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环境DNA技术在象山港水域鱼类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象山港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结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阐述象山港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了环境DNA技术在典型海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共从象山港水域环境DNA样品中检测到26个常见鱼类物种,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的7个目中的2...  相似文献   

2.

通过环境DNA技术 (Environmental DNA, eDNA) 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及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等流程检测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30种鱼类,隶属于4目10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26种,外来种4种。较已有传统调查数据新检出2种鱼类:美丽沙鳅 (Botia pulchra) 和齐氏罗非鱼 (Oceochromis zillii)。鱼类优势种为子陵吻鰕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瓦氏黄颡鱼 (Pelteobagrus vachellii)、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 (O. nilotica)、齐氏罗非鱼、南方波鱼 (Rasbora steineri) 和鲤 (Cyprinus carpio)。根据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eDNA检测九江和桂平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最高,藤县的最低。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eDNA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的多样性及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可将eDNA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3.
环境DNA技术在我国已被应用于水生生物监测,但鲜见于湖泊鱼类监测。为探索适用于浅水湖泊鱼类的环境DNA检测方法,掌握邵伯湖鱼类物种组成,于2018年11月利用环境DNA技术对该湖泊的鱼类群落进行监测。共采集邵伯湖15个位点水环境样本,利用线粒体DNA 12SrRNA区域引物和COⅠ区域引物分析鱼类多样性。2种引物相比,12SrRNA引物对鱼类的检测能力显著优于COⅠ引物:12SrRNA引物共检出50 427条鱼类序列,分属71个鱼类运算分类单元;COⅠ引物仅检出990条鱼类序列,分属16个鱼类运算分类单元。利用宏条形码共检出鱼类40种(6目12科),其中36种鱼类的DNA序列注释到种,4种鱼类注释到属。各位点鱼类物种检出数为10~32种,检测到的序列总数较多的物种为鲤、鲫、革条■、鳙、兴凯■等。环境DNA检出的福建小鳔■和粘皮鲻虾虎鱼在传统形态学调查中鲜有检出,进一步丰富了邵伯湖鱼类名录。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且对生境无干扰,适合浅水湖泊鱼类群落监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环境DNA (eDNA) 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以珠江河口咸淡水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采用滤膜法富集eDNA,选取直径47 mm、孔径0.45 μm的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膜、玻璃纤维膜和聚碳酸酯膜共4种材质的滤膜,采用4种滤膜保存方法,结合2种试剂盒提取eDNA,评估不同组合方案对e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滤膜材质和保存方法对eDNA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醋酸纤维膜获取的eDNA浓度最高。在DNA提取物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eDNA浓度高于DNeasy Blood and Tissue kit试剂盒。在不同保存条件下,“液氮”保存法获取的eDNA浓度最高。在不具备冷冻条件时,可添加乙醇,常温保存滤膜。采样后立即过滤水样能够有效防止eDNA降解。文章建立了珠江口咸淡水生态系统水样eDNA的获取、保存和提取方案,可为相似水域的eDNA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河流中鱼类组成的eDNA监测效率:以长江武汉江段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型河流中的eDNA监测效率,以长江为大型河流的代表,以鱼类为水生生物的代表,分析传统捕捞监测和eDNA监测结果的差异,研究eDNA监测技术对长江武汉江段鱼类组成的监测能力、监测效率、平行样设置等问题.结果显示:(1)用1对eDNA宏条形码引物(mlCOIintF/jgHC02198R)共监测到89种鱼类,其中...  相似文献   

6.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重要滞洪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东线最后一个调蓄湖泊。为探究东平湖鱼类多样性现状及鱼类群落特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与传统网具捕捞调查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东平湖鱼类群落多样性特征,探讨环境DNA技术在东平湖鱼类多样性长期监测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应用环境DNA技术共检测到5目7科23属23种鱼类。进一步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04,变幅在0.21~2.3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4,变幅在0.29~0.81;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75,变幅在0.13~2.09。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表明,多样性指数在湖区与河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multidimensionalscaling,NMDS)显示,东平湖鱼类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聚结构,分别位于东平湖沿岸、湖心以及两条河道内,群聚结构总体差异显著(R<1,P<0.05)。传统网具捕捞调查共捕获4目6科21属24...  相似文献   

7.
微卫DNA因其数量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及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在动物的遗传育种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微卫星DNA性质特点,微卫星DNA标记的原理以及其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并简单介绍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野生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水产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鱼类福利关注度不断提升等的背景下,环境丰容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在水产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在野化放流鱼类行为、增加养殖鱼类产量、提升圈养鱼类福利等诸多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环境丰容是指在增养殖生产中,采用适当方式向圈养或自然水体引入新的环境刺激,提高其异质性和复杂性,从而实现提升鱼类产量、提高鱼类福利、控制鱼类行为、改善鱼类生理目标的环境优化方式。总体来看,国际上围绕环境丰容技术的相关研究结果层出不穷,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但国内水产领域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简要介绍环境丰容概念和分类基础上,聚焦目前最受关注的物理丰容方式,评述了物理丰容对鱼类打斗行为、生理应激、代谢生长等重要性状和放流后的适应性行为、个体适合度等增殖性状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引发研究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及其潜在神经可塑性机理,最后探讨了本领域以往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开展该方面研究提供借鉴,为增养殖苗种高效健康培育与放流鱼类野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鱼类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基于DNA序列进行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自2003年问世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各种动植物的物种鉴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动植物区系、生态和物种保护、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一系列成果。鱼类是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全球预计有多达40000种鱼类[1]。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传统的鱼类物种鉴定方法存在很多问题。DNA条形码在鱼类物种鉴定中最早获得应  相似文献   

11.
涵洞作为常见的输水建筑物,也承担着修复河流连通性的功能。 本文概述了涵洞过鱼的障碍类型,包括落差障碍、下游水深不足障碍,流速障碍,水深障碍,概述了涵洞过鱼效果评价方法,包括简易评价法、监测评价法和虚拟评价法,分析了各方法优缺点,并指出虚拟评价法在涵洞过鱼效果评价中的巨大优势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提高模拟精度的方向:利用开放水槽获得更精确的鱼类游泳能力数据;深入研究鱼类贴壁运动的行为,量化鱼类实际运动区域的面积和位置;深入分析鱼类的跳跃行为与下游水深、流量,起跳速度和方向的关系,量化各因素对鱼类跳跃的影响程度;合理选取分析对象;适当调整水力计算方法以适应国内规范;量化鱼类运动模式与环境因子水力学条件的响应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干流环境DNA样本鱼类物种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适用于长江鱼类的环境DNA检测体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24个采样点同步采集水样,抽滤后提取环境DNA,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得到419条序列,通过在Gen 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确定物种信息,从来源于17个采样点的115条匹配成功的序列中,共检测到10种鱼类序列,代表15种鱼类。  相似文献   

13.
Fish lipids are known to be beneficial for human health since they are rich in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This benefit can be affected by some processing or cooking method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n lipid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fish species have been previously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the fish lip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es during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were reviewed. The fat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ish va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es, seas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fish lipid characteristics also change during different cooking processes. Frying generally gives higher changes in the fish lipid composition than other cooking methods. For example, frying results in higher losses of DHA and EPA (compared to other cooking methods). Further, the lipid changes occurring during frying depend on the fat content of the fish, the frying oil composition, and the type of fry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DNA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DNA标记技术概述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是分类学、育种学和物种进化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基因型(genetype)的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当前遗传标记主要有4种类型:①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即生物的形态特征,如鱼的体色、体长、体高等;②细胞学标记(cyto  相似文献   

15.
鱼肉弹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使用高精密度的TA-XT2i物性仪测定鱼肉弹性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弹性数据与感官对照值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用一次压缩过程的最大力来表示鱼肉的弹性较为合理,弹性测量值与感官对照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测试条件为:测试探头p/0 5s,压缩过程中测鱼肉的反作用力,测试时探头下行速度设为2 0mm/s,探头返回速度也设为2 0mm/s,探头下压距离设为4 0mm;一次数据采集量pps=200)  相似文献   

16.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在B淋巴细胞中合成,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特点.哺乳动物中,不同免疫球蛋白基因片段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编码重链和轻链的成熟基因,经过一系列复杂事件,最终产生抗体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使每一个B细胞克隆都具有特定的专一性.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其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与哺乳动物相比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涨渡湖渔业资源及鱼类多样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渔业生产是以人工投放、天然生长为主,鱼类资源自然增殖为辅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进行。1992~2004年捕捞产量变幅范围为(3.69~50.61)×104kg,其中有9个年份变幅在10×104kg以上;产品收入变幅范围为(2.77~201.77)×104元,其中有6个年份变幅在50×104元以上。目前涨渡湖鱼类共有47种,与历史最高种数比较,下降了38.2%。渔获物组成中,放养鱼类占80%以上,人工放养是目前涨渡湖鱼类补充群体的主要来源;鱼类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经济鱼类低龄化趋势严重;主要品种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同类湖泊。江湖隔绝和长期的人工增养殖生产作业方式,是导致涨渡湖鱼类区系逐渐简单化,鱼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湑水河流域对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捕获鱼类4目、10科、29种;湑水河上游太白段以山区溪流冷水型鱼类为主,种类较少;下游城固段海拔低,鱼类种类相对上游河段丰富.不同河段在不同季节的鱼类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与相邻山区的河流相比,湑水河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外部因素已经开始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繁衍,河流污染和其他人为干扰可能对该流域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鱼类行为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鱼类行为常用计算机视觉监测和声学信号监测技术两种方法,本文分析对比了这两种监测技术的应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类行为监测技术是通过摄像机来记录鱼类的行为,但该方法存在数据处理难度大、误差大和数据不连续等缺点,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声学标签系统是声学监测技术的一种主动识别方法,具有原位观察、定位准确、数据处理简单和数据连续性好等优点,可直接获得鱼类的二、三维运动轨迹等量化指标。基于声学标签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声学标签鱼类行为监测技术在渔业养殖、水利工程、水生态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