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寄主植物叶片生长阶段对椰心叶甲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椰子(Cocos nucifera Linnaeus)、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LH.Bailey)HE.Moore]、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n ex Andre)Wendland ex de Bary]3种寄主植物2种不同生长阶段叶片——未展开的心叶平和成熟叶片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幼虫牛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的生长发育与寄主叶片的生长阶段戈系密切。在3种寄主植物中,心叶上的幼虫存活率均高于成熟叶片上的。取食椰子和老人葵心叶的幼虫发育历期比取食成熟叶片的长,取食心叶的分别为33.55d和56.23d,取食成熟叶片的为28.45d和26.15d;取食酒瓶椰子心叶的幼虫发育历期比取食成熟叶片的短,取食心叶的需要20.15d,取食成熟叶片的则需34.86d。叶片生长阶段对虫重和蛹重的影响表现为取食椰子和酒瓶椰子心叶的重于成熟叶,取食老人葵的则相反,但取食椰子和老人葵的蛹重差异不显著,取食酒瓶椰子的蛹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椰心叶甲取食行为及取食为害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的取食行为、为害状以及幼虫对几种棕榈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1、2龄幼虫取食量少,取食斑细,为害较少引起病斑;3、4、5龄幼虫取食痕较宽,被取食叶片形成的病斑大,易腐烂.成虫取食线虽然较细,但深而密,引起病斑较大,危害严重.幼虫期总取食叶面积为40~48cm^2.幼虫龄期越大,取食量越大.如1、2、3、4、5龄幼虫对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1.7、3.7、6.9、12.6、22.8cm^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几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面积与椰心叶甲幼虫龄期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金银花尺蠖环境适应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福林-酚法和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和滴定管测定了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取食3个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品种‘九丰1号’‘Jiufeng No.1’、‘响水1号’‘Xiangshui No.1’、‘响水2号’‘Xiangshui No.2’和野生金银花后,金银花尺蠖各龄幼虫消化酶活性均不一样。取食野生金银花的金银花尺蠖淀粉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在1龄幼虫中4种消化酶的活性分别为18.37、26.45、22.31和5.54 mmol·g-1·min-1。4种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取食4种金银花后5龄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分别比1龄幼虫增加了33.39%、27.48%、33.31%和45.29%,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9.12%、15.02%、14.64%和29.64%,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5.55%、18.69%、21.69%和41.46%,脂肪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4.95%、68.04%、68.41%和77.80%。在16~34℃,4种消化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龄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19.95、20.57、21.79、23.64和25.86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蔗糖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27.65、28.89、29.85、31.45和32.89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在25℃最高,分别为21.65、22.76、23.43、25.71和26.98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脂肪酶活性在28℃最高,分别为7.38、8.49、9.81、11.33和13.21 mmol·g-1·min-1。方差分析显示:寄主植物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度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对金银花尺蠖幼虫4种消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寄主植物、温度能影响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椰心叶甲防治的新方法,室内测定了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的胃毒、杀卵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5和0.52mg/L;对椰心叶甲也有显著的杀卵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5~5 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0.188和0.178 mg/L。烯啶虫胺具有防治椰心叶甲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及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四臂嗅觉仪在室内测试了椰子、大王棕和槟榔3种植物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雌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椰心叶甲啮小蜂对这3种植物受害前后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3种植物的老叶和心叶的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对椰心叶甲啮小蜂无引诱作用,但当3种植物的心叶在遭受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后及为害后的去虫叶,其挥发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种植物受幼虫为害的心叶的挥发物之间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引诱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可引诱椰心叶甲啮小蜂主动搜索和识别寄主。  相似文献   

6.
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观察研究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取食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取食不同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有明显差异。幼虫历期以取食椰子的较长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的,3种植物上的蛹历期均在6d左右,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在椰子上约需63d,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为55d左右。单头雌虫产卵量以椰子上较高,为150粒,大王椰子和散尾葵上较低,分别为119和114粒。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发育为成虫,雌雄比均接近2:1.在供试植物上椰心叶甲各虫态存活率均较高,在椰子、散尾葵、大王椰子上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85.2、50.6、36.5。  相似文献   

7.
选用8种不同成分且经过室内毒力筛选的化学农药和生化农药单剂进行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田间防治,运用改进的直筒式手持简易喷雾器(水枪)进行施药,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喹硫磷和氟虫腈在大田继续保持和室内相同的良好防治效果。施药后第7天、15天、30天和60天害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大于99%,第90天和120天个别植株重新感染少量的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第150天后有一半以上的植株感染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其中个别植株已经产生卵和蛹,防效产生轻微下降,但不会对椰树心叶的生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甘蓝夜蛾幼虫中肠海藻糖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甘蓝夜蛾4、5、6龄幼虫中肠海藻糖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甘蓝夜蛾取食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的甘蓝叶片后,中肠蔗糖酶、海藻糖酶的活力均随高效氯氰菊酯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且2种酶活力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并随着龄期的增大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当甘蓝夜蛾幼虫4龄时,中肠海藻糖酶在不同处理时间及各浓度之间与对照差异显著。5龄时,2 500X与2 000X相比差异不显著,其它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与对照均差异显著。6龄时2 500X处理3h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 000X、1 500X处理与对照均差异显著。[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对甘蓝夜蛾幼虫海藻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随剂量的增高呈增大趋势,且随着龄期的增大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椰甲截脉姬小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椰甲截脉姬小蜂雌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行为反应。结果14种棕榈科植物未受害心叶和机械损伤心叶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每叶10头椰心叶甲3龄幼虫为害20—48h,幼虫-散尾葵心叶复合体、幼虫-槟榔心叶复合体和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幼虫-大王棕心叶复合体仅在36、48h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小于或大于这些时间范围,4种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都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相比之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的趋向率稍强于其他3种复合体,但对4种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可引起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主栖境定向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选择及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用玉米、小麦、马铃薯和烟草4种寄主植物叶片饲喂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至5龄,测定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草地贪夜蛾体内消化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α-淀粉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活性变化,并比较4种寄主植物叶片次生代谢物(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及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析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酶活变化与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及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取食其余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P<0.05,下同),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α-淀粉酶活性(0.48±0.08 U/mg)最高,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取食马铃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SOD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而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CAT活性最高(225.54±51.56 U/mg),是取食玉米叶片草地贪夜蛾幼虫的2.71倍.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CYP450和MFO活性均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其中取食马铃薯和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GST活性(100.50±4.71和98.69±6.21 U/mg)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和小麦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GST活性(54.85±1.94和70.62±4.04 U/mg);而CarE活性在取食烟草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最高,为184.79±9.05 U/g.4种寄主植物叶片中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马铃薯>玉米>小麦>烟草,而可溶性糖含量在小麦叶片最高(18.65±1.08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以马铃薯叶片最高(306.30±29.07 mg/g),烟草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皮尔森线性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部分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与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相关.[结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表现出较强的生理可塑性,其幼虫可通过调节体内消化酶活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寄主植物,并通过调节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增强对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或有毒物质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其寄主谱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转基因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Bt基因和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喂4~5龄舞毒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幼虫中肠酯酶的比活力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24 h后达到高峰,而在48 h后,比活力明显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是一直在升高。取食抗虫杨Pb1、Pb33和Pb47叶片48 h后的舞毒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比活力分别为取食CK幼虫酯酶比活力的62.9%、70.7%和74.5%;24 h后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分别比取食CK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下降了25.7%、27.7%和17.9%。[结论]导致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转基因叶片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2005年应用绿僵菌在海南省海口市对椰心叶甲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绿僵菌能有效的控制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恢复健康生长,药后3 d防效为37.0%,15 d时达最高,防效为81.1%,100 d时为45.1%。  相似文献   

13.
椰心叶甲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椰子、槟榔等棕榈科植物.2005年应用绿僵菌在海南省海口市对椰心叶甲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绿僵菌能有效的控制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恢复健康生长,药后3 d防效为37.0%,15 d时达最高,防效为81.1%,100d时为4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椰心叶甲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寄主植物对椰心叶甲种群暴发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装置研究椰心叶甲对椰子、加拿利海枣、美丽针葵和老人葵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结果]椰心叶甲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差异显著,在椰子上的着虫数最多,与老人葵显著差异,加拿利海枣和美丽针葵着虫极少,二者无明显差异。取食量规律与着虫数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椰心叶甲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童童  邱建生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95-97,104
为明确核桃扁叶甲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通过测量不同时间段核桃扁叶甲幼虫的体长、体宽、头宽和角长等4项形态指标,运用频数分布法和Crosby生长法推断核桃扁叶甲幼虫的龄数,并对其发育中各个龄期幼虫的取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扁叶甲幼虫共有3龄,头宽是最佳的幼虫分龄指标,体长、体宽和角长则不适合作为分龄指标;幼虫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十分明显;幼虫取食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为3龄幼虫期,日平均取食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峰是在孵化后的第12天.  相似文献   

16.
以加杨(Populus cana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和家榆(Ulmus pumi-酶活性及寄主的蛋白质量分数无相关性,取食加杨的舞毒蛾幼虫发育最快,虫体最重,旱柳次之;取食兴安落叶松和家榆的幼虫在3龄以后发育历期延长,虫体质量较轻。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在3龄期因取食不同寄主存在明显差异,4龄后酶活性显著降低,不同寄主间的差异减少。la)饲养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的蛋白营养差异性对幼虫生长发育和中肠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旱柳、兴安落叶松、加杨和家榆。幼虫生长发育与中肠总蛋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柳蓝叶甲体内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生物碱单体中,保护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其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还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柳蓝叶甲幼虫取食毒性最强的槐胺碱处理的杨树叶片1 h后,幼虫体内酯酶活性显著升高,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相反,幼虫取食毒性较弱的槐定碱后,其体内酯酶活性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幼虫的解毒能力与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lophoroides Fairmaire)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采用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寄主植物核桃叶对花绒寄甲替代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进行人工饲养,通过测定黄粉虫幼虫生长量及消化酶活性评价核桃叶作为饲料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核桃叶饲料对黄粉虫幼虫体内消化酶活性和生长状况有明显影响。麦麸饲料中添加未经发酵的核桃叶会抑制黄粉虫幼虫生长,而添加发酵的核桃叶黄粉虫幼虫则呈现增长的趋势,生长速度以50%麦麸+50%发酵核桃叶处理最快。不同饲料饲养的黄粉虫幼虫生长量与其体内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与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根叶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 mmol·L-1 NaCl抑制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盐胁迫提高了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根系淀粉含量;盐胁迫提高了根系磷酸蔗糖合酶(SPS)、蔗糖合酶(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及叶片SPS、SS活性,降低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外施Spd显著提高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提高了根系淀粉含量,降低了叶片中SPS、SS活性和根系SPS、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推测外源Spd可能参与了盐胁迫下气孔调控,并调节相关酶活性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负反馈抑制,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提高了植株盐胁迫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