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酶解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解回生的方法制备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以淀粉乳浓度、普鲁兰酶添加量、α-淀粉酶添加量、回生时间为单因素,确定其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制备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RS生成的4个因素中普鲁兰酶添加量、淀粉乳浓度影响较大,α-淀粉酶添加量、回生时间影响较小,淀粉乳浓度25%,普鲁兰酶添加量3.6U·g^-1淀粉,α-淀粉酶添加量4U·g^-1淀粉,回生时间为24h是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条件,得率在9.027%。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声处理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淀粉黏度仪对不同超声时间玉米淀粉的起糊温度、峰值黏度、回生度、冷糊稳定性等糊化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时间与起糊温度(0.05双侧)、总回生度(0.01双侧)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0.01双侧)、淀粉降落值(0.01双侧)显著负相关,说明超声对玉米淀粉的糊化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玉米为原料,利用压热法来制备抗性淀粉.探讨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及冷藏温度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制备参数为:淀粉乳浓度23%,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25min,冷藏温度3℃.在此制备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15.49%.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脚板薯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及酸处理粗淀粉制备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得率的淀粉乳浓度、盐酸用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配制浓度为15%的淀粉乳,加入2 mol/L盐酸,用量为1.5%,在超声温度为80℃、超声时间为40 min条件下进行酸水解,然后用40 g/L Na OH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中性,停止酸解,再在120℃下糊化20 min,冷却至3~4℃冷藏20 h,离心,干燥,粉碎过筛。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抗性淀粉得率为25.3%。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优化老化回生型马铃薯抗性淀粉压热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期为马铃薯淀粉高值化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老化回生型马铃薯抗性淀粉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回归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压热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3.6%、压热时间32min、PH6.4、冷藏时间24.7 h.其中,pH值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PH值和冷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抗性淀粉含量试验值为(10.28±0.065)%(n=3),与预测值10.44%基本一致.压热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比原淀粉提高了2.43倍.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淀粉加酶挤压参数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淀粉是制作淀粉糖浆的主要原料之一,为探求玉米粗淀粉通过加酶挤压使玉米淀粉糖浆的DE和出品率增加、过滤速度加快、糖化时间缩短的原因,通过试验,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安排试验,研究挤压蒸煮参数(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膨化中加酶量)对玉米粗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规律,得出通过挤压蒸煮技术可以使玉米粗淀粉中的抗性淀粉降低约4.5%,从而提高淀粉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抗性淀粉压热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得率。[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试验材料,以抗性淀粉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淀粉乳pH值6,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0 min,抗性淀粉得率9.77%。[结论]加热-冷却处理次数对抗性淀粉的形成影响很大。随着次数的增加,抗性淀粉形成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刘艳  周丽娜  张英楠  闵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89-17691
[目的]优化高直链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方法]以发酵所得直链淀粉含量为58%的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结果]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为:压热温度135℃,压热时间40min,水分含量70%,储藏温度4℃,压热冷却循环3次。通过验证性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达到42.89%。[结论]为制备抗性淀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糯小麦与其它作物淀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糯小麦与其它作物的淀粉理化特性差异,分析糯小麦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淀粉厂批量生产的糯小麦淀粉及市售食品级马铃薯、木薯、糯玉米、红薯、普通小麦、普通玉米作物淀粉为材料,比较研究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淀粉色泽、透光率、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的淀粉糊化特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热力学特性及冻融析水率。【结果】糯小麦和糯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均小于1%,其它作物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在22%—27%;糯小麦淀粉透光率与红薯淀粉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和糯玉米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膨胀势和峰值黏度与糯玉米、红薯淀粉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起始温度(DSC测定)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回生值与糯玉米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其余几种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冻融析水率最低,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结论】糯小麦淀粉与常用作物淀粉的多数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低、起始温度(DSC测定)低、回生老化程度小、冻融稳定性好,优于其它作物淀粉,对于改善速溶、快餐、冷冻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货架期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性淀粉的工艺.[方法]以紫山药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明确因素影响的重要性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抗性淀粉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淀粉乳浓度>温度>pH>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为30%,温度为120℃,pH为7,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12.92%.[结论]研究可为开发紫山药抗性淀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前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反应活性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粘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波处理各自变量(淀粉乳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作用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淀粉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29%、超声波功率290 W、超声作用时间29min,在此条件下活化的淀粉粘度最低,平均为10251.8mPa·s,与理论预测值10 116mPa·s相比,其相对误差为1.34%.将此活化淀粉在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乙醇浓度85%、NaOH与淀粉的质量摩尔比1∶1、C1CH2 COOH与淀粉的质量摩尔比0.6∶1、碱化温度35℃、碱化时间30min、醚化温度45℃、醚化时间90min条件下制得的羧甲基淀粉(CMS)的取代度为0.21,比相同条件下由原淀粉制得的CMS的取代度(为0.15)提高了40%,说明超声波前处理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羧甲基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锥栗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法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锥栗淀粉糊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锥栗淀粉糊在贮藏温度4℃时易回生,1 d后的淀粉糊回生率已达9.76%;pH为5和7时,锥栗淀粉糊易回生,pH为3和9时锥栗淀粉糊回生延缓。  相似文献   

13.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和玉米面粉为原料,用RVA(快速粘度分析仪)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糊化参数,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各糊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RVA糊化参数和DSC热力学参数有很大差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RVA峰值粘度、破损值、糊化温度与DSC吸热焓值(ΔH)的影响极显著,对淀粉的RVA回生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酸解压热复合制备玉米抗性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解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选择乙酸为试验用酸,淀粉糊浓度20%,酸浓度0.4moL·L-1,酸解温度60℃,酸解时间5h,并进行冷热循环3次,抗性淀粉最高得率为15.7%。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小麦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利用压热法、酶法、酸法及其复合处理等方式制备小麦抗性淀粉.在对压热条件、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酶解条件、酸法条件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压热-酶法、微波-酶法复合处理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研究结果表明微波-酶法所制得的小麦抗性淀粉得率最高,其优化条件是:25%的淀粉乳在800 W微波条件下糊化2 min,α-淀粉酶量为2 U/g,酶解时间为20 min,酶解温度为85 ℃;普鲁兰酶量为4 U/g,酶解温度为55 ℃,酶解时间为3 h,然后4 ℃老化24 h,80 ℃干燥16 h,抗性淀粉的得率为17.36%.  相似文献   

16.
为将具有絮凝淀粉活性的酸浆应用在玉米淀粉生产中,试验采用从自然发酵甘薯酸浆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淀粉颗粒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1)接种在玉米浆中发酵制成玉米酸浆,研究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pH值等条件对玉米酸浆絮凝淀粉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发酵条件制备玉米酸浆,以5%的比例将玉米酸浆加入到玉米淀粉浆(5%,w/v)中,静置3min,采用碘显色法测定上清液液面下20mL处的淀粉含量,上清液中玉米淀粉含量越低则表明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越好。结果表明:当酵母浸粉为氮源,乳糖为碳源时,玉米酸浆沉降淀粉的能力较强,酵母浸粉的最佳用量为3.0%,乳糖为2%,继续增加酵母浸粉及乳糖的添加量,絮凝活性反而降低;当接种量为10%时,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最好。玉米酸浆培养36h时,玉米酸浆的凝絮活性较高,为0.10mg·mL-1;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0℃时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最大;酸浆絮凝活性在pH值5.5~6.0时较好,随着pH值的升高,絮凝活性降低;玉米粒浸泡时间24h时,玉米酸浆絮凝淀粉的能力较强;玉米以1:3的比例加水磨浆时,玉米酸浆絮凝活性最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发酵条件对玉米酸浆絮凝淀粉活性的影响较大,玉米酸浆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玉米粒浸泡24h,以1∶3的比例加水磨浆过滤后,加入3.0%酵母浸粉、2%乳糖,接种10%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发酵液,调整pH值5.5~6.0,30℃培养36h。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2014,(6):85-88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醇溶蛋白,选取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影响因素,以玉米醇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W、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9、时间1 h,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78.28%。  相似文献   

18.
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平均聚合度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玉米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绿豆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和α-淀粉酶协同制备抗性淀粉,改变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聚合度,分析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其聚合度与抗性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平均聚合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徐亚平  刘菊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77-19080
[目的]对抗性淀粉的膨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选择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和模头温度作为优化因素,研究了各因素不同水平对膨化产品的抗性淀粉含量、膨化度的影响。[结果]在研究产品中抗性淀粉的试验中,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螺杆转数〉模头温度〉物料的水分含量;在研究产品膨化度的试验中,各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顺序为:模头温度〉螺杆转数〉物料的水分含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抗性淀粉膨化工艺的最优参数:物料的水分含量为11.5%,螺杆转速为533.333 r/min,模头温度为110℃,理论计算产品中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6.271%,产品膨化度达到7.507。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实测产品中抗性淀粉含量为(15.735±0.332)%,产品膨化度为7.154±0.462,与模型高度拟合。[结论]对未来膨化抗性淀粉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理论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酶法制备的薏苡仁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颗粒形貌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干基计)分别为99.615%、0.254%、0.022%和0.105%;薏苡仁淀粉的相对密度为1.376 g.mL-1,其颗粒形状呈圆形和多边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均位于颗粒的中心位置,其X-射线衍射图谱结构属于C型;薏苡仁淀粉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较低,薏苡仁淀粉糊的糊化温度为67.0-71.6℃,透光率为39.6%,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凝沉速度较慢,强酸或碱性条件下可减缓其凝沉速度,而中性条件促进其回生;Brabender粘度曲线显示,薏苡仁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低于玉米淀粉糊而高于马铃薯淀粉糊,冷粘度稳定性高于玉米淀粉糊和马铃薯淀粉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