元。从单位农地社会生态价值来看,该价值较大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而长江以南的苏南大多数地区的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2.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农地非农化也是一种要素投入,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要素投入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阐明农地非农化空间差异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引人占用耕地动态度和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从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高级阶段,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是逐渐下降的;各种地类中,城市用地和工矿用地占用耕地增加速度是最快的.与此同时,农地非农化相对于GDP、二三产业产值的不平衡性在不断增加,而对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不平衡性则有所减缓.从总体上来说,江苏省农地非农化的地域差异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但在此过程中,耕地的正外部性在评价时却往往被忽略,因而,有必要对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详尽的分类研究及价值估算。为此,以江苏省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分为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大类,运用价值量评价法评估各生态服务价值,并估算在非农化过程中损失的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生态价值为213859.9元·hm-2,1997~2004年期间,因耕地非农化导致的耕地生态服务总价值损失量达3370404.85万元。同时,由于各区域条件差异,其耕地生态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总体趋势为从苏南到苏北逐次递减。最后,从实施生态补偿机制、重新认识耕地价值、规范政府行为和价值评估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和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管理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档案作为记录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等信息的原始资料,在实现土地规范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土地档案管理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其在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强化管理意识、夯实管理基础等六个方面提出规范农村土地档案管理的具体对策,为农村土地规范化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土地管理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档案作为记录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等信息的原始资料,在实现土地规范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文以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土地档案管理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其在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强化管理意识、夯实管理基础等六个方面提出规范农村土地档案管理的具体对策,为农村土地规...  相似文献   

6.
冻融作用是土地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它与因地面强烈蒸发而引起的现代积盐过程有所区别,对冻融区域春季积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冻融过程中,土壤剖面结构发生变异,形成冻结层、似冻结层和非冻结层。土壤冻结和融化形成了特殊的水盐运动规律,冻结过程中随着水分向冻层集,冻层以下土层及地下水中的盐分向冻层积累,整个冻层的土训含盐量明显增加;在融化过程中,随着地表荪发逐渐强列,使冬季逐渐于冻结层中的盐分,转而向地表强列聚集,其强列程度近科“爆发式”。没化通之前,冻层象一块连续不断的大隔水层,隔断了冻层之上土壤水分与冻层之下潜水的联系,此时土训盐碱化的发生与地下水位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受冻层以下冻融滞水的直接影响。所以用潜水临界深度来解释春季“爆发式”积盐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对淮河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中农民维权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水污染突发事件对农民的影响涉及到财产、健康和精神等方面,文章分析了农民在受到污染危害后的行为取向,剖析了农民在环境维权过程中的证据收集、集体行动、立案、审判、赔偿以及法院执行等环节所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从公民环境权的立法、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代表人诉讼、制订环境损害赔偿专门法、改革审判制度以及改善执行体制等方面,提出构建农民顺利实现环境维权的全面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法律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速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促进城市与区域互动、协调发展,以东北腹地城市四平为例,以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为研究思路,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平市城市化支撑体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是四平市城市化的主要支撑。针对东北腹地城镇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化支撑体系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市化产业支撑、优化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载体等措施来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佳波  周生路  彭补拙 《土壤》2004,36(2):168-172
本文在分析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目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的思路、方法、对象及其参评因素因子体系等,并进行了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定级:(1)除耕地(主要为菜地)外,定级对象还应包括园地、林地等农用土地类型;(2) 应采用将土地相对稳定和易变两大类因素因子影响作用同时评定并进行综合的方法,而不宜采用对土地分等指数进行易变因素因子订正得到定级指数的做法;(3) 宜采用多种方法并相互比较和印证,从而提高定级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对咸宁市1999—2008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及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增加,环境效益快速下降,综合效益稳步上升。(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除最初两年处于极不协调和不协调状态外,其他时间均处于基本协调或比较协调状态。鉴于此,提出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关联度和因子分析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吉林省四平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目的在于为四平市政府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提供对策建议,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健康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四平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各因素的关联度集中在0.273 2~0.664 9,最大差值Δmax=3.235 2,从业人口数、非农产业产值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水平等关联度比较大,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相关程度极弱。最终得出四平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保障水平、农民发展需求和经济利益推动。  相似文献   

12.
孟祥健  李秀霞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1):173-176,182
[目的]科学准确地预测城市建设用地,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速度,了解城市化发展进程,为相关政府部门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土地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四平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农村"合力视角构建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影响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性,对指标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对四平市2012,2013和2014年建成区面积进行预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预测与比较分析可知,BP神经网络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8%,1.1%和2%,而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0.04%,0%和3.2%。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预测出的结果与实际相比较误差均在2%以内。[结论]BP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较精确,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精度,降低评价成本的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GIS全域空间分析方法为主的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即基于区域"二调"更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整治经验等国土数据成果,在现阶段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思想及技术原则下,先确定待整治农用地规模,再测算新增耕地面积,最后计算新增耕地系数,进而进行新增耕地潜力类型区划分。[结果]温州市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测算结果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论]该技术方法体系实现了从基础图件数据输入整理、到潜力测算评价、再到成果图表输出的程序化操作,不仅有效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降低评价成本,而且紧密衔接于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贾琦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6):249-258
[目的] 从格网尺度探讨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区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响应特征,为同类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为基础,在格网尺度下,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巩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深入探讨其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 ①研究期间,巩义市建设用地增幅最高,与此相反,水域和灌木林则出现大幅减少,两者降幅分别为-45.17%和-10.09%。用地类型转移方面,水域和耕地转出面积最多,主要转出类型分别为耕地和建设用地。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波动式下跌的趋势,近30 a共减少了34.851亿元。水域、乔木林和耕地是巩义市ESV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变化特征来看,水域ESV跌幅明显,共减少了35.549亿元。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的调节服务在区域ESV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其近30 a来的损失率也处于高位。③空间探索性分析发现,ESV近30 a出现了大幅下降,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负面效应显著,北部以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ESV高值区和低值区变化较明显,南部以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为主的生态资源集中区则变化相对稳定。1990年ESV较高区域集中在黄河、伊洛河沿线及南部伏羲山等地,而ESV较低区域则主要以巩义市区及东西地形较为平坦区域一带;2000年以后,高值片区快速减少且多集中在黄河沿线;2000-2010年,主城区低值ESV区域受快速城镇扩张影响逐步蔓延,在城区及巩义-芝田镇-回郭镇、巩义-竹林镇-米河镇等西向和东向两条带状片区已形成ESV低值集聚区。[结论] 巩义市建设用地扩张加剧,由此引发的区域生态系统持续下降,且空间分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之间的关联效应,为制定适宜的土地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5期额尔齐斯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以及CLUE-S模型,量化土地利用变化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 ①2000—2018年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地和林地持续地转化为其他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到2030年,流域耕地面积的比例将上升4.92%(1 502.48 km2上升到4 070 km2),而林地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所占比例将下降7.18%(由7 547.26 km2减少到5 424.36 km2)。②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518.1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 832.44亿元,到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波动下降趋势(2030年为1 777.86亿元); ③林地和草地被耕地所占用,导致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预计达到108.80亿元,依次为:草地转换损失(34.39亿元)>林地转换损失(28.49亿元)>水域转换损失(18.31亿元)。④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发展格局,价值损益在全局和局部上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结论] 人为因素导致大量生态用地被占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且损益空间异质性显著,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政策推动农牧户生计转型,减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8-2006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证实城乡收入差距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存在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加剧耕地非农化,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导致耕地非农化速度减缓的拐点的延迟出现。指出只有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与建立相应的补偿制度,才能切实保护好耕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模式和变化过程,充分利用多期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来探究特征规律。[方法]以长沙市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IDRISI软件操作平台量化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次数和转移地类的时空变化。[结果](1)随着转移次数和地类数的增多,对应变化的像元数在减少,2个地类变化1次的新增变化比较突出。(2)主要表现为城市扩张占用外围耕地和林地明显,面积分别为202.86,169.96km~2,而在乡村地区通过建设用地转为耕地来补给耕地,面积分别为48.27,12.04km~2。(3)其他城镇和长沙市中心城区变化模式相似但辐射能力较弱。[结论]长沙市的城市扩张加速进行,土地整治等能补给少量的耕地和林地,但城市扩张占用外围耕地和林地仍是当地土地利用中主要的变化方式,且当地的土地利用模式和规模遵循一定的城市等级位序。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岩溶山区旱坡耕地现状与陡坡退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陡坡开垦使旱坡耕地面积扩大是造成贵州省岩溶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林业生态建设艰难的根本原因。针对贵州省旱坡耕地结构现状及造成的危害 ,从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 :( 1)陡坡退耕的对策措施 ,以及制定陡坡退耕计划与利用规划 ;( 2 )合理利用陡坡退耕地 ,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 3)走资源集约型农业高效持续发展道路 ;( 4)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 ;( 5 )推广陡坡退耕成功模式 ,制定因地制宜的农村发展政策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该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今后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淮南市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2000—2010年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以耕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耕地、林地减少,水域、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草地增加的现象。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减少的趋势,从2000年的11.72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11.33亿元,减幅达3.33%。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最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结论]淮南市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增加生态用地,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