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印楝素和银杏酚酸复配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协同增效作用,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用印楝素和银杏酚酸及其复配混剂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和拒食活性测定,筛选对甜菜夜蛾高效低毒的药剂。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银杏酚酸复配质量比为6∶2,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d后的致死中质量浓度(LC_(50))为20.31mg/L,共毒系数为295.36;当印楝素和银杏酚酸复配质量比为3∶5时,拒食活性测定共毒系数为225.22,AFC_(50)为27.03mg/L,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印楝素与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毒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鱼藤酮单剂的毒力作用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其复配混剂的触杀最佳配比为2∶6,此时印楝素和鱼藤酮浓度分别为200μg/mL和100μg/mL,共毒系数为423.15;其复配混剂的拒食最佳配比为3∶5,此时AFC50为1.2mg/L,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只需35mg/L。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叶浸虫法,测定了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作用,并筛选出了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印楝素:阿维菌素为2.3:1,共毒系数(CTC)为141.14,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印楝素:Bt为1:1,共毒系数为136.74;而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小菜蛾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然除虫菊素与丁醚脲复配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的发生与危害,并为开发除虫菊素与丁醚脲复配杀螨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玻片浸渍法结合共毒系数法研究天然除虫菊素与丁醚脲混剂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和丁醚脲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h的LC50分别为561.82mg/L和154.67mg/L;除虫菊素与丁醚脲混剂的增效配比为1.55∶1~14.45∶1,共毒系数法评价该配比混剂的防效均呈增效作用,其中,5.42∶1混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处理朱砂叶螨24h的LC50和共毒系数分别为85.20mg/L和469.31,其毒力分别是单用除虫菊素和丁醚脲的6.59倍和1.82倍。丁醚脲和除虫菊素混剂具有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高效环保药剂,将印楝素和多杀菌素按不同比例混配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试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661 5 mg/L、10%多杀菌素悬浮剂LC50值为2.964 3 mg/L;当印楝素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7混配时,共毒系数(CTC)高达310.1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表明,在小菜蛾暴发期,使用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168.75~337.50 g/hm2喷雾防治,药后14 d防效高达88.69%~97.93%,同剂量条件下其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叶法测定川楝素与吡虫啉对瓜蚜2龄若虫的毒力,筛选复配的最佳配比,并测定复配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在11个配比处理中,川楝素与吡虫啉的质量比分别为3∶7、4∶6、5∶5的毒效比分别达到1.81、1.90、1.90,明显高于其他组,3组复配剂均具有明显的增效活性;对上述3组复配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求出各自的回归方程和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简称LC_(50)),结合川楝素与吡虫啉2种单剂的LC_(50),测得3种复配剂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19.46、331.77、220.37,均大于100,为增效复配。综上所述,川楝素与吡虫啉的质量比为4∶6时共毒系数可达331.77,增效作用最大,为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7.
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对菜青虫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而当2种药剂之比为8.64∶11.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7。[结论]该研究确认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两者各自的含量,为田间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更强的拒食活性,其抗性种群拒食中浓度AFC50(1.2591 mg/L)是敏感种群AFC50(0.2567 mg/L)的4.91倍。  相似文献   

9.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10.
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和常用化学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治上的联合利用效果,采用浸叶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LC50值分别为14.45和9.44 mg/L。混配增效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92.23。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处理组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对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0 mg/L处理7 d后,混配处理组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66%,印楝素和啶虫脒单独处理组分别为69.43%和74.35%。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6,(3):387-389
为延缓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抗性、提高药剂混用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测定1.8%阿维菌素乳油、30%毒死蜱水乳剂以及二者不同配比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确定这2种药剂混用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2种药剂单独使用时,阿维菌素的毒力明显高于毒死蜱,LC50分别为0.120 9,154.125 9 mg/L;2种药剂以1∶1,1∶2,2∶1,1∶5,5∶1复配,共毒系数分别为255.13,300.53,257.86,312.17,191.12,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以阿维菌素与毒死蜱1∶5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复配,测定其混剂毒效。选用生产中常见目标害虫小菜蛾3龄幼虫进行毒效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比例为4.4∶1,田间施用最佳稀释倍数1000~1500倍液,为指导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朱砂叶螨具有增效作用的炔螨特与苯丁锡混剂的最佳配比,以玻片浸渍法测定各配比混剂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并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其增效程度。炔螨特、苯丁锡对朱砂叶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_(50)分别为435.38、93.26 mg/L,二者混剂的增效配比介于1∶0.09~0.83之间,SPSS拟合出其混剂的共毒因子(y)与混剂中炔螨特含量(x)的数学模型,为y=-1 231.14x~2+1 616.29x-378.46(F=13.47,P=0.01,r=0.90),进一步确定其最佳的质量浓度配比为33∶17,该配比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102.90 mg/L,共毒系数为188.28,其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是炔螨特的4倍以上。炔螨特与苯丁锡以质量浓度比为33∶17混合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剂对美洲斑潜蝇的毒力,并筛选出了混剂最佳配比。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1∶4的配比为最佳配比,为理想的混剂产品。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剂最佳稀释比浓度为15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好又环保,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印楝素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固-液连续萃取法提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仁的活性物质,减压浓缩后得到粗提物,得率13.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浸膏中楝素的含量为17 mg/g。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种仁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作用的测定,试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37.5%、47.6%和61.9%。结果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26-14228
[目的]探索印楝素与吡虫啉混配防治牛蒡长管蚜的最佳配比及其防效。[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研究印楝素与吡虫啉混配对牛蒡长管蚜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与吡虫啉混用防治牛蒡长管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印楝素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104∶1比例进行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达142.179 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 2 000倍防治牛蒡长管蚜显示出高效、快速的特点,药后1 d防治效果就超过了91%,药后7 d超过94%。0.32%印楝素EC 500倍防治效果比较低,药后7 d才达到75.13%,但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104∶1比例进行混配后的600、800倍液药后7 d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3%。[结论] 该研究为牛蒡长管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保护率指标在杀虫剂联合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浸叶碟法同时测定了印楝素A与氟虫腈、毒死蜱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的保护率和死亡率,以不同的评价指标计算其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保护率比死亡率能更准确地反映部分杀虫剂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评价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尤其是评价拒食剂和毒杀剂的联合作用时,以保护中浓度(median protection concentration,PC50)或保护中量(median protection dose,PD50)为毒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0.
以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浸叶碟法同时测定了印楝素A与氟虫腈、毒死蜱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的保护率和死亡率,以不同的评价指标计算其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保护率比死亡率能更准确地反映部分杀虫剂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评价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尤其是评价拒食剂和毒杀剂的联合作用时,以保护中浓度(median protection concentration,PC50)或保护中量(median protection dose,PD50)为毒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