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控蘖增粒高产栽培新技术,是当前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大创举,也是发展稻田耕作制度的良好动力。慈利县有稻田25 330ha,海拔200m以下地区,以双季稻为主;200m以上高海拔地区,稻田只种一季。70年代开始试探稻稻油或稻油的新耕作制度。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产量产值虽有所增加,但耕作制度中矛盾比较突出,导致新  相似文献   

2.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洞庭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条件极为复杂。全县有稻田105万亩,1956年开始试种双季稻,1970年后单一化的双季稻面积已强行推广到92万亩,占稻田面积87.6%,但稻谷年总产一直徘徊在8亿斤左右,而且生产费用成倍增加。其中有低产稻田30万亩,年亩产在600斤以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稻谷平衡增产。  相似文献   

3.
“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光资源适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早晚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探究在保证粮食生产条件下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的途径。试验对比了"双季稻+冬闲""双季稻+西兰花"两种模式水稻产量、水稻季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早稻产量、早稻季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早稻季肥料投入成本,大幅度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是实现双季稻绿色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我国大豆三大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的水稻主要产区,具有稻田种豆的优越条件和丰富经验。六十年代由于大力发展双季稻和绿肥作物,水田种豆急剧下降。七十年代初部分地区才恢复稻田种豆,并在新的生产条件下,发展了稻豆两熟、稻豆冬作物一年三熟等栽培制度,致使以水稻为主,稻、豆、冬作物一年多熟的耕作制逐步向北推进,直到北纬33度的双季稻地区。作者十七十年代开始就对湖北的稻田种豆进行调查研究。洲、苏、赣、闽、浙、粤诸省也相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已有  相似文献   

5.
湖南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钟武云 《作物研究》2003,17(3):114-116
总结了湖南从1999年以来实施稻田耕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效,阐明了这一轮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新特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步推进我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稻米是我省人民的主要粮食。l982年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85.4%。因此,增加稻谷产量对增加我省的粮食具有决定性意义。 1983年我省粮食总产已达170亿斤。从84年起每年应递增4亿多斤,到1990年才能达到200亿斤的奋斗目标。今后,增加稻谷产量主要应依靠提高单产。在采取综合农业增产措施中、选用稳产、高产良种是增加稻谷产量最活跃的重要因素。以往,育种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选育高产品种上,确实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出于对抗性育种研究重视不够,因而培育出的品种往往抗性不强,经不  相似文献   

7.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张琼瑛 《作物研究》2002,16(3):139-140
精耕细作是湖南油菜传统生产习惯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效益不高。我国加入 WTO,栽培技术也应与国际接轨 ,推行机械化与节本增效技术应成为当前油菜生产技术研究的一个发展发向。湖南又是水稻主产区 ,近年来因稻谷总量过剩正进行稻田耕作制度改革 ,一季稻面积正逐步扩大 ,与之配套的稻田油菜也有发展之势。但我省稻田油菜花工多 ,产量低 ,如遇不适天气易失收 ,经济效益差 ,农民积极性不高。因此 ,有必要摸索一种提高稻田油菜经济效益的栽培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 ,但在同样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没有较大改进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吨粮田开发的深入,新郡县麦类—双季稻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县双季稻田中占重要地位的耕作制度。1991年全县1.7万ha双季稻田,种植麦类—双季稻0.53万ha,占双季稻田的31.4%,过吨粮面积0.46万ha,占全县双季稻田过吨粮面积的67%,其中有严塘、高桥、土桥、酿溪4个成建制乡(镇),0.19万ha双季稻田亩产过吨粮。  相似文献   

9.
在温光资源适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早晚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探究在保证粮食生产条件下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的途径。试验对比了“双季稻+冬闲”“双季稻+西兰花”两种模式水稻产量、水稻季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早稻产量、早稻季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早稻季肥料投入成本,大幅度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是实现双季稻绿色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南方主要水稻产区之一。水田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0%左右,稻谷产量约占全省粮食产量的90%以上。为了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促进多种经营发展,在省科委和省稻田耕作制度研究协作组主持下,我局于1979年底至1980年初,组织原11个地区和部分县对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和现状作了全面调查,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1.
湘阴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阴县是以双季稻生产为主的产粮大县。通过对湘阴县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与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13.
一、湘南麦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湘南(指郴州和零陵两地区)是我省的南大门,自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本区经济开发日趋活跃,粮食生产的发展也较快。并且也和全省一样,粮食增产主要是依靠稻谷增产来取得的。1988年两地区稻谷总播种面积为980.88万亩,总产为36.13亿公斤,平均亩产为368.3公斤;分别为两地区粮食面积、总产和单产的84.4%,94.9%和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改良的现状及对今后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品种改良的现状及对今后育种的思考郑九如,林文彬,田斌,章杏,郑回勇(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粮食是特殊的战略商品,任何时候都轻视不得。福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消费者以大米为主食粮。因此,发展稻谷生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提高稻谷单...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水稻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重庆市直辖以来(1997—2008年)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制约因素,并对今后重庆市的稻谷需求进行了预测,对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稻田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东省近期(“八五”以来)花生生产形势,主要概述了我省在稳定花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产措施,重点包括不断完善油料购销政策;增加生产投入,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扩大推广先进适用的综合增产技术措施等,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花生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针对目前我省花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生产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邵东县从196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到1980年,全县稻谷总产370690吨,单产为396.5公斤,为解决我县人们的温饱问题做出了贡献。 近几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发展缓慢,早稻生产徘徊不前,早稻单产有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到1986年,稻谷单产从396.5公斤增加到421.6公斤,其中早稻单产却从450公斤下降到了410公斤,递减率为1.6%。1984年以来,连继三年早稻减产,严重阻碍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稻谷生产情况分析与粮食安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21.8℃,年平均降雨量842~2 463mm,年日照时数1 754~2 482h.全省土地面积12.14万km2,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2004年耕地面积114.08万hm2.福建粮食生产以稻谷为主,甘薯次之,还有少量的大豆、玉米和小麦.居民粮食消费以稻谷为主,面食次之,另有少量杂粮.粮食生产主要呈以下特点: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粮食消费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我们豫北地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抓好花生生产,使粮、油产量逐年增长。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产量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花生实行夏播,变一年一熟为两种两收,不  相似文献   

20.
湖南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保朝  张友根  陈佩良 《作物研究》2001,15(2):37-38,41
湖南水稻生产上实施了高秆品种改矮秆品种、常规稻改杂交稻的种子革命,单季稻改双稻的稻田耕作制度革命;以培养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栽培管理革命及吨粮田开发等科学技术革命,稻谷总产由1952年的915.1万吨增加到1999年2549.1万吨,增长178.56%。21世纪的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将对水稻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