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经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广西的甘薯瘟二种病原细菌〔菌株29(167—1)和2(167—1)〕及华南农学院寄来广东的甘薯瘟病原细菌(菌株 IR_4)在形态与染色反应,培养特征,温度的关系,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在致病性程度与寄主范围方面,广西的二种病原细菌也有所不同。2.经过鉴定,广西的二种病原细菌是分别隶属于黄色杆菌属(Xanthomonas)和有孢杆菌属(Bacillus)。广西甘薯瘟病原细菌之一鉴定为一新种:Xanthomonas batatae n.sp.;广西甘薯瘟病原细菌之二鉴定为另一新种:Bacillus Kwangsinensis n.sp.这两种病原细菌最主要区别在于形态上后者菌体特别长大并具有芽孢而前者则较短小而具有单极单鞭毛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等。3.广东甘薯瘟病原细菌虽经作比较研究,但未作致病性测定与未加命名,而仅作该菌的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2.
张乐  石秀丽 《植物检疫》1997,11(1):11-14
利用8株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噬菌体专化性的差异,结合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对不同致病力细菌显色反应的不同,组成了一种新的细菌快速鉴定技术,称为噬菌体株系鉴别法,可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直至株系。用这个方法鉴定了从美国、日本、南斯拉夫、西德和罗马尼亚进口的玉米种子中截获的许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菌株,结果准确快速,并和血清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1959—1960年,对甘薯细菌性枯萎病菌(Pseudomonas batatae Cheng andFaan)的侵染专化性进行了试验。供试的植物共12科27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除甘薯外本菌还能侵染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和心叶菸等5种植物,和雨广很多病区农民所反映的情况以及黄亮等在广西的试验结果相符合。其他12科21种植物包括黄亮等所认为是本病的寄主的萝卜、芥菜、菸草、月光花和南瓜等,经二次重复试验结果都不感病,初步说明它们不是本菌的寄主。  相似文献   

4.
PCR-DHPLC技术快速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细菌ITS序列的特异性,设计了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性点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并对5株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18种植物原性细菌的DNA进行了PCR、实时荧光PCR及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CR-DHPLC)检测.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均为菌液浓度102 cfu/mL,PCR-DHPLC技术具有检测成本较低、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污染风险小及鉴定结果准确等特点,能够满足快速、准确诊断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成功建立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快速检测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根据细菌16S rDNA序列的特异性,设计出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性点突变特异性探针,并对10种细菌菌株和5种植原体进行了实时荧光PCR.结果表明,只有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产生荧光信号,而其它参考菌不产生荧光信号,检测的绝对灵敏度是14.2 fg/μl质粒DNA,比常规的PCR电泳检测高约100倍.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h,完全闭管,降低了污染的机会,无须PCR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NYS-4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初步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YS-4菌株是从秦岭地区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放线菌。采用管碟法及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NYS-4菌株发酵液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NYS-4菌株发酵液对白菜软腐病菌 Erwinia carotovora var.、猕猴桃溃疡病菌 Kiwi ulcer disease germs 和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3种病原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西瓜枯萎病菌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 、烟草赤星病菌 Alternaria alternate 、油菜菌核病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等8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亦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凝胶柱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ESI-MS/MS)技术,对NYS-4菌株发酵液的活性次生代谢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中分离鉴定出14个链丝菌素(streptothticin)类化合物,其中, N -乙酰化链丝菌素A、 N -乙酰化链丝菌素B、 N -乙酰化链丝菌素B酸和链丝菌素B酸经初步鉴定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杨树(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描述,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PCR引物,杨树(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产物出现718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其他近似种的细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说明该对引物具有杨树(细菌性)枯萎病菌鉴定特异性,将病菌DNA模板做浓度梯度稀释,灵敏度可达10 pg/μL。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杨树枯萎病菌检测。  相似文献   

8.
拮抗细菌Bs-208菌株鉴定及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测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从番茄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拮抗细菌Bs-20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不同方法测定了Bs-208菌株发酵液及分泌物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及棉花立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并可在植物叶面定殖,有效排斥和干扰植物病原等杂菌在植物叶面上的定殖,达到抑菌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9.
菌株BM-24的分离鉴定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从饼肥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为指示菌进行拮抗菌分离筛选.筛选得到29株拮抗菌,其中分离自菜子饼的菌株BM-24拮抗效果最显著.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BM-24抑菌谱,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不同处理的抑菌活性.经鉴定,此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小种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到87.2%和80.4%,其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很强抑菌效果,抑菌活性主要源于菌体竞争.  相似文献   

10.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16S序列差异,设计了一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特异性引物Ps2r/Ps3r,该引物能从供试的7株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中特异性扩增出一条268 bp的预期条带,供试的32株近似种菌株都没有扩增产物;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其它5对特异性引物相比,除引物PSA/PSB外,引物DEP1/DEP2、ES16/ESIG2c、HRP1d/HRP3c和CPSL1/CPSR2c在不同程度上对部分近似种菌株出现了扩增。试验结果表明,引物Ps2r/Ps3r和PSA/PSB能特异性扩增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得到预期的扩增产物。对不同系列稀释度的DNA和玉米样品中病菌的检测结果表明,由引物Ps1/Ps4和Ps2r/Ps3r组合的巢式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于引物ITSA/ITSB和PSA/PSB组合的巢式PCR方法,也高于Bio-PCR检测方法;前者可以检测到玉米种子中300 cfu/sample的目的细菌,该检测方法在进境玉米种子样品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检疫中具有比较理想的应有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从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内生细菌中开发优势拮抗菌种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叶片内生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孜然根腐病菌F. solani等9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所筛选的优良拮抗内生细菌进行形态学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将其经固体发酵制成菌剂,采用生防菌剂接种方法测定其对黄瓜和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从青藏苔草叶片中共分离得到14株内生细菌;以黄瓜枯萎病菌作为指示菌初筛得到8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1Y4、1Y5、和1Y7的抑菌率均为57.53%,菌株1Y11的抑菌率为58.44%,均高于平均抑菌率56.73%;菌株1Y4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孜然根腐病和马铃薯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73.33%和71.43%,且具有固氮作用;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Y4为西姆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以0.5%1Y4发酵菌剂处理黄瓜和辣椒,株高分别增加153.06%和117.33%,促生效果显著。表明青藏苔草内生细菌1Y4的防病促生作用良好,有开发为微生物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Rep-PCR技术对中国水稻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ep-PCR技术,对30个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对李氏禾条斑病菌等其它10个参试菌株也进行了比较。Rep-PCR是利用一些基于细菌的短的重复序列引物(ERIC和BOX)的DNA扩增特性,2种引物组合的电泳图谱结合并分析,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各自的指纹谱型在相似率80%时可分为6簇,初步表明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的遗传分化明显;发现自然界存在的弱或无毒性菌株与毒性菌株的Rep-PCR指纹图谱差异很大;毒性菌株的遗传分簇与其致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用ERIC扩增水稻条斑病菌基因组DNA的指纹比BOX更为多样,两者对菌株的分辨率不同。因此,Rep-PCR技术可有效地用于监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变异,还可应用于菌株的鉴定和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的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的大多数种类可引起植物病害,多数是我国检疫对象。与其他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一样,植物病原黄单胞菌可通过高度保守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效应蛋白(T3SS-secreted effectors,T3SEs)进入植物细胞,在非寄主植物和抗病寄主植物上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以及在感病寄主植物上具有致病性。尚不清楚哪些种类的黄单胞菌具有T3SS和缺少哪些T3SE是否可作为检疫的依据。搜集7种检疫性植物病原黄单胞菌,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试验结果发现:香蕉细菌性青枯病菌(X.campestris pv.musacearum)的ICMP287和ATCC49084菌株、甘蔗流胶病菌(X.axonopodis pv.vasculorum)ATCC13901菌株、洋葱细菌性叶枯病菌(X.axonopodis pv.allii)的LMG576和LMG578菌株中不含有tale基因,并且ATCC13901菌株既不含有T3SS基因也不含有hpal和xopQ基因;菜豆细菌性疫病菌(X.campestris pv.phaseoli)ATCC49119菌株不含有hpal基因。相应地,推测含有2~12个tale基因的黄单胞菌有:大豆斑疹病菌(X.axonopodis pv.glycines)ICMP5732和ATCC43911菌株、豌豆细菌性疫病菌(X.axonopodis pv.vignicola)ATCC11648菌株、棉花细菌性角斑病菌(X.campestris pv.malvacearum)ATCC12131和(X.campestris pv.phaseoli)ATCC49119菌株。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菌ATCC43911菌株尽管含有hpal、xopQ和hrcC基因,但在非寄主烟草上不能激发HR反应;而甘蔗流胶病菌ATCC13901菌株不含有hpal、xopQ和hrcC基因,却激发烟草产生HR反应。这些结果对于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病原黄单胞菌的致病性因子和设计特定的植物检疫靶点提供了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4.
鄢铮 《植物医生》1996,9(6):9-9
甘薯瘟的简易鉴定方法鄢锋(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350014)甘薯瘟又称甘薯细菌性萎蔫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生产上,判断甘薯是否发瘟,可根据薯株症状,结合细菌溢的检查,进行鉴定。其方法如下:(1)外表症状检查:在苗期,注意薯苗顶端叶片是否萎...  相似文献   

15.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经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S-1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理想的培养条件为:PYTG或PDA培养基,26-30℃,pH值7.0-8.0,振荡培养40-48h。  相似文献   

16.
甘薯茎腐病症状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薯茎腐病是危害甘薯的一种严重病害,甘薯茎、叶柄、叶片和块根均可被害。该病典型症状是茎基部发黑和变软腐烂,叶发黄,茎和块根维管束黑褐色,引起块根腐烂、有臭味。通过对甘薯茎腐病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该病害是一种细菌病害。通过对甘薯茎腐病菌的菌体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发现,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约为2.36 μm×0.4 μm, 周生鞭毛,可在烟草上激发过敏性反应(HR)。Biolog测定、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MALDI-TOF质谱鉴定和8个看家基因(dnaX、rplB、fusA、gapA、gyrA、purA、recArpoS)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高度一致。这些结果说明,浙江省发生的小番薯病害是甘薯茎腐病,病原为D. dadantii。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台州地区新发现了一种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经调查取样,其病原分离鉴定为甘薯基腐病菌(Plenodomus destruens),是我国大陆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本文介绍了甘薯基腐病的分布情况和症状识别,并结合文献对病原菌形态及病害发生特点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清洁田园、水旱轮作、薯田淹水和化学药剂预防等措施,以及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区域协作,研究甘薯主要病害和新入侵病害的致病成因、侵染循环等建议,为有效防控甘薯基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主要土传真菌病害之一,已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菌株ZF128是本实验室从马铃薯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经生理生化、BIOLOG GENIII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ZF128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ZF128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都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光学显微观察发现,菌株ZF128处理的病原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膨胀变粗现象。发酵试验表明,菌株ZF128在甘露醇培养基中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盆栽试验结果证明,接种菌株ZF128后马铃薯发病明显减轻,防效为82.46%。此外,定殖和促生试验表明,菌株ZF128能在马铃薯根际和根部有效定殖30d以上,处理组马铃薯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菌株ZF128生防性状优良,是一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20.
沙姜细菌性软腐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发病率10—80%不等,严重阻碍沙姜生产的发展.根据广西各地采样分离的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与番茄青枯病菌比较相似,初步证明.沙姜细菌性软腐病菌是青枯病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沙姜细菌软腐病菌为害沙姜的肉质根、块茎和叶片.肉质根受害初为黄褐色,后变灰黑色软腐;块茎受害,表面无异常变化,剖开姜块,可见内部维管束变褐色,发病严重时,姜肉变暗褐色软烂甚至分解成糊状,只剩下沙姜皮.受害组织无特殊臭味;叶片受害呈水渍状湿腐.当天气晴朗时,病株叶片卷缩、蔫萎.沙姜细菌性软腐病一般在4—10月份发生,6~8月为盛发期.本文主要报告病原细菌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