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花棘豆的中毒机理。将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试验组分别按照Ⅰ组15%(苦马豆素含量30 mg/kg)、Ⅱ组30%(苦马豆素含量60 mg/kg)、Ⅲ组45%(苦马豆素含量90 mg/kg)的比例添加小花棘豆,对照组仅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70 d。分别于攻毒后第14、35、7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睾丸,通过TUNEL法定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细胞核,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从第35天开始,试验组家兔生精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表现为细胞膜下陷,细胞器浓缩,细胞核碎裂等,并出现凋亡小体。试验组家兔睾丸单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但四倍体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中毒家兔睾丸生精细胞G0/G1期数量升高,S期细胞数量降低,而且G1期与S期细胞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凋亡,且与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对家兔睾丸、附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试验组分别按照Ⅰ组15%(苦马豆素含量30 mg/kg)、Ⅱ组30%(苦马豆素含量60 mg/kg)、Ⅲ组45%(苦马豆素含量90 mg/kg)的比例添加小花棘豆,对照组仅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70 d。分别于攻毒后第14、35、70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家兔的睾丸和附睾组织,通过羟胺法检测SOD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SOD蛋白的表达。【结果】从第35 d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家兔附睾、睾丸中T-SOD、Cu/Zn-SOD和Mn-SOD活性均极显著下降(P﹤0.01),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其差异性随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结论】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睾丸、附睾中SOD活性与表达异常,且与小花棘豆中毒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1-70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肝脏组织,检测机体SOD、GSH-Px、CAT和NOS活性及MDA、NEFA、·OH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而MDA、NEFA、·OH和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肝脏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家兔机体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慢性氟中毒对公鸡生精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慢性氟中毒对公鸡睾丸组织造成损害的机制。试验将36羽160日龄的三黄公鸡随机均分为染氟组、对照组,并进行常规饲养,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染氟组饮用含量为3.25 g/L的Na F水。饲喂80 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公鸡睾丸生精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公鸡睾丸生精细胞于S期数量减少,并于G0/G1期数量增多,且G1期与S期的细胞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染氟组公鸡睾丸生精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了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探讨苦马豆素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 GMP)和游离谷氨酸(Glu)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28、42、56、63天每组随机采集2只大鼠的全脑,检测大鼠不同脑区NO、c GMP和Glu含量的变化。从第14天起,试验组大鼠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 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天起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大鼠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 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直至试验结束;但3个试验组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海马、大脑和丘脑明显。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大鼠脑组织NO、c 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苦马豆素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小花棘豆对家兔卵巢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雌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卵巢,检测家兔卵巢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试验组及对照组家兔卵巢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家兔AMA1、AMA2以及试验Ⅱ组AMA2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AMA1以及试验Ⅲ组家兔AMA1、AMA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第70天时试验Ⅲ组家兔AMA1活性和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家兔卵巢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7.
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帅  张玲  陈根元  吴书奇  马春晖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304-2309,2318
[目的]探讨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将6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颗粒饲料,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攻毒第14、28、42、63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小鼠的肝脏,检测SOD、GSH-Px、CAT、NOS活性及MDA、NEFA、·OH、NO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小鼠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NEFA、·OH、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Glu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苦马豆素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小鼠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小花棘豆中毒对大鼠睾丸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对大鼠睾丸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0g/kg(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0g/kg(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0g/kg(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每7d每组随机采集2只大鼠的睾丸,检测大鼠睾丸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3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睾丸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大鼠AMA1和AMA2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组大鼠AMA1和AMA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随着试验的进行,抑制效果愈加明显。说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大鼠睾丸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疯草中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疯草防治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采集疯草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和GPS定位,确定样品采集信息。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生长部位的疯草样品中的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按照疯草种类区分,甘肃棘豆苦马豆素平均含量最高,达到0.148‰,最低为哈密黄芪,为0.044‰;按照区域区分,采于青海野牛坡的花期急弯棘豆苦马豆素含量最高,达到0.277‰;按照生长阶段区分,花期苦马豆素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39‰;不同部位中,花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62‰。不同种类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甘肃棘豆、急弯棘豆、茎直黄芪、小花棘豆、变异黄芪、哈密黄芪;按区域区分,不同区域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按生长阶段区分,不同生长时期的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期、花果期、果期和花前期,按生长部位区分,苦马豆素含量也有差别,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叶、荚果、根和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0.375、0.750、1.500 mg/kg 3个染毒组和对照组,灌胃法连续给药1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计数,并计算每日精子生成量。采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中剂量组(0.750 mg/kg)和高剂量组(1.500mg/kg)睾丸精子头计数和DSP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显著升高(P<0.0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与每日精子生成量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As2O3可通过促进生精细胞凋亡而导致精子生成量的减少,产生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ERβ在氰戊菊酯(Fen)致雄性SD大鼠生殖毒性中的作用,采用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Fen 0 mg/kg)、低剂量Fen染毒组(20 mg/kg)、高剂量Fen染毒组(40 mg/kg),每组8只,染毒组以玉米油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Fen溶液等体积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玉米油,每日灌胃1次,连续染毒30 d后,采用常规方法检测精子数量、精子活力及畸形率,ELISA测定雄鼠血清和睾丸中雌二醇(E2)的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olt检测芳香化酶(CYP19A1),ERβ,Bax, Bcl-2,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法观察睾丸病理结构.结果显示:Fen染毒3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在40 mg/kg组精子数量、 a级精子活力及精子活动率均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血清和睾丸E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 CYP19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20 mg/kg和40 mg/kg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 ER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40 mg/kg组均显著增加(p0.01);大鼠睾丸Bax, 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40 mg/kg组均显著增加(p0.01),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40 mg/kg组均显著降低(p0.01); TUNEL结果显示: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且在40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睾丸病理结构发现,染毒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失,管腔内精子减少,部分曲细精管生精细胞排列紊乱.以上结果表明,Fen可能通过上调雄性SD大鼠睾丸CYP19A1的表达,增加雄鼠睾丸E2的水平,同时,上调雄鼠睾丸ERβ的表达,过度增强雌激素-ERβ信号作用,促进生精细胞的凋亡,引起精子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0.375~6 mg/mL SW质量浓度范围内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1.724;(n=5).小花棘豆中各部位苦马豆素含量为:种子(58.09±0.48)mg/kg;叶(21.81±0.58)mg/kg;全株(19.14±0.16)mg/kg;茎(12.30±0.23 mg/kg).[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以100 mg·L-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16周,同时分别饲喂含硒0.3、1.0、3.0 mg·kg-1富硒麦芽和含硒3.0 mg·kg-1亚硒酸钠饲料,停止诱癌及补硒处理2周后,处死大鼠.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肝细胞增殖周期和细胞凋亡,探讨富硒麦芽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富硒麦芽组大鼠S期细胞显著减少,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而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与亚硒酸钠组比较,相同硒含量富硒麦芽组G0/G1期细胞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而S和G2/M期细胞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证明富硒麦芽能干扰大鼠肝癌细胞增殖周期,阻断DNA合成与复制,使癌细胞在G1期堆积,再诱导G1期细胞发生凋亡,提示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富硒麦芽发挥其抗癌作用的细胞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评价苦马豆素抗血清对山羊疯草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攻毒治疗组(B组,6只)和攻毒组(C组,6只),其中B、C组山羊于第1天拌精料饲喂甘肃棘豆草粉,开始攻毒剂量为10 g/(kg.d);C组山羊(第55天)出现死亡时停止攻毒。攻毒后第21天,B组山羊颈部肌肉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每只山羊每次0.25 mL/(kg.d),连续注射4 d。各组山羊于攻毒前进行第1次采血,以后每隔7 d采血1次,共采血8次。结果显示,攻毒后第7天,B、C组山羊AKP活性和AMA活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且均与A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14天,B、C组山羊血清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第21天,B、C组山羊的E-玫瑰花环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B组山羊注射苦马豆素抗血清,治疗后(第28天)首次检测结果显示,B组山羊AKP、AMA和BUN活性较C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第35天(第2次检测),B组山羊血清中苦马豆素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E-玫瑰花环率明显高于C组(P<0.05);第42天,B组山羊LDH活性显著低于C组山羊(P<0.05)。研究证实,苦马豆素抗血清能够有效治疗甘肃棘豆对山羊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可用于治疗山羊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硒对砷致雄性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选取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C组)、加砷组(砷的饮水质量分数为50 mg/kg,A组)和硒砷联合组(砷的饮水质量分数为50 mg/kg,硒的灌胃量0.5 mg/kg,A+Se组),测量小鼠和睾丸组织的质量,检测抗氧化指标以及睾丸的组织形态和细胞凋亡。结果表明,A组小鼠食欲下降,生长迟缓,出现严重掉毛现象;砷染毒小鼠经硒联合作用后,A+Se组小鼠饮食活动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良好,C组和A+Se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A组小鼠,A+Se组小鼠睾丸组织质量显著高于A组;A+Se组小鼠血清和睾丸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力(T-AOC)的活性极显著高于A组,显著高于C组,A+Se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C组,极显著低于A组;砷染毒并加硒的A+Se组,各级生精细胞的数量都较A组有所增加,形态结构也比较完整;A+Se组睾丸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数极显著低于A组,凋亡只发生于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没有发生细胞凋亡。硒对砷的毒性起到明显拮抗作用,能够有效修复砷致小鼠睾丸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金龟子绿僵菌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从金龟子绿僵菌中分离苦马豆素的有效方法,提高苦马豆素产量及降低苦马豆素生产成本。采用超声波处理、过滤、离心、索氏抽提、萃取、离子交换色谱、吸附柱色谱及减压升华等方法,从菌丝体中分离苦马豆素,以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熔点测定法对分离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干燥菌丝体中苦马豆素的含量。结果分离到白色针状结晶3.15 mg,经薄层色谱、熔点测定及气相色谱鉴定分析,确定分离到的结晶为苦马豆素,提取率为21μg/g。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干燥菌丝体中苦马豆素的含量为2.26 mg/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饲喂青干草,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30%和45%小花棘豆全草的混合饲料(其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30,60和90mg/kg),分别于攻毒后第14,35和70天时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丘脑、垂体和性腺,检测AMA在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活性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AMA在家兔丘脑、垂体和性腺中均有分布,小花棘豆中毒可导致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AMA活性和分布明显下降。试验组及对照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总体低于对照组,攻毒第70天时试验Ⅰ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的AMA1和AMA2,试验Ⅱ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试验Ⅲ组家兔丘脑和垂体中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和试验Ⅱ组家兔丘脑、垂体、睾丸中AMA1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卵巢AMA1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家兔睾丸和卵巢AMA2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家兔丘脑-垂体-性腺轴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种剂量桦褐孔菌粗多糖治疗弓形虫感染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桦褐孔菌粗多糖高剂量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桦褐孔菌粗多糖具有修复睾丸病理损伤并降低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1.5kg甘肃棘豆干粉经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7.0,回收溶剂,制成浸膏;将浸膏与二氧化硅粉末混匀后用氯仿萃取该浸膏中的小极性杂质。用氨性氯仿萃取,收集氨性氯仿萃取液,挥干后升华得到7.5mg针状结晶,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对照进行TLC检测,其Rf值及斑点颜色与苦马豆素标准样品一致;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计算甘肃棘豆苦马豆素的产率为5mg/kg。  相似文献   

20.
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及苦马豆素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急弯棘豆的生物碱成分,明确急弯棘豆是否属于疯草类植物,采取醇类溶剂提取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薄层色谱分析及平面色谱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方法分离苦马豆素。结果表明,1.25kg急弯棘豆干草粉得到113.35g总浸膏,经酸化和碱化后,碱水液分别经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各部分浸膏0.30g、0.20g和5.95g,出膏率分别为0.024%、0.016%和0.476%。各萃取部分经薄层展开、Ehrlich’s试剂显色及软件分析发现,氯仿部分有9个斑点,且斑点3相对含量最大,为40.26%,乙酸乙酯部分有6个斑点,且斑点4相对含量最大,为41.90%,正丁醇部分有3个斑点,且斑点3相对含量最大,为78.26%。上述各斑点均与苦马豆素标准品颜色及Rf值一致。通过柱层析,在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苦马豆素51.90mg。结果显示急弯棘豆含有苦马豆素,属于疯草类植物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