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在汤浦水库流域布设6个采样点,于2012年每月中旬对浮游植物和环境指标进行一次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 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汤浦水库共鉴定到浮游植物7门、117种,细胞密度月均值为9.37×10~6个/L,其中5月最高,极易暴发以硅藻和丝状蓝藻为主的藻类水华。按照功能群分类,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4个功能组类群,其中全年优势功能组类群9组,分别是C、D、F、J、L_O、MP、P、S2、X2;每月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组类群共15组,其季节演替趋势为C+P→C+D+S2→C+P+S1→L_O+P→F+J+S1→P+S2→D→MP+S2→C+MP+X2→C+P。RDA排序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规律不明显,时间异质性呈现出一定的季节规律;其中,水温(WT)、水力滞留时间(HRT)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最显著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明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金沙江干流水生生物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年春夏秋三季对金沙江中下游(河流水体和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功能群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32科54属96种,以硅藻门(39.58%)为主,其次是绿藻门(31.25%),河流水体与库区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上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42、1.81和0.9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项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点之间、各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4种功能群,其中8种(D、P、X1、J、C、LM、F、G)为该区域的优势功能群。河流水体出现频率大于30%的浮游植物功能群有12种,主要优势功能群以D和P为主;库区有15种,主要优势功能群以D、J、P和X1为主。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浊度、海拔、氨氮和硝态氮是影响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4.
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浮游植物功能群落季节变化,探究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为长寿湖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对长寿湖7个采样点进行逐月调查,优势度≥0.02的物种为优势种,采样点相对生物量20%的功能群为重要功能群,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寿湖有浮游植物7门11纲18目29科54属83种,其中45种浮游植物归入14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D、J、LO、MP、P、S1、SN、X2和Y。不同季节优势功能群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规律为:S1+Y→S1+SN→Y+J→D+Y,功能群Y是长寿湖代表性功能群,反映了水环境富营养化的特征。冗余分析(RDA)表明,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受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透明度(SD)、水温(WT)、电导率(EC)、光照强度(LUX)、溶解氧(DO)和总氮(TN)是影响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北运河水系秋季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对流经北京的北运河水系的45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0种,各采样点物种平均密度为503. 56 ind./L,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为2. 65,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 6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以J物种数最多,MP密度最高。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8月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划分浮游植物功能群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8种,各点位种类平均值为21.36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1.49×107 cells/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8。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2类,MP类物种数占主要优势,其中舟形藻属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小清河流域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于2019—2020年于春(3~5月)、夏(7~8月)和秋(9~10月)在新疆西南部叶尔羌河中下游(库容约1.05×107m3)的东方红水库14个采样点开展15次调查,测定浮游植群落组成及水体理化指标,以探究东方红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方红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3目39科78属,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种类最多,为11科27属53种,占总物种数的41.08%;绿藻门(Chlorophyta)次之,为13科27属39种,占总数的30.23%。东方红水库中排名前三位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中的短小曲壳藻(Achnanthes exigua)、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以及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0.09×105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15 mg/L。多样性指数H’为2.875;丰富度指数D为2.84;均匀度指数J’为0.592。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表明:东方红水库水质处于寡污状态。冗余分析(Redunda... 相似文献
9.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相似文献
10.
洪潮江水库是广西南部一座中型水库,本研究于2018年夏(6月)和2019年冬(1月)对洪潮江水库9个采样点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进行了研究。洪潮江水库较低的磷含量和高达200的氮磷比表明该水库为磷限制水体,该水库夏季均温为30.5℃,冬季均温为13.6℃,夏季硝态氮、氨氮、溶氧含量和透明显著低于冬季。洪潮江水库在夏冬两个季节中共检测出 7 门59属,分别归属于17个功能群, 包含拟柱孢藻Sn功能群是洪潮江水库的主要优势种,洪潮江水库较高的温度,磷限制的环境以及较高的浑浊度是促进拟柱孢藻占据优势,并在夏季产生水华的主要原因。功能群Lm微囊藻在部分采样点与拟柱孢藻共同占据优势,表明拟柱孢藻和微囊藻之间存在较大种间竞争。其它优势类群包括以多甲藻为主的功能群Lo、以鱼腥藻为主的H2类群、包含直链藻的P类群、包含隐藻属的Y类群均属于中-富营养到富营养的种类。皮尔森相关系数和RDA分析表明温度、浑浊度、高锰酸钾指数是促进大部分功能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而与TN、氨氮以及溶氧呈负相关。根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可以判断洪潮江水库为富营养化,而拟柱孢藻和微囊藻为优势的具有产毒潜力的蓝藻将会对水库水质安全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1.
温榆河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温榆河龙道河段生态修复工程的运行,水质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随之改变。于2011年7月中旬夏季浮游植物水华发生期对温榆河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同步监测,4个河段共计布设17个采样点,温榆河上段、龙道河、清河段各4个采样点,温榆河下段选取5个采样点,调查各河段浮游植物种类,分析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果;同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流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温榆河流域浮游植物共检出8门、55属、99种,优势种共15种,以微囊藻和颤藻为主,其中温榆河上段和龙道河优势种类最多,均为9种;流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37.99×106个/L,其中,清河段平均密度最大,为430.05×106个/L、温榆河上段浮游植物密度最低,为85.18×106个/L;清河段蓝藻门占浮游植物群落的93.84%,而龙道河段蓝藻门比例为66.57%;4个河段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是龙道河、温榆河上段、温榆河下段、清河段。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DO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显著性因子;裸藻门、黄藻门和甲藻门的密度与DO和pH呈显著正相关,微囊藻密度和DO和pH呈显著负相关。比较4个河段的微囊藻频度、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得出,龙道河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微囊藻水华的爆发,减少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但水质仍属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湖北恩施大龙潭水库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水库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到186种藻类,隶属于7门89属,其中硅藻门(79种)>绿藻门(55种)>蓝藻门(29种)>甲藻门(9种)>隐藻门(7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94~1.30,依据丰富度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为中污染。水库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夏季较高,在冬季显著下降。水库从夏季至秋冬季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3.889×105~282.983×105cell/L的区间内变化,其均值为79.864×105cell/L。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溶解氧、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硝酸盐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温度、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大龙潭水库较高的海拔和较大的流域面积,有利于硅藻生长;水库年平均水深较深,蓝藻通过水流运动停留在水库上层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以主养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搭配少量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 nobilis)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2014年8-11月在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调查了该复合养殖系统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方法探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隐藻(Crypt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金藻(Chrysophyta)、黄藻(Xanthophyta)、甲藻(Pyrrophyta)共8门、9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5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58.24%;而蓝藻密度占绝对优势,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的79.82%。人工湿地运行期间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其密度变化范围为1.09×109~1.83×109 个/L,均值为1.52×109 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8.76~11.03 mg/L,均值为9.80 mg/L;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共计10种,包括绿藻门的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苇氏藻(Westella botryoides),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点形粘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泥污颤藻(Oscillatoria limosa)、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为首螺旋藻(Spirulina princeps)、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池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3.27,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2.75~3.18,Pielou均匀性指数为0.45~0.55,说明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浮游植物种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冗余度分析(RDA)结果表明,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四足十字藻等绿藻主要受温度、溶氧、pH的影响,而微小平裂藻和点形粘球藻等蓝藻主要受pH和氨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白云岩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秋季(10月)、2018年冬季(1月)、2018年春季(4月)、2018年夏季(8月)对遗产地境内黄洲河流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环境因子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水温(WT)对黄洲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出藻类6门、29科、37属、3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居多。按季节划分,黄洲河流域优势种共9种,其中硅藻门5种,?绿藻门1种,?蓝藻门3?种;按空间划分,黄洲河流域优势种共19种,其中硅藻门9种,绿藻门4种,蓝藻门6种。浮游植物年均丰度为36.45×104个/L,夏季的丰度最高,达到89.7×104个/L,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仅8.9×104个/L。全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34 ~0.51、1.18~1.4及0.72~0.84。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 表明,影响遗产地浮游植物丰度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T、CODMn、Chl-a。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主养团头鲂搭配少量鲢鳙鱼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调查了该复合养殖系统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91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而蓝藻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人工湿地运行期间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数量和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04×108cells/L,7.14×106mg/L,主要优势种有双对栅藻、四足十字藻、苇氏藻、微小平裂藻、点形粘球藻、泥污颤藻、优美平裂藻、微小色球藻、为首螺旋藻、不定微囊藻;池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3.27,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2.75~3.18,Pielou均匀性指数为0.45~0.55。同时将浮游植物种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池塘中绿藻主要受温度、溶氧、pH的影响,而蓝藻主要受pH和氨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子湖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春季对长湖海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同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浮游植物93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Chlorophyta)最多,占46.76%,其次为硅藻(Bacillariophyta)和蓝藻(Cyanophyta),分别为22.65%和15.0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优势度高达0.36。浮游植物丰度在86.21×105 ~ 410.12×105 cell·L-1之间,平均为232.85×105 cell·L-1。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82-3.28,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0-0.63。根据浮游植物丰度水平、优势度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海子湖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C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到硝酸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以及磷酸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海子湖地形、人为干扰因素以及水动力学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过水型湖荡群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变化特征,探究望虞河西岸湖荡群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基于生物多样性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望虞河西岸湖荡群(宛山荡、嘉凌荡、鹅真荡、漕湖)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四个湖荡水质均处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劣V类水平,超标指标为TN和CODCr,春季优于其他季节。 ②湖荡群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68属152种(含变种、变形),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最多;主要优势种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等;年均生物量为13.48 mg/L,年均藻细胞密度为15.25×106 cells/L;湖荡群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秋高夏低趋势,处于中污染型至重污染型的过渡状态,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介于2~3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8,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处于1~2之间。 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T(水温)、NH4+-N和NO3--N。 研究显示,望虞河西岸湖荡群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不均、季节特征明显,与太湖相比,优势种相近且多样性指数较好,但湖荡群水质较差,建议持续监测并加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