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成功的滴灌不仅取决于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安装,而且取决于良好的运行管理。大棚滴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只解决了保证设计的大棚滴灌系统能在作物全生育期,包括作物高峰耗水期及时地给土壤补充水分,满足作物需要。但在具体运行时,究竟何时灌水,灌多少水,则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  相似文献   

2.
作物灌溉设计中耗水强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和农田灌排实施的基本依据,如何准确估算某一地区作物需水量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经常面对的问题.工作实践中,作物需水量通常是参照《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中作物设计耗水强度确定,该规范给出的作物设计耗水强度范围较宽泛,同时没有考虑不同地点、不同水文年和不同生育阶段作物耗水强度不同的问题,这种方法推算的某一地块的作物耗水量准确性较差,继而使得规划成果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以此来进行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也会带来一定风险.根据这一问题,建议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确定作物耗水强度,具体方法如下:①根据当地历年降雨排频寻找典型年;②根据典型年的气象数据采用FAO-1998提出的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再乘以作物系数得到作物需水量;③估算当地有效降雨量,确定作物灌溉需水量;④确定作物不同阶段日耗水强度.根据该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棉花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得到了新疆乌鲁木齐中等干旱年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日耗水强度,并建议按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进行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型称质量式蒸渗仪,分析了滴灌条件下小麦-复玉米蒸散耗水过程。结果表明,中等灌水条件下,滴灌小麦-玉米蒸散耗水总量为777.93mm,其中小麦耗水占45.8%,玉米耗水占54.2%,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耗水量为188.03mm,占1年2作耗水总量的24.2%,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耗水量为235.42mm,占1年2作耗水总量的30.26%;1年2作滴灌小麦-玉米全生育期平均耗水强度为4.25mm/d,其中小麦、复播玉米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3.93、4.57mm/d。不同天气状况下玉米蒸散耗水强度的差异大于小麦,玉米蒸散日变化具有明显"午休"现象。滴灌小麦-玉米受各气象因子的影响不同,春小麦和夏玉米蒸散强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别表现为净辐射相对湿度30cm土壤水分总辐射光合辐射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光合辐射净辐射30cm土壤水分总辐射风速日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光温室生产中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面积在不断扩大,但生产中仍依据传统的灌水模式或未覆膜时的滴灌制度。然而膜下滴灌减少了棵间蒸发损失,增强了有效蒸腾作用,使作物需水规律发生了变化,所以膜下滴灌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基于上述原因,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的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等形态指标的影响,以及对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获得高产、优质及节水的目标,日光温室夏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结果期理想的耗水量应为120mm左右,日耗水强度为3.04~4.68mm。每隔4~5d灌1次水,灌水定额为15mm。以上试验所得指标可作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控制水分及滴灌系统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滴灌春小麦需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1 a滴灌春小麦小区试验,试验设4 0503、150、2 250 m3/hm2三个水分处理,初步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下滴灌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耗水特性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滴灌小麦在新疆具有可行性;滴灌小麦在20~40 cm土层耗水强度最大,耗水高峰期为拔节期和抽穗期,其次是灌浆期、分蘖期和苗期;通过试验数据拟合认为滴灌小麦在灌溉定额3 500 m3/hm2时,产量相对最高,为7 681.2 kg/hm2。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滴灌是我国生态建设与节水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项目组依托黄淮学院在中原地区的实习基地,基于自然气象要素条件下园林、果树、蔬菜与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耗水规律、生长与生产规律的数据建立的常规气候与异常气候情景的四种作物与种植模式的太阳能发电滴灌系统的作物需水规律、耗水规律、生长与生产规律的数学模型和实际影响太阳能高效发电滴灌系统的关键参数,作为以太阳能高效发电为动力滴灌系统的研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建模所得数据,研究太阳能发电跟踪与控制方式,研制移动式太阳能高效发电样机。取得中原区域性的实用成果,为开展进一步范围的应用与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棉花地下滴灌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地下滴灌(SDI)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目前,SDI在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已有较大面积应用,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也得到应用,我国地下滴灌的研究刚刚起步。分别从地下滴灌的设计、安装、管理和经济效益角度,介绍了地下滴灌在澳大利亚棉花上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滴灌带的布置方式、设计耗水强度、过滤器选择和出苗问题以及地下滴灌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中游平原灌区及其周边24个气象站点2013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分段单值平均法计算棉花作物系数,利用参考作物法确定灌区各站点棉花不同生育期耗水强度,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分析灌区棉花耗水强度在不同生育期和灌区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灌区棉花设计耗水强度。结果表明:灌区棉花全生育期耗水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大小顺序为花铃期(5.64~6.84 mm/d)蕾期(3.74~4.70 mm/d)吐絮期(2.00~2.50 mm/d)苗期(1.62~1.76 mm/d);灌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耗水强度自西南向东北呈现递增趋势,介于3.45~3.98 mm;玛河灌区棉花设计耗水强度应在5.69~6.45 mm间选取。  相似文献   

9.
新疆兵团石河子市水利局自 1996年试验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棉花等大田作物以来 ,在大田滴灌工程的规划设计、系统操作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本文就大田作物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制定与实施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系统轮灌方式对降低投资的影响、适宜经济流速对管道管径选择的影响、降压运行对原设计滴灌带铺设长度的影响四个方面作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1年滴灌复播青贮玉米小区试验,试验设置了165、210、255、300、345mm 5个水分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下滴灌复播青贮玉米耗水规律及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呈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拔节期和抽雄吐絮期的耗水强度分别达到7.00~16.99mm/d和4.37~7.81mm/d,拔节期和抽雄吐絮期为需水关键期;通过试验数据拟合认为滴灌复播青贮玉米灌水定额在313.6~417.61m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各时期阶段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以块茎膨大期最大,其次是块茎形成期、苗期、淀粉积累期;除淀粉积累期外,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平均耗水强度及各生育时期的阶段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均极显著高于覆膜不滴灌;膜下滴灌马铃薯耗水层主要集中在0~40cm,而覆膜不滴灌为0~60cm;膜下滴灌马铃薯的产量为55 596kg/hm2,与覆膜不滴灌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为11.36kg/mm,与覆膜不滴灌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滴灌控制面积对滴灌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有明显的决定作用,是滴灌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滴灌系统设计理论分析了滴灌控制面积对首部工作流量、工作压力、运行电费和对田间轮灌管理及农田灌溉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灌控制面积的扩大,首部工作流量和压力提高,导致运行电费增大;而且引起田间轮灌时间紧张,管理困难;同时还使灌溉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保护地的生产直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实现了研究与生产之间的快速转化.重点介绍了沟畦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讨论了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土壤地温、含水量、施肥效果、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作物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作物产量品质及产值、耗水量及耗水强度等技术指标的影响以及这些灌溉方式的应用对保护地农户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膜下滴灌对作物的四大生态要素土壤水、肥、气、热环境的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的沟畦灌相比 ,可以减少地面蒸发 ,增加土壤贮水 ,降低耗水 ,调节土壤温度 ,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 ,保持土壤肥力 ,提高水分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膜下滴灌不仅节约用水 ,同时也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滴灌管道的规划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资料及小区设计原则一个好的滴灌设计必须是既能满足滴灌作物的高产用水要求,又能使滴灌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少的设计。我们以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滴灌为例,对滴灌管道的规划设计进行一些分析。吐鲁番盆地葡萄栽培一般为沟植沟灌,单面双柱小棚架半扇形整枝,株行距为1×6  相似文献   

16.
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计与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来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采用滴灌技术的越来越多,但有些工程无论设计上、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调压设备的合理配置,按土壤、作物、灌水器及滴灌总水量合理确定毛管(或滴灌带)的间距,以及按大棚蔬菜的耗水特性合理确定灌溉制度等,上述各项确定的不合理,不但直接影响效益,严重时可导致工程失败,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棉花田间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需水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 ,从土壤 -作物 -大气连续体的角度对该技术下影响棉花耗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找到了膜下滴灌比沟灌省水的依据 ,同时发现对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改善需水量在各生育阶段的合理分配 ,提高叶面积指数 LAI,从生理上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率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棉花田间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需水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角度对该技术下影响棉花耗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膜下滴灌比沟灌省水的依据,同时发现对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改善需水量在各生育阶段的合理分配,提高叶面积指数LAI,从生理上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率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膜下滴灌对作物的四大生态要素土壤水、肥、气、热环境的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的沟畦灌相比,可以减少地面蒸发,增加土壤贮水,降低耗水,调节土壤温度,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膜下滴灌不仅节约用水,同时也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干旱区农业节水的途径,以棉花为供试作物,采用2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研究了干旱区分根交替膜下滴灌对棉花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条件下,交替滴灌与常规滴灌的光合速率相比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棉花株高在交替滴灌处理下均大于常规滴灌处理,而交替滴灌处理下蒸腾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均低于常规滴灌处理。交替滴灌使棉花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锻炼,从而刺激根系的生长发育,因此交替滴灌对棉花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常规滴灌,交替滴灌抑制了棉花蒸腾速率,即交替滴灌通过减少棵间蒸发和作物蒸腾耗水来提高了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同等产量水平下与常规滴灌相比,干旱区棉花交替滴灌可节省20.3%的灌水量,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