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胜林  徐梦萤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11-10414
笔者以苏州部分现代住区为实例,以《园冶》古典宜居环境和生态理论为依据,重点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宜居环境的山水理景艺术手法在现代山水型生态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宜居环境和生态理论与现代生态住区规划设计之间存在许多内在的连系。生态社区是新型人类聚居模式,代表我国今后住宅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生态社区的最主要类型;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宜居环境的代表。两者的本质特征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的核心是宜居和融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前言     
<正>全面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也离不开乡村生态文明和乡村环境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地是环境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建设已成为基础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园林建设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设计师,园林行业也一样。那么,园林设计行业的健康与否同样关系到园林景观建设是否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乡村地区的生态宜居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利用熵权法构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生态宜居建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空间上呈现豫西向豫东递减的规律,规模不经济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会导致河南省生态宜居建设效率被显著高估,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生态宜居建设效率反向相关,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产值与生态宜居效率的关系则较复杂;同时,区位因素也对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存在较大影响,效率值高的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根据现阶段河南省生态宜居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四川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笔者通过深入调研所在地区"竹乡美丽庭院"实践案例,发现当前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缺乏持续资金保障;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规划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的观念落后、参与性不高;从事乡村振兴的专业性人才缺乏等,进而深入剖析其原因,并就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山城为目标,突出山水特色,加快门城卫星城的开发建设,使之成为首都西部边缘的标志景观,对门头沟区优化整合地区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山区农村现代化,跟上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更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通过着力"四城同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等举措促进了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在此基础上,从补短板、强意识、调结构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了解当前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研究方法,发 现当前农村在自然环境、精神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有自己的一套建设模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乡 村特色,主要体现在生态宜居建设的方式以及形成的地域文化;在发挥乡村特色的同时,直接和间接 地体现出了生态宜居建设给农村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关键,也象征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笔者发现在城郊街道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公共服务不完善;教育服务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笔者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出对策。首先,加强生态宜居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意识;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改进基础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最后,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出引进人才策略。生态宜居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将城郊街道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街道。  相似文献   

10.
<正>大街小巷宽阔平坦,住宅小区错落有致,文化广场功能齐全……走进滑县城乡,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幅展现"豫北粮仓"生态宜居家园的美丽画卷。今年以来,滑县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幸福宜居新滑州。如今的滑县,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新景象。锦和新城:新社区,新生活11月12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滑县产业集聚区锦和新城社区,现代化城市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联排独院时尚气派,一栋栋现代化楼房高高耸立,一条条水泥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分析了菏泽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归纳总结出适宜菏泽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种植业为中心的产业带动型、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下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型、传统文化与农旅融合型、农产品加工业为中心的产业带动型等几种主要发展模式;提出加强菏泽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将会深刻影响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巩固了“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体系。农地产权改革,为农村宜居乡村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也为农业朝生态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湖南农村发展现状,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借助农地产权改革吸引来的资金与人才,培育农村建设内生动力。以农村内生动力的不断生成,培养出“乡土专家”,与乡贤相辅相成,建设好农民的根,守住农村的魂,推动生态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好物质、精神双满足的宜居乡村。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打造生态优质的“宜居”乡村、生产兴旺的“宜业”乡村、生活幸福的“和美”乡村。然而目前和美乡村建设面临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冲突及乡村建设资金短板尚未解决的现实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借助绿色金融之手来解决这些问题。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的积累机制与市场参与的投资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补偿和修复及经营和权属交易。此外,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激励相容,最终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2022,(11):16-1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求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 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乡村生态 宜居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的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 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的发展模式向内涵品质提升的阶段。文章主要探 讨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内涵及品质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州市炭步镇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的认知.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宣传不足、农民小农意识浓厚,乡村社会治理惰性等因素,导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责任意识缺失.因此,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处理政府、农民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树立农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民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不断受到供给的影响,农地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这对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更多挑战。相对"深山区、高山区"一些地方将海拔100~300米的区域划定为浅山区,以此为标准,浙江省杭州市就有不少传统山地园林分布在浅山区。这些山地园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保留了较多的人文景观,造园手法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时,可以  相似文献   

18.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在对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深入剖析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从推进策略、擦亮数字底色、建强产业支撑、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善治能力、筑牢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关村位于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缘。依山傍城,207国道穿村而过,是个集人文、富裕、和谐于一体的园林生态文明村。多年来。关村党总支、村委会把改善村域环境、建设宜居家园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动员全村干部群众大打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治理战。在“绿、静、安、美”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何丹  尹建强 《农业与技术》2023,(21):128-131
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探析国内宜居村庄设计演化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乡村发展的经验和特点,尝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分类,并从产村融合的角度探讨宜居乡村的设计策略,从而指导产村友好型宜居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