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构建"泛阅读空间"的必要性,分析了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泛阅读空间"构建要素与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泛阅读空间"构建思路,以促进"泛阅读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结构图,总结了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区域性、资源可循环性、多样性、整体性、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实现性等主要特征,同时提出了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系统的构建主体、"三个效益"的关系和外部性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阐明了构建和谐校园视角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种满足和谐校园建设需要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一二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即"构建一个网络,搭建两个平台,形成三个体系".  相似文献   

4.
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2009年中国的经济加快了复苏的进程,同年,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随后,构建"物联网"的思想热潮正在逐渐变成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对未来全球的发展将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一战略性发展趋势的简要表述,期望对大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学文化的"文化育人"功能及其表现,认为凝炼富有个性特征的大学文化,全方位实践"文化育人"的理念和构建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龙口市南山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一是民利为天,构建"加成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二是民力为体,构建"村企合一"的集团管理体制;三是民知为基,构建人才培育和配置机制;四是配置资源,开拓产业——构建山村物质大厦;五是民主团结、求真务实——构建山村政治堡垒;六是注重素养,提升品位——构建山村文化殿堂;七是健康、文明、和谐、有序——构建山村和谐社会;八是实施特色规划,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河长制"所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长制"的构建对策,目的是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四川农业大学按照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理论教学建立了"三台阶必修,四类型选修"的柔性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在"一个基础、两个循环"基础上,实施"三个增设"和"三个纳入",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为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了四川农业大学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和谐校园"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实践公平公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更应该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念,理解"大思政"格局的内涵,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创造条件,形成"大思政"的合力,真正实现三全育人。要对"大思政"格局提高认识,利用好一切思政资源,改变过去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单一化的现象,为构建"大思政"做好顶层设计,为构建"大思政"格局提供环境,瞄准方向,优化地方高校"大思政"格局内容和载体,为构建地方高校"大思政"格局要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球"与"数字农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数字地球”就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全部地球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在内。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农业”是实施“数字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论述了“数字地球”、“数字农业”的源起、概念、内涵、特点及中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从词性、句法功能、句中的位置、意义以及结构等方面对“用”与“w ith”进行比较,认为“用”与“w ith”在词性、句法功能、句中的位置上有同亦有异,在义项上,“w ith”远比“用”多得多。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戴东原"群"欲"概念上溯先秦儒家礼义起源于饮食男女。饮食之道可以引喻个人与众人生命的安稳与否,男女婚配则可匹配天地五行之义,故所谓饮食男女,实又不仅仅止于饱食与性欲。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以两性生命之结合为开端,开展各种社群关系的价值,究其实则俱不离形体生命的繁衍;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都不离血气心知合一的身体。自"欲"至"群",人类社会始简终大、始寡终众,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由此而生。戴东原群、欲之论,与先秦儒典旧义有承继发展之关系。先秦儒者重视饮食男女之身体活动的道德价值提升与开展,东原则特别勾勒出一个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栽培品种朝晖为对照,对比研究了观赏桃品种菊花桃、红叶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桃、红叶桃9:00、10:00时光合速率低于对照品种朝晖,但红叶桃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菊花桃对低浓度CO2的利用能力较强。试验同时对这些品种的光合特性指标和干物质积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羧化效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营养生长显著相关。因此在菊花桃、红叶桃用于绿化栽培前,在可控CO2的设施中培育壮苗,同时注意通过控温和控湿调节气孔的运动来调节水分蒸腾,是2个观赏桃栽培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人们也从多放面给予“绿色”与“生态”的关注。但对于“绿色”与“生态”内涵的理解,某些生态学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还有待探讨。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为真正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应从建筑、能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现实中建成。  相似文献   

17.
"Where" and "what" in vis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 Sagi  B Julesz 《Science (New York, N.Y.)》1985,228(4704):1217-1219
The mixture of a few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e segments embedded in an aggregate of diagonal line segments can be rapidly counted and their positions rapidly determined by a parallel (preattentive) process. However,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rientation (that is, discrimination of a single conspicuous feature) requires serial search by focal attention. Under recent theories of attention, focal attention has been assumed to be required for the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experiment, knowing "what" even a single feature is requires time-consuming search by focal attention. Only knowing "where" a target it is mediated by a parallel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三农”问题与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业信息化,即“五化”的关系。认为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生命,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产业化的农业企业在规模和量上的积累构成城镇化的雏形,城镇化则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知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富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胡适承继杜威实用主义,重视“行”,更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突出“知”即“思想”的价值层面。其“思想”论,说白了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里有杜威的影响,更有胡适自己的创新,“思想”论的意旨也是很明显的:为再造文明之故,“思想力”的训练在胡适看来是再重要不过的事了。  相似文献   

20.
吴玮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2-3233,3235
安徽省太和县农商经济的发展有20~30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拥有农商30万~40万人,其中一些产业已形成集群,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太和县利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独具特色,被称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对太和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农商经济的形成和所具有的特征进行逐一的分析,旨在讨论农商经济存在的可行性和对于中国其他县域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