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茄子品种(系)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田间种群密度、叶片为害指数和种群增长倍数 (实验室 ) 3个抗性指标作为评定标准 ,对 2 7个茄子品种抗侧多食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 atus( Banks)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茄子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相比较之下 ,丰研一号、种都万吨早茄、种都特别培育、成都墨茄、渝早茄 2号、湘研 2号和油罐茄7个品种为较强抗性品种 ;西安绿茄、种都皇太子、8819和湘研早茄 4个品种均为较易感品种 ;其余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同时表明 ,3个抗性指标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因而 ,调查茄子品种抗该螨时选择 3个指标中的一个指标 ,既简便 ,又合理  相似文献   

2.
茄子田间抗螨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叶片为害指数作抗性指标用聚类分析法对27个茄子品种田间抗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茄子品种对侧多跗线螨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之下,以丰研一号,种都万吨早茄,成熟墨茄,渝早茄2号,生活上都特别培育抗螨 的最强,以荆州长白茄,洛阳早青茄,西安绿茄,九叶茄,七叶茄,8819,湘研早茄,种都皇太子抗螨性为最弱,其余介于二者之  相似文献   

3.
对侧多食跗线螨的寄主种类及被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的寄主种类114种,隶属26科。通过研究,明确了侧多食跗线螨对不同蔬菜作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危害较重的有辣椒、四季(芸、菜)豆、茄子等。  相似文献   

4.
在描述侧多食跗线螨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调查和研究了侧多食跗线螨在不同海拔地区发生程度明显不同;掌握了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危害规律;弄清了侧多食跗线螨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侧多食跗线螨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在描述侧多食跗线螨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研究,①明确了侧多食跗线螨在不同海拔地区发生程度明显不同;②掌握了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危害规律;③弄清了侧多食跗线螨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茄子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侧多食跗线螨发生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7个茄子品种叶绿素含量与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田间种群密度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该螨的田间种群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几年来,茶黄螨在我市蔬菜上发生普遍,特别在辣椒、茄子上为害严重,一般减产30%左右,甚至更高。茶黄螨体小,危害症状与病毒病相似,部分菜  相似文献   

8.
茶黄螨,又叫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嫩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食杂性,可危害30多个科70多种植物.茶黄螨寄主广泛,在蔬菜中主要危害茄子、辣椒、番茄、苦瓜、丝瓜、黄瓜、豇豆、菜豆、萝卜、芥菜等.  相似文献   

9.
对侧多食跗线螨农业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高垄双行宽窄行栽培技术,与传统平畦等行距栽培相比,侧多食跗线螨发生量降低37.89%~48.61%,自然繁殖率降低10.01%~35.63%;采取全园覆膜、膜下暗灌、高垄栽培技术,与传统平畦等行距栽培相比,侧多食跗线螨发生量降低40.91%~48.61%,自然繁殖率降低1.67%~34.37%;及时清洁园地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控制效果达28.09%~33.73%;适时封杀螨害中心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控制效果达37.89%~42.52%。  相似文献   

10.
王林  高九思  高阳  王健  王晓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69-169,173
总结了越冬期、蔬菜备播期、侧多食跗线螨发生初期、发生盛期、秋末等不同时期的侧多食跗线螨无公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找到适宜本地早春大棚茄子的栽培品种,以8个茄子品种为试材,进行大棚栽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黑将军和黑珊瑚熟性早、果实色泽好、产量高,在扬州地区可作春大棚早熟栽培品种加以推广;黑龙长茄果形佳、产量高、熟性晚,可作露地栽培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素勤  程智慧  耿广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35-8435,8437
研究在低温条件下不同耐寒性茄子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以兰州长茄(强耐寒性)、荷苞长茄(中等耐寒性)和美国红茄(弱耐寒性)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耐寒性茄子品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5℃低温下,3种茄子光合速率减少、呼吸速率增加,兰州长茄、荷苞长茄和美国红茄的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61、2.67和3.46μmol/(m2.s)。低温处理2 d后3种茄子气孔导度均急剧降低,兰州长茄、荷苞长茄和美国红茄分别比对照降低52.78%、57.35%和73.78%,且差异均极显著。经低温处理3种茄子叶片胞间CO2浓度均有增加,兰州长茄、荷苞长茄和美国红茄比对照分别增加11.92%、10.16%和18.87%,差异均极显著。耐寒性强的茄子品种在低温下能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这可降低低温对它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茄子品种资源黄萎病抗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开展茄子品种资源黄萎病抗性的田间鉴定研究,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茄子材料为2001年以来从四川省各地收集到的35份茄子资源。从田间采集黄萎病病株,从中分离纯化出茄子黄萎病菌,经鉴定,引起茄子发生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选择生长旺盛、产孢量大的茄子黄萎病菌株V6作供试病原菌。采用伤根接菌法对茄子品种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抗黄萎病性鉴定。在黄萎病发病盛期,调查各茄子品种资源材料的黄萎病发病植株症状,记载病株显症叶片数、病斑颜色、叶片是否有脱落、卷枯等。当感病对照的病情指数达40左右时,调查各茄子品种资源材料的发病情况,并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确定各材料的抗性型。[结果]收集到的四川茄子品种资源对黄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35份茄子品种资源中,属于抗黄萎病的有242-90P、41—1和35-R5等10份,黄萎病病情指数介于15.71~19.59,占总鉴定材料的28.57%;属于耐黄萎病的有68×47、紫早茄和32—1等23份,病情指数介于21.15-33.18,占总鉴定材料的65.71%;属于感黄萎病类型的有2份,占总数的5.71%。通过鉴定评价,推荐了41—1、35-R5和47-R11等5个抗病材料以及EF5、EF62个耐病高产材料,被育种单位利用后已转育出EF991等抗病品种。[结论]通过分析品种资源的抗病性,明确了四川省茄子资源的抗性水平和今后抗病育种方向,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茄子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丰产、优质和抗病性强的茄子新品种,对5个茄子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法国真崎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最高,且商品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强;其次为玉农法国三系,在产量、商品性状和抗病方面仅次于法国真崎;法国真崎和玉农法国三系前期产量都在45 000 kg/hm2以上,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硝酸钙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月、茄杂二号、紫光、快星、长野狼、墨星一号6个茄子品种为试材,用0、80、120、160、200、240 mmol/L的Ca(NO3)2对茄子幼苗进行盐胁迫,探讨了Ca(NO3)2胁迫对茄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品种之间耐盐性的差异,旨在为抗盐品种的选择利用及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用低浓度80~160 mmol/L的Ca(NO3)2处理,6个品种的根系活力都高出对照,而且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增加不明显,但当用高浓度(200和240 mmol/L)的Ca(NO3)2处理时,各项指标的变化显示出茄子幼苗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伤害。综合6个品种的各项指标得出:墨星一号的耐盐性高于紫光,而紫月、快星、长野狼、茄杂二号4个品种的耐盐性介于墨星一号与紫光之间。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茄子种质资源丰富,在果形、果色、熟性等主要性状方面表现多样;不同品种类型在省内呈区域性分布;各地均有优良地方品种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湖南目前茄子育种的方向,本文以茄子种质资源的生态类型及地理分布为主要划分依据,首次提出将我国栽培的茄子划分为4个生态区.根据茄子品种中存在抗病性、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资源研究,大力开展抗病育种和抗逆性育种,注重品质育种的建议,并推荐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茄子种及其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茄子种及其品种的根、茎、叶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 ,野生茄子根、茎、叶的部分酶带随着植株的生长而消失 ,酶的活性及迁移率也有很大变化 ,品种间的酶谱差异显著 ;托鲁巴姆的酶带最多 ,赤茄、刚果茄次之 ,刺茄较少。栽培茄子叶部的酶带随植株生长而减少 ,其根、茎部的酶带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变 ,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野生茄子作砧木对嫁接植株酶谱的影响较大 ,增强了其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