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海外来信     
主编先生:新年伊始,回到学校第一件大事就是收到您的赠书及来信,谢谢!《农业考古》五年来不断增加篇幅,国内外的声誉不断增长,是您刻苦经营的成果,可喜可贺。一年多来我是接触到不少关于国外农业考古研究的情况,您来信中提到约稿之事本是义不容辞的,奈何我在美国学习的压力极重,恐怕短期内是抽不出时间为文的了。大概在五月上旬,学期结束后,才可能抽空。因为我的兴趣是农业起源,这是一个在国际上极受重视的课题,一年多来读到的指定参考文章不少,所以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农业起源研究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窗外,夹着一丝凉意的春风,徐徐吹来。忙碌了一天从田野归来,桌前静下心绪,眼光不知不觉地落在桌上《农业考古》杂志的封面上。面对这本熟悉的,但每本都有着各自新颖内容的《农业考古》,又激起了我不倦的求知欲。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能说短。当我回想起十年前《农业考古》的创刊及其发展历程,我不禁思绪万千。十年来,我即与《农业考古》结下不解之缘,十年来,她伴随着我走过了极不平坦的人生旅途。其间有愉悦,也有苦恼,值得引以自慰的是我从不曾放弃  相似文献   

3.
周昕 《农业考古》1991,(1):32-47
《农业考古》创刊十年了!这是创业的十年,也是奋斗的十年,更是胜利的十年。十年来,《农业考古》从报刊丛林中的无名小卒,跃居斐声中外的著名学术刊物;从每期容量不足21万字到每期超过60万字,在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大部头学术杂志。可以想见,它的创办人和支持者是不无艰辛的。《农业考古》的创办,为中国农具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从而使农具史的研究,在祖国大地上开出了一遍似锦的繁花。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创刊至今已有十年了。十年来这份杂志越办越好,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考古研究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农业考古的认识,并且积极开展了农业考古的国际交流。作为一个读者,对于这些成绩感到特别高兴。借此机会,谨向编辑部同仁和广大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主编同志:我因偶然的一个机会,从我的学生那里见到你们出版的《农业考古》,喜出望外,爱不释卷,干脆就借了回去。实在说,我对《农业考古》是爱上了,希望能成为她的忠实读者。农业上经常有所谓杂交优势,其实学术上也何尝没有这种现象!拜读大著之后,常敬慕你们的幸运,经揉合农学、考古与史学于一炉,创一新格,已为中外学术界所注目,以后必有煌煌成果。  相似文献   

6.
农史通信     
文华同志:您好! 在京匆匆一见,如今您寄来当时的照片,更体会那短暂的相识中气氛那么融洽美好。真谢谢您! 《农业考古》杂志很有份量和学术价值。我读了“秦农具”和古人灭蝗的经验,学得许多东西。只可惜现在这样认真的以治学精神办刊者不多了。  相似文献   

7.
农史通信     
文华同志:接读惠书,欣悉今年乃是《农业考古》创刊十年,可喜可贺!《农业考古》10年以来,出版20大本,达1000余万字,煌煌巨制,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学术成就!真是值得好好地庆祝一番。送嘱寄上贺词一首,请指教!容撰写《殷代农业》一文,一俟定稿,当即奉呈请教!匆上,顺祝撰安!胡厚宣敬上  相似文献   

8.
由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陈文华研究员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已经创办十周年。当每年二次接到厚厚的一大本《农业考古》时,我认真阅读刊内的论文、资料、图片后,在兴奋之中,心中油然产生钦佩与谢衷。我感谢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更感谢主办单位与主编陈文华研究员的苦心经营、坚持不懈,使《农业考古》十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欢迎和赞赏的一本专业学术性期刊。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主编先生: 寄来《农业考古》收到,谨此致谢。我得说,此杂志很吸引人,读了为之振奋。要是我能多查阅一些专题的背景资料,肯定会有助于加深我对杂志上的许多文章的鉴赏。最后,谨向您和您的同事表示祝贺。祝贺编出这样一种资料丰富的杂志。我希望能订阅该杂志,成为它的长期读者。祝今后工作顺利!  相似文献   

10.
农史通信     
文华兄:您好!龙年大吉。元旦刚过就收到您赠阅的《农业考古》,匆匆浏览一遍,很为它内容之丰富,涉及学科的广泛,作者遍及国内外而高兴。文艺界很早就有一个大型刊物《收获》,深受群众喜爱。《农业考古》可与之相媲美。学术刊物之中篇幅之大要数《农业考古》了。一年两大册问世,并多得各界好评,可见主编及各位编辑先生组稿、审稿有方,为此付出了艰辛的  相似文献   

11.
《农业考古》主编先生谨启:八二年二月八日承您厚意馈赠《农业考古》创刊号并第二期,特别是将拙论翻译转载于贵刊之上,余感不胜荣幸,在此致以深深谢意。我自退休后,以“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誉称在家继续从事研究,此外还兼往新泻大学、  相似文献   

12.
周昕 《农业考古》2001,(2):133-134
十年之前 ,对于“茶”我还是一窍不通 ,是《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把我引上了“学茶、话茶、吃茶、饮茶”的道路。什么是“茶”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这是一个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也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十年来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不就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刊发了洋洋几千万言的妙语精文吗 ?多么精美的刊物 ,多少华丽的篇章 ,让人爱不释手 ,百读不厌。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使我学之有得 ,悟之有道。概而论之 :茶 ,不就是茶树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茶树叶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人们将采摘的茶树叶 ,采用适当工…  相似文献   

13.
《农业考古》的出版已满十年,这是值得我们大家祝贺纪念的。这分刊物每册的篇幅,在我国文物考古期刊中是最多的,十年来不仅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开拓了考古专科研究的新路,对整个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俗话说“秀才人情纸一张”,这篇短文就算我出的贺礼罢。  相似文献   

14.
刘崇德同志:您好读了您的大作《关于秧马的推广及用途》(载于《农业考古》1984年2期),我表示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对坡公所见“秧马”这一农具的阐述、正名,您的文章是有披辟之功的。我想借《农业考古》一席地,向您展示我所见到的有关“秧马”的实物例证,并再说上两三句。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境内的扬子江心,有个高桥乡,在这个乡的柳洲村,家家农民都有用来拔(水稻)秧的“秧船”(当地亦有称为“秧马”、“秧鞍”或“秧凳”的)。82年我在那里工作时,顺便拍摄了“秧船”的照片(见本期封三图版),这种秧船如苏东坡公在《秧马歌引》中  相似文献   

15.
《农业考古》已经10岁了,论期数,恰好20期了。《农业考古》是个取名怪异的新生刊物。习惯于坚守学科阵地的人起初有些看不顺眼,说它考古不象考古,农业不象农业,硬把农业与考古拉在一起,还要“古为今用”,要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而说古道今,何乃太不自量!  相似文献   

16.
海外来信     
《农业考古》主编先生:您好!薰风五月,大地新绿,爽风传来了。先生寄来的《农业考古》1985年第二期已收到,衷心感谢先生的厚意和友谊之情!先生和王星光先生的大作《试论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生命力》已拜读。大作将“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这一基点出发来研究农业历史,并强调“只有尊重农业传统的现代化才会使农业迅速发展”,我也和你们有同感!希望你们的研究工作和贵国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异国朋友,同是《农业考古》的热心读者,也都为之积极写过稿,因而对她怀有特殊的感情。我们虽海天远隔,相距万里,却经常鱼雁往还,友情益笃。值此《农业考古》创刊十周年之际,我们面对这厚厚的20巨册《农业考古》,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与欣慰。我们几经酝酿商讨,决定合写此文,以表达我们对《农业考古》的祝贺与期望的心情。综观《农业考古》已出的20期,她在如林的刊物中确是独树一帜。多位先生已有评价和论述(见上期专栏)。  相似文献   

18.
文华同志:您好! 我本打算参加您发起和筹办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惜因健康关系,行动不便,未能赴会,失去了这次很好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真是遗憾! 今得知将成立“国际农业考古学会”,我非常高兴,衷心支持和拥护你们的这一创举。这样的学会很有必要!我国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文化资料积累异常丰厚,地上地  相似文献   

19.
非常感谢您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为帮助我 们把刊物办得更好.请如实填写以下项目.谢谢!《农业产业化》读者回馈表  相似文献   

20.
江西《农业考古》杂志为南京农业大学邹介正研究员开辟九十寿诞专栏,作为全国中兽医学术团体负责人我深感高兴。我虽不是专事畜牧兽医考古,但我深知《农业考古》对中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