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应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处理诱导黄牛一胎双犊。分析了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PMSG与HCG、PMSG与PG及FSH与PG对母牛进行处理,其受胎率分别在80%~95%、84%~91.8%和85%~100%之间,与自然发情组的9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双犊率方面,自然情况下产双犊率仅为0.92%(0.85%~1.00%),而PMSG与HCG处理组的双犊率在11.3%(11.0%~11.8%),PMSG与PG处理组为13.0%(11.0%~15.8%),FSH与PG处理为19.6%(11.0%~27.0%),说明应用激素处理诱导双胎是有效的,而且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效果也不同。对应用FSH与PG处理组所产双犊的出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出生时间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自然单胎犊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犊的平均出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与单胎组差异显著,但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加强双胎犊牛哺乳期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邵碧雄  叶左局 《广东奶业》2006,(3):18-18,23
近年来,我场奶牛的双胎率有上升的趋势(最近四年分别为1.77%,3.38%,3.66%,4.17%)。奶牛“一产双胎”虽然比单胎能产下2倍的犊牛,但是“一产双胎”的产死犊比例、胎衣不下、早产比例等繁殖指标明显比单胎的要高,并给奶牛场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对本场近几年产犊原始记录进行了统计,以分析双胎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通常一胎只产一犊,自然状态下双胎率仅为1%~4.6%,繁殖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一胎双犊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群.减少基础母牛的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可使母牛双胎率达到20%~70%。  相似文献   

4.
繁殖力低和维持费高是母牛生产效率低的原因。下列方法可以提高母牛的生产效率: (1) 通过双胎或双犊哺乳增加母牛哺育犊牛的数量; (2) 在不增加母牛体格的情况下增加胎儿的体格;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江苏省某牛场2017-2019年20 586条产犊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妊娠期长短、胎次、精液类型和受胎季节对荷斯犊牛初生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8~30月龄时犊牛初生重最高,初产月龄在26月龄以下时犊牛初生重较低;母牛春季产犊时的犊牛初生重最高,夏季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低;母牛妊娠期为281~300d的犊牛初生重最高,妊娠期在270d以下时犊牛初生重较低;母牛第4胎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高,第1胎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低;使用性控精液的犊牛初生重低于普通精液;母牛夏季受胎时犊牛初生重最大,秋季受胎时犊牛初生重最小。本研究结果为荷斯坦犊牛培育和生产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成年母牛一年只生产一次,多数母牛每胎只产出一头犊牛,但也有少数母牛在饲养管理较好、营养不缺乏的情况下,也可产双胎或三胎,为提高母牛产犊成活率,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在母牛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内对其实施产前直肠入手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长短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以及牧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索影响荷斯坦奶牛妊娠期长短的因素,本文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7 164条。用一般线性模型对犊牛性别、胎次、产犊季节、是否产双犊、犊牛初生重、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和是否使用性控精液对妊娠期长短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犊牛性别、产犊季节、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犊牛初生重以及是否使用性控精液极显著影响妊娠期长短(P0.01),2胎母牛的妊娠天数显著高于1胎和3胎;产公犊牛母牛的妊娠期显著高于产母犊的奶牛;春季产犊的奶牛妊娠期最长,冬季则最短;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越高,其妊娠期越短;犊牛初生重越大,则母牛的妊娠期越长;采用性控精液的奶牛妊娠期显著短于非性控精液配种的奶牛;是否产双犊对妊娠期长短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结果为控制荷斯坦奶牛妊娠期长短,提高其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因品种、胎次、地区的不同而异,但一般牛的双胎率为1~4%。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得到较高的双胎率,从而有可能扩大肉牛生产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就应用胚胎移植技术生产双犊的方法作一简介。一.双犊生产技术双犊生产有以下几种方法。 1.移植2枚胚胎生产双犊此法是给一头母牛移植2枚胚胎,使之一次妊娠并分娩2头犊牛。应用该项技术,受胎率和双胎率都高,这是当前双犊生产的主要方法。通过移植2枚胚胎生产双犊的方法有两种:向两侧子宫角各移植1枚胚胎或向黄体侧子宫角移植2枚胚胎。  相似文献   

10.
在2007年8月-2008年4月期间对云南某牛场的1231头犊牛出生成活率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母牛怀双胎的比例、犊牛出生体重、受体母牛的体况等对犊牛的成活率都有影响。1月份产犊高峰期,犊牛双胎率最高达到55.7%,10月份犊牛的死胎率最高达到25%,犊牛的健康比例最高为67.85%,健康比例最小为32.39%。并根据此提出了提高犊牛成活率的营养、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疾病防疫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奶牛一胎双犊可说是有利有弊,一般认为,奶牛一胎双犊,对增加优良种牛后裔有利,应当提倡。也有人认为,奶牛产双犊,如果是异性双犊,母犊大多不孕,而同性双犊,又因出生重偏低,而影响日后生产,应当避免。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图壁种牛场1995-2001年西门塔尔奶牛(荷斯坦奶牛报告较多)一胎双犊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反映一胎双犊在西门塔尔奶牛的胎次分布、双胎率、双胎犊初生重,并重点比较产单胎母牛及产双胎母牛的生产性能,对奶牛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影响荷斯坦牛犊牛初生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影响犊牛初生重的因素,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14年度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3 947条,分析不同公牛、出生季节、母牛胎次、是否采用性控精液、妊娠期长短对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公牛所产犊牛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和冬季出生的犊牛初生重较大;第2胎出生犊牛初生重极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3胎;是否采用性控精液对犊牛初生重无显著性影响;初生重与妊娠期长短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大庆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奶牛城饲养的奶牛进行跟踪记录,将1年内的奶牛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无季节性,而产公犊的奶牛发病率略高于产母犊.但是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患有胎衣不下的概率增高;产双胎的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产单胎的母牛;流产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与正常分娩奶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奶牛胎次、流产、产双胎等因素对奶牛胎衣不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影响犊牛初生重的因素,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21年度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6 515条。分析不同出生季节、胎次、母牛BCS、在胎天数对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出生的犊牛体重最高;头胎牛产的犊牛初生重最低;产母犊群体中,BCS4分及以上的牛所产犊牛初生重显著高于3分牛只(P<0.05);随着在胎天数的增加,犊牛初生重显著增加(P<0.05)。初生重与在胎天数和母牛BC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牛双胚胎共移植是指1次移植过程中,在子宫内同时放置2枚胚胎,使母牛1次妊娠生产2个后代,从而显著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的方法。笔者针对西南山区的肉牛养殖情况,探讨了在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的F1代母牛中开展双胚胎共移植的可能性与效果。笔者共选择9头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后备母牛作为受体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将18枚安格斯牛冷冻胚胎移植入受体牛体内(2枚胚胎/头)。移植后75d进行直肠妊娠检测,发现有7头母牛成功妊娠,其中双胎母牛5头,单胎母牛2头,妊娠率为77.8%,双胎妊娠率为71.4%,产犊率为133.3%。本研究结果表明,牛双胚胎移植技术能显著提高母牛繁殖率,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8.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牡丹江市三道畜牧场1994-1997年1021头次分娩母牛的配种、产房及兽医记录的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四年来,年平均胎衣不下发病率为20.86%;夏秋(5-10月)产犊的胎衣不下发病率略高于冬春季(11-4月)。经产母牛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初产母牛。从第六胎起胎衣不下发病率明显增高,产双胎时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产单胎的母牛,单产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分娩母牛,单产死胎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最高。产死胎时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活犊的母牛。上胎胎衣不下的母牛再次分娩时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上胎胎衣自落的母牛。在原床位或运动场上分娩时胎衣不下发病率亦显著高于产房分娩的母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影响荷斯坦母犊断奶平均日增重的因素,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某奶牛场2017-2019年7 101条犊牛断奶重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以及初乳浓度对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初乳浓度对断奶母犊平均日增重、初生重以及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2月龄及以下时犊牛日增重最高,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断奶体重最高;母牛夏季产犊时犊牛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P<0.01);4胎及以上母牛所产犊牛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母牛初乳浓度Brix值大于等于30%时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初乳浓度的犊牛(P<0.01);犊牛初生重为32~34 kg时日增重最高。该结果为牧场预测犊牛生长发育状态及饲养管理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双胎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双胎可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对母牛和犊牛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不利之处是异性双胎造成母犊不孕、。双胎是可以遗传的,双亲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的双胎率差异显著;另外胎次、季节、营养均影响双胎率。目前常用的提高双胎率的方法是通过遗传选择、激素诱导、激素免疫、胚胎移植等方法。但如果结合标记辅助选择法(MAS)、性别控制、及转基因与克隆技术将有助于快速提高双胎率,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