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斜带髭鲷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分类、生态习性和养殖方法。斜带髭鲷最适生长水温22-28℃,最适盐度26-32‰;要求pH8.0-8.4;溶解氧含量4mg/L以上,养殖场所的选择在水质条件好,无污染的海区为宜,种苗放养密度约为35尾/m^3.  相似文献   

2.
漳州破灶屿网箱养殖区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描述了2002年12月~2004年1月间在龙海破灶屿网箱养殖区开展的斜带髭鲷无公害养殖试验。根据国家已建立的养殖用水水质、养殖环境和产品无公害标准规定的项目,对养殖生产过程的水域环境和产品进行检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以无公害为目标,改进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龙海破灶屿网箱养殖区养殖环境符合无公害标准;从2003年3月19日~12月15日,将平均体长5.9 cm/尾、平均体重4.0g/尾的鱼苗饲养至平均体长24.9 cm/尾、平均体重420.9g/尾的规格,养成成活率60.1%,使用湿性颗粒饲料的饵料系数为5.2;养成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相似文献   

3.
斜带髭鲷海水网箱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髭鲷(图见彩中插2)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髭鲷属,俗称打铁婆、包公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斜带髭鲷活鱼运输方便、成活率高,价格多年稳定在40~50元/千克。本人从2003年就开始试养斜带髭鲷,多年在福鼎沙埕港不同海区养殖摸索,现将斜带髭鲷海水网箱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蔡良候 《海洋渔业》2001,23(4):188-188,196
斜带髭鯛(Hapalogenys nitens(Richardson),俗称打铁婆、乌包公(福建、台湾等地),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髭鯛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肉味鲜美、色彩鲜艳,市场售价颇高,唯自然海区产量稀少。近年来,福建沿海地区利用天然苗种进行网箱养殖试验,当年达到商品鱼规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斜带髭鲷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1995—1996年斜带髭鲷人工繁殖试验的初步结果。海水网箱培育2周年的斜带髭鲷性腺已成熟,繁殖季节能自然产卵,卵径907—1019μm,在水温24.2—24.6℃、盐度30.5%、pH值8.25的条件下,受精卵经24小时30分钟发育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44—2.77mm。  相似文献   

6.
斜带髭鲷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民杰 《海洋渔业》1998,20(4):167-169
<正>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鲈科,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我国沿海均产,为近海中下层鱼类,多在岩礁或泥底海区生活,以小鱼虾为食。由于生长速度快、肉质佳、体色较为鲜艳,是适合于海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而且市场销路好,价格  相似文献   

7.
斜带髭鲷室内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斜带髭鲷在室内大量自然产卵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3龄亲鱼采用加强饵料营养,结合使用适当剂量的激素(TRHR-A_2、TRHR-A_3和HCG)进行催熟和催产,亲鱼产卵量大,产卵集中,卵质较好。使用57尾亲鱼(27尾雌鱼,30尾雄鱼),总产卵量6256.5×10~4粒,受精卵4504.5×10~4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231.7×10~4粒,平均受精率66.7%,仔鱼孵化率 79.2%。  相似文献   

8.
斜带髭鲷人工育苗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斜带髭鲷鱼苗室外水泥池不同生态系的育苗试验。在育苗前的“养水"期间,1号池接入小球藻、微绿球藻、扁藻、金藻、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生物饵料;2号池仅接入小球藻、轮虫生物饵料。在水温19.1-23℃、比重1.019、pH值8.5的条件下。二池鱼苗经100d的培育后,平均全长各为31mm和29mm,平均体重各为0.90g和0.75g,成活率18.5%和10.1%。试验表明:在育苗前期,生物饵料的多样性有利于开口仔鱼的摄食和营养,也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技术获得我国南海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养殖及野生群体共50尾样品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范围788~790bp;测得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其他鲈形目鱼类D-loop全序列利用CLUSTALX进行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结合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其一般形式;此外,基于斜带髭鲷D-Loop全长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斜带髭鲷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部分样品各自紧密聚成一小支,而在整棵进化树上,养殖样品与野生样品相互交错聚集在一起,可见本研究海区斜带髭鲷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分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蛋白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带髭鲷胃内pH值范围为4.9~5.4;肝胰脏pH值为5.8~6.2;肠道pH值为6.5~6.9。蛋白酶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40℃达最大,40℃以上酶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前肠〉幽门盲囊〉后肠〉肝胰脏。在15~50℃范围内,斜带髭鲷消化道不同部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35℃,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在pH值为2.2~7.6范围内,胃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2.8;在pH值为4.8~8.0范围内,其他消化器官蛋白酶的最适pH值均为7.2;在最适pH值下,各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前肠〉幽门盲囊〉后肠〉肝胰脏。在pH值为4.8~8.0范围内,胃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6.0,肠、肝胰脏与幽门盲囊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8,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在最适温度和pH值下,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胃〉前肠〉幽门盲囊〉后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胃。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技术获得我国南海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养殖及野生群体共50尾样品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范围788 ~790 bp;测得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其他鲈形目鱼类D-loop全序列利用CLUSTAL X进行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结合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其一般形式;此外,基于斜带髭鲷D-Loop全长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斜带髭鲷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部分样品各自紧密聚成一小支,而在整棵进化树上,养殖样品与野生样品相互交错聚集在一起,可见本研究海区斜带髭鲷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分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斜带髭鲷室外水池仿生态系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2年,就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 itens)室内人工育苗周期长、需求活饵多等问题,进行室外水池人工设置模仿自然生态条件的仿生态系育苗技术研究。即1号试验池接入6种生物饵料;2号对照池接入2种生物饵料。2001年仔鱼经108d培育,1号池、2号池分别获得幼鱼5.55万尾和3.03万尾,平均全长31mm和29mm,平均体重0.9g和0.75g,成活率达18.5%和10.1%;2002年仔鱼经60d培育,分别获得幼鱼4.98万尾和2.76万尾,平均全长36.7mm和30.8mm,平均体重1.48g和0.95g,成活率达16.6%和9.2%。试验结果:1号池的成活率、全长、体重明显好于2号对照池。表明在仔鱼培育期间,多种生物饵料有利于生物饵料的多样性以及开口仔鱼的摄食和营养,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斜带髭鲷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笛鲷属(Lutjanus)的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utjanusstellatus)、千年笛鲷(Lutjanussebae)、勒氏笛鲷(Lutjanusrussellii)、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约418bp的序列。结合GenBank中斜带笛鲷(Lutjanusdecussatus)该区段的16SrRNA序列,用Clustal_X排序软件进行1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通过Mega2.1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共检测53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21个简约信息位点,并用"Pairwise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其序列差异(转换 颠换)在0.027~0.083,其中勒氏笛鲷与斜带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红鳍笛鲷与勒氏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大。以高体四长棘鲷(Argyropsspinifer)为外类群,采用Mega2.1软件中的"Neighbore-Joining"法得到唯一1个分子系统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00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6种笛鲷鱼类聚成明显的3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勒氏笛鲷、斜带笛鲷和白星笛鲷;第2个分支,包括紫红笛鲷;第3个分支,包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  相似文献   

15.
真鲷和斜带髭鲷活鱼运输的适宜密度和水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水体试验和实船运输观察研究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活鱼运输的密度和水温。结果表明,利用控温循环水系统,运输密度62.5~83.3 kg/m3,水温15~16℃条件下运输真鲷和斜带髭鲷活鱼是适宜的,运输过程中水质和溶氧的变化都在可允许范围之内,运输存活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6.
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Larimichth ys crocea (Richardson)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传统养殖的大黄鱼肉质已明显不如野生大黄鱼.本实验采用临近海区不同的养殖模式(围网与普通网箱)养殖的大黄鱼肌肉来研究其营养成分(包括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围网养殖大黄鱼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  相似文献   

17.
海水网箱单养及混养褐篮子鱼试验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的养殖模式和网衣清洁作用,在4只传统网箱中进行了不同养殖模式的试验。试验采用单养与混养模式(与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混养),设置空白对照组、单养组、混养组Ⅰ和Ⅱ。5个多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混养组中褐篮子鱼的日增重率高于单养组,养殖成活率均在95%左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通过2个月的养殖,单养组和混养组网箱附着的裂片石莼(Ulvafasciata Delile)均被褐篮子鱼摄食干净。由此表明,褐篮子鱼喜欢摄食网衣附着藻类,因此可以减少网箱清洗工作量,并在混养时可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基本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郭根喜 《南方水产》2006,2(1):66-70
深水网箱养殖在我国起步较晚。1998年海南省从国外引进了我国第一套深水网箱并进行了养殖生产,随后,深水网箱以其高效益、高性能在全国沿海省市引发了国产化研制的热潮。200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DPE园形双浮升降式深水抗风浪网箱”,单位水体产鱼14kg。此后,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有深水网箱达2300多只,养殖水体达299万m3,理论产量达49140t。随着深水网箱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养殖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产业配套不完善,包括深水网箱的配套设施、养殖技术与主养品种、养殖布局与养殖容量、饲料与病害防治、产品加工与流通等,直接制约了深水网箱的发展,结果是导致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空置率偏高,达1/3强。解决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实施深水网箱高技术集成,完成养殖产业链(群)的连接,建立全新养殖模式,与渔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政策性衔接,是深水网箱产业化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