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建立FMV35S基因启动子环介导等温扩增的检测方法.[方法]建立一种检测食品和饲料中FMV35S转基因成分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并利用实时浊度法对该LAMP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5%,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采用LAMP法与荧光PCR方法进行了实际样品对比检测,结果一致可靠.[结论]可采用LAMP法对食品和饲料中FMV35S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转基因植物研究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来源主要是进口,主要是玉米、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行业。为了调查转基因玉米、大豆在江苏省畜禽饲料市场的分布情况,在江苏省市场抽取40份鸡、鹅和猪饲料以及饲料原料,通过定性PCR检测玉米内标zSSIIb、大豆内标Lectin、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EPSPS基因,同时检测玉米、大豆转化体事件MON810、MON89788、GTS40-3-2和MON87701。结果表明,90%的饲料都含有转基因成分;转基因玉米转化体事件MON810占50%,转基因大豆转化体MON89788、GTS40-3-2、MON87701的检出率都为80%。由研究结果可知,江苏省市场的鸡、鹅和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转基因成分的占有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饲料原料的转基因监管。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转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大鼠生理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内源和外源基因遗传转移的情况,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30%转基因抗草苷膦豆粕和含30%非转基因豆粕的大鼠配合饲料,连续饲喂30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体重,血清中尿素氮(SUN)、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CPT)和血清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利用定性PER方法检测试验大鼠的血液、肌肉、肝脏、胰脏、肾脏、胃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转基因豆粕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结果表明,在用含转基因豆粕的饲料饲喂的大鼠胃、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闲和外源基因片段,而在其血液及各组织器官中则没有发现,说明短期内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和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没有发生遗传转移。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但转基因植物及其制成品存在的安全性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转基因作物及其衍生产品进行标志.近年来,我国的转基因大豆及其制晶消费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合适的检测手段以确定大豆及其制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及其含量.本文总结了各种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及其最新发展,提出了快速化和精确定世是未来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农作物的商品化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转基因作物在食用安全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可以准确、快速完成检测,满足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监管需求。实验表明目前饲料中转基因大豆GTS40-3-2成分的占有率较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水稻对雄性小白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明种雄性小白鼠为试验对象,在室内用转基因杂交水稻Bt汕优63及其亲本普通杂交水稻汕优63的稻米配制小鼠人工饲料,分别进行喂饲,在喂饲不同时间后测定小白鼠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昆明种雄性小白鼠在取食转基因杂交水稻和普通杂交水稻配制的饲料后,小白鼠体内的4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昆明种雄性小白鼠取食转基因稻米配制的饲料后,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取食普通稻米配制的饲料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出转基因杂交水稻Bt汕优63配制的饲料对昆明种雄性小白鼠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无显著的影响,说明转基因水稻对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的生理代谢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分别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和非转基因大豆饲料喂食雄性昆明小鼠,至30 d检测其运动能力、耐疲劳能力和耐缺氧能力,探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雄鼠运动机能的影响。同时以环磷酰胺处理建立小鼠病理模型,探讨病理条件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雄鼠运动能力、耐疲劳能力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相比,喂食30 d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组雄鼠的运动能力、耐疲劳能力和耐缺氧能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在环磷酰胺诱导的病理条件下,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30 d也不会对雄鼠运动能力、耐疲劳能力和耐缺氧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结果表明,喂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饲料30 d对雄鼠运动机能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转基因玉米中目的基因的检出效率,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糖蛋白(TGEV-S)转基因玉米为材料,利用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目的基因.通过对PCR反应体系中4种不同DNA聚合酶和8种退火温度进行比较,建立和优化了转基因玉米中TGEV-S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对450株转基因玉米叶片DNA和种子DNA中的TGEV-S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设计33对引物检测插入转基因玉米基因组DNA中的质粒pBAC9020DNA片段.结果显示,LA Taq酶对叶片DNA和种子DNA中TGEV-S片段的PCR扩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其他Taq聚合酶,且退火温度为53~55℃时扩增效果较好.分别对450份转基因玉米叶片DNA和种子DNA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82.5%和76.3%.利用33对引物进行的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质粒pBAC9020基因片段已全部插入该玉米基因组DNA中.本试验建立的转TGEV-S基因玉米PCR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转基因玉米阳性植株的检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转基因食品标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津市市售食品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的基本情况,按照农业部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对天津市14家大型超市的114种产品的转基因标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食品中有24种进行了转基因标识,9种进行了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产品标识率为21.05%,非转基因标识率7.89%。同时调查中还发现,转基因标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而进行非转基因标识的生产企业大多未经过非转基因IP认证。今后国家应加大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察力度,提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率,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玉米NK603结构特异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基因玉米NK603载体构建特异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转基因玉米NK603载体构建特异结构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法检测了2%含量的NK603标准品(不确定度为10%).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构建的方法获得的标准曲线斜率,在-3.6- -3.1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9,扩增效率为98.1%,在90%~110%的范围内.样品检测结果(1.6%)接近已知含量(2%,不确定度为10%).表明本文建立的转基因玉米NK603结构特异定量PCR检测方法,可以在日常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基因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阳 《河南农业》2021,(11):52-53
自20世纪基因重组实验取得成功后,人类认识基因工程可以极大地改变我们赖以生存作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出前所未有的优良品种。经过商业化推动,以世界上首例转基因产品--一种软化缓慢的西红柿在市场上出售为标志,转基因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围绕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商业化争论也随之而来,众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召集科学家研究磋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研究制定标准性文件。我国也针对转基因安全管理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范,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复合PCR结合DNA芯片的方法进行快速转基因事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6种转基因玉米为材料,根据其外源基因、载体构建及插入位点,应用6对特异性引物及35S、NOS引物,设计并优化了复合PCR反应体系,对其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同时尝试利用复合PCR与DNA芯片相结合,对不同转基因玉米混合样品进行检测,探索建立转基因事件快速检测和确认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灵敏、高通量及准确定量的要求,进而对转基因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转基因作物蛋白质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EL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生物分子互作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新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逐渐兴起应用,其中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是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由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可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实现了高通量转基因检测的目的,提高了转基因检测效率,今后需加强其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转基因产品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常规转基因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灵敏、高通量及准确定量的要求,进而对转基因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转基因作物蛋白质和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EL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生物分子互作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新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逐渐兴起应用,其中质谱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是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由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可在单一反应管内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实现了高通量转基因检测的目的,提高了转基因检测效率,今后需加强其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质量标准》2009,(6):52-52
法国生态技术高级委员会(HCB)11月3日宣布了即将出台的“非转基因产品”标签的技术标准。HCB建议,“非转基因产品”的定义为:植物类产品包含的转基因成分不超过0.1%.这是“最低的技术下限”;关于牛奶、肉类、奶酪等动物类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定义为.生产此类产品的动物“是用不含转基因饲料喂养的”.或者“来自于用不含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动物”.而这些饲料的标准.则同样为转基因成分不超过0.1%。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安全性隐患.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17.
W-4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转入甘蓝型油菜Westar后获得的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为建立W-4的转基因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应用温度不对称PCR(TAIL-PCR)扩增获得转基因油菜W-4的T-DNA插入位点的左、右旁侧序列.其中右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290 bp,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31.27%、A+T含量为68.73%;左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365 bp,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32.6%、A+T含量为67.4%,表明该T-DNA整合在富含AT区.序列比对结果发现,该转基因事件中,T-DNA左边界序列完全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仅有1个碱基由G转换成了A.而右边界则缺失了包括RBborder在内的62个碱基.结果表明:转基因高油酸油菜T-DNA的整合是一次无载体序列的整合.依据左、右边界旁侧序列和转基因载体的T-DNA左右边界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TLF/TLR和TRF/TRR,能从W-4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485和405 bp的预期产物,而在其他转基因油菜、非转基因油菜的基因组DNA和空白对照中均无特异性扩增产物,据此建立了W-4的转基因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应用该检测技术可以从含有0.1% W-4基因组DNA的混合样品中扩增出特异产物,检测灵敏度达0.1%.可对W-4的转基因事件进行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学生这类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认知、评价、态度、意愿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基因作物科学普及提供依据.通过对434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1)有90.9%的人知道转基因,但认知程度很低.评价为安全和部分安全的占46.08%;有52.53%的人支持或部分支持推广转基因作物.(2)接受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意愿较低.对转基因大米食用的意愿是,偶尔吃>天天吃>小孩吃;接受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意愿是,转基因抗虫棉>增加维生素转基因大米>抗除草剂大豆油>转基因抗虫大米.(3)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与安全评价、推广态度和食用意愿有一定关系.在熟悉转基因的学生中,评价食品安全、支持和部分支持推广转基因作物以及愿意食用的比例较大.(4)信息来源影响认知程度、安全评价、推广态度和食用意愿.因此,通过科学普及增加大学生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程度,有利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利用电视、网络传播转基因知识的同时,重视报纸、杂志、教师、专著在提高传播效率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基因玉米MON863载体构建特异结构,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ON863载体构建特异结构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法定量检测了1%含量的MON863标准品(不确定度为10%).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构建的方法获得标准曲线斜率,在-3.6~ -3.1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9,扩增效率为105.436%,在90%~110%的范围内.待检样品的定量检测结果(1.08%)非常接近真实值(1%,不确定度为10%),表明本文建立的转基因玉米MON863结构特异定量PCR检测重复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以在日常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抗逆转OsDREB3基因大豆快速稳定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本试验通过实时Real-time PCR方法,以大豆凝集素基因(lectin)作为内源参照基因,确定了外源基因OsDREB3在转OsDREB3基因大豆基因组中的拷贝数为单拷贝,为建立快速、有效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同时,在原有构建的含4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特异性序列的标准分子载体上又增加了转OsDREB3基因大豆品系特异性序列,新构建了含有5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特异性序列的标准分子及大豆内参照基因(lectin),已完全满足对现有国内覆盖面最大的5种转基因大豆同时、快速筛查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