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南京地区某奶牛场1例奶牛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治疗过程,经临床检查和剖腹探查确诊为真胃不全扭转,并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及加强护理,病牛康复。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2003年10月23日,尚志镇南平奶牛户1头6岁奶牛,产犊3胎后,用人工输精连续3个情期均配种不孕。经检查142d前分娩后,胎衣不下经过人工剥离,阴道内流出灰色、混浊黏液,脓性分泌物,并且有腐臭味,子宫角增粗,子宫壁肥厚,收缩无力。病牛有弓背、举尾、努责、尿频等症状。2病因分析2.1助产不当,产道受损伤;产后胎衣不下,治疗不及时,消毒不严使子宫受细菌感染引起内膜炎。2.2在产后配种时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坚持消毒,如输精器、牛外阴部、人的手臂消毒不严。3诊治根据临床症状,确定为慢性子宫内膜炎。3.1在母牛发情后,将100g豆油煎开凉… 相似文献
4.
5.
真胃移位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通常把右方移位叫做真胃扭转。而真胃扭转又分为前方扭转和后方扭转两种。1病因胎衣不下,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真胃的机械性转移,真胃弛缓,分娩,乳热 相似文献
6.
真胃右方移位又称真胃扭转(RDA),是指真胃从正常的解剖位置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与腹壁之间,引起瓣胃和十二指肠变位,导致幽门阻塞,引起真胃分泌的盐酸、氯化钠、钾和液体大量积聚,导致患牛真胃扩张、积液、气胀、低氯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以及循环虚脱的严重病理现象。由于真胃扭转,自身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最终引起真胃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缺血性坏死,全身症状重剧,最终死亡。临床特征为右侧肋弓后腹中部局限性膨大,冲击式触诊有晃水音;听诊、叩诊可见钢管音,钢管音区穿刺取得真胃液(pH值I~4,无纤毛虫);厌食,食欲废绝;腹痛;脱水明显;贫血;消瘦;排黑色沥青样有黏腻感粪便。 相似文献
7.
8.
9.
10.
真胃移位是奶牛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去年我场曾发生过5例,其中3例是产后不久发病,另2例是产后2—3月发病的。曾经过保守疗法治愈1例,其余4头经手术整复治愈。但5月龄胎以上的牛发生此病,未见报道,我们经过手术整复获得成功,现报导如下: 一、病例简介:该牛7岁4胎,第4胎产后2个月发生真胃移位,经过饥饿(不给食精料)和腹腔漂浮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用高糖和碳酸氢钠静注等全身疗法,治愈,但 相似文献
11.
12.
真胃扭转又称真胃右方变位,是真胃正常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向右后上方呈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方,从而将真胃置于肝区后的右腹壁与饥窝之间为右后上方变位。真胃向右前方呈逆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上方, 相似文献
13.
14.
王得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3,33(1):49-49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常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而继发子宫炎症,是造成奶牛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可引起败血症导致母畜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曾遇到一例奶牛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病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正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间内(产后12小时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的病理过程。临床上将胎衣不下分为全部不下和部分不下两种。该病除因牛胎盘结构特点外,还与子宫收缩程度、缺乏运动、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钙、硒、维生素A、维生素C)、年龄、季节、胎次、早产、流产、难产、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失宜、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其中流产、早产和难产等异常分娩以及布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18.
19.
真胃左方移位在现代奶牛养殖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文介绍了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某牛场有一头奶牛,于4月13日下午3点产下一犊牛。分娩后的次日上午8点胎衣仍没有排出,出现胎盘停滞的现象。该奶牛的胎衣有大部分脱出在阴门外,因胎衣腐败而散发着恶臭的气味。该牛表现食欲减退,体温略有升高,反刍减少,产奶量剧减,并出现拱背、频频努责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