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蚕学通讯》2010,(4):6-7
<正>1)2004年1月4日,国际鳞翅目昆虫基因组计划协调人、美国罗得岛大学M.R.Gold-smith教授来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交流访问,并就国际交流合作与中国进行斡旋。2)2004年3月,我所完成的"中国家蚕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入选"200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3)2004年3月29日,向仲怀院士、夏庆友教授应日本蚕丝学会理事长小林正彦教授邀请参加日本第74届蚕丝学大会。向仲怀院士作"加强中日合作共建21世纪丝绸之路"的大会报  相似文献   

2.
最近,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和又一项标志性成果,研究论文《40个基因组完全重测序揭示蚕的驯化事件及其相关基因》(《Complete resequencing of 40 genomes reveals domestication events and genes in silkworm(Bombyx)》)于北京时间2009年8月28日3时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继去年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通力合作,完成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深入研究,经过一年来对家蚕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生物学分析,共获得了18510个家蚕基因,其中大部分为新发现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04,24(1):19-20
当前有关家蚕基因组研究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我国科学家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框架图"的绘制工作,是什么因素让我国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领域抢先世界一步呢?  相似文献   

5.
杨宽菊 《蚕学通讯》2004,24(1):15-16
2003年11月15日在重庆市高新区火炬大厦隆重举行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完成"的新闻发布会,这在我院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6.
《蚕学通讯》2004,24(1):9-9
西南农业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的带领下,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率先在全世界绘制完成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消息,在重庆市政府11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以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04,24(1):12-12
近日,中国科学家接连创造世界奇迹:10月16日,“神舟五号”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11月15日,又传来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完成的喜讯———这一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象春风吹拂大地,象春雨滋润万物。无论校园内外,每一个西农人都为家蚕基因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倍受鼓舞,倍感自豪,人们心潮澎湃,举杯共庆这一美好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蚕学通讯》2004,24(1):2-2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同志们:获悉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很激动。“框架图”由西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在工作体制创新的基础上率先完成,这在科学史上,在2 1世纪丝绸之路的奋斗征程上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同志们的日夜奋斗,树立了世界第一的水平。我代表国务院向所有参加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想讲三点:一、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在科学上有重大意义。昆虫是一个非常大的类群,比人类低,比其他物种高,是用于研究的很好的模式生物。二、从产业上讲,蚕丝产业有几千年的积累,应该有新的更大的…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11月15日上午,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完成新闻发布会在重庆高新区火炬大厦举行。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吴忠泽,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杨柏龄,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副市长吴家农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西南农大党委书记华鹏、校长王小佳、副校长周泽扬、徐晓黎、张家骅、丁忠民、王永才和师生代表参加了发布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  相似文献   

10.
近一年来,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继去年率先在全世界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深人研究,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又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撰写完成的研究论《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译名)被12月10日美国最新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ScieIlce》全发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病原性家蚕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山东省境内家蚕成虫体内分离到 4种病原性家蚕微孢子虫 ,与N .b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种微孢子虫的大小、形态、极丝圈数及倾斜角与N .b相比均存在差异 ,但血清学反应及在蚕体内的发育过程与N .b相同。初步认为该 4种病原性微孢子虫为N .b的同属微孢子虫。这 4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极强的食下感染率和胚种传染力。  相似文献   

12.
黄先智 《蚕业科学》2005,31(3):241-243
报道了中、日两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分别获得“日本蚕丝学会特别奖”的情况,介绍了两国家蚕基因组研究的成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5龄幼虫的精巢和卵巢构建了2个家蚕cDNA文库.利用表达序列标签方法分析参与家蚕性腺发育的基因,通过测序获得 16 737条ESTs(精巢 8 407条,卵巢 8 330条),拼接这些ESTs共得到 2 107个重叠群(contig)和 3 532个单拷贝(singlet).将这些转录物与GenBank非冗余蛋白质库比较,结果显示约34.3%的基因与数据库中蛋白质具有相似性.功能注释表明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精巢特异基因等在文库中大量存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显示精巢与卵巢基因表达谱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理解家蚕性腺发育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家蚕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ombyxmoriDensovirus Zhenjiang Strain,BmDNV-ZJ)包含VD1和VD2共2种基因组DNA。以BmDNV-ZJ感染家蚕中肠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2种DNA,并将其克隆到质粒pGEM-T构建了重组质粒pGEM-VD1和pGEM-VD2。采用DEAE-dextran转染技术,将2种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家蚕幼虫体内,能使家蚕幼虫发病,免疫双向扩散和免疫酶组化法检测都能检出阳性反应,但转染pGEM-VD2重组质粒的家蚕幼虫发病率较低。通过重组质粒转染方法,可以使BmDNV-ZJ感受性品种和抵抗性品种都发病,但感受性品种的发病率较高。将重组质粒转染发病蚕的中肠匀浆,取上清液经口接种健康蚕幼虫,也能使其发病。上述结果表明,携带BmDNV-ZJ DNA的重组质粒在家蚕幼虫体内拯救出了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5.
家蚕限性易位系统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回交亲本、限性斑纹系、限性黄茧系及其杂交种的生命力、茧质及丝质等,讨论了易位染以片断对蚕的生理影响,提出了改良和利用限性易位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BLAST软件对家蚕品种P50和C108的4眠及5龄幼虫后部丝腺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比较,从分子水平证明了5龄期后部丝腺蛋白合成比4眠期更加活跃。运用S im4和D iffseq工具就EST比对结果进一步分析,在两个家蚕品种中共发现有1 584个单核苷酸多态(SNP),其中颠换型变异的SNP达820次,占51.77%,转换型变异的SNP达764次,占48.23%;发现有2 776个插入/缺失(InDel)变异,其中1 bp的InDel占了48.56%,小于27 bp的InDel达到了90%以上。研究结果从基因组水平上阐明了这两个家蚕品种间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桑蚕单性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桑蚕的自然单性生殖、人工单性生殖、减数分裂和非减数分裂的单性生殖发育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地阐述;并指出在遗传学研究和育种中利用完全纯合的品系以及在蚕种生产中应用孤雄生殖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会超  林健荣 《蚕业科学》2005,31(2):218-220
以9·芙×7·湘及其原种为材料,通过幼虫期不同给桑量饲养、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不同交配时间及交配前后药物处理,调查家蚕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幼虫期良桑饱食,蛹期以24~25℃保护可减少遗腹卵的发生;延长交配时间和使用催产素等药物对减少遗腹卵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recent progresses of research on neurohormone in neuroendocrinological system and some relative hormone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were briefly sta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ls of biologlcal techniques,8 hormones were identified as peptides,and their structures, amino acid sequences and functions we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家蚕血细胞系,以家蚕血淋巴为材料,对其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原代培养,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观察与分类。详细记录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细胞或组织的分化或转分化现象,发现有2种家蚕血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有一定的增殖能力,暗示家蚕血细胞体外建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