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茄链格孢菌毒素,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其粗提物(TIC及TOC)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番茄煤污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IC及TOC对2个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强度与毒素浓度呈正相关,最高抑制率达99.1%;TIC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好,TOC对番茄煤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好;TIC与TOC对番茄煤污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小麦赤霉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莴笋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害的生防菌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莴笋链格孢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选择代表性菌株WS1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孢子悬浮液刺伤接种,再对接种发病的病斑进行病原菌再分离,以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最后对分离所得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真核生物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以及过敏原基因Alt a1分别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常见市售生防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共分离获得23个培养性状一致的链格孢菌株,其对莴笋叶片均具有致病性。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中间灰褐色,边缘白色,菌丝体茂密呈绒状,后期正面中央颜色加深成暗青褐色,背面呈黑褐色,菌落平均生长速度10.86 mm/d。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具0~6个横隔、0~3个纵隔和0~2个斜隔,孢身大小14.60~40.09μm×6.61~14.44μm。短喙柱状或锥形,淡褐色...  相似文献   

3.
茄链格孢毒素产生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川芎内生放线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能力,从中筛选活性较强的放线菌资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发酵提取液对5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结合经典分类法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活性菌种。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白色念球菌(Canidia albicans)表现抑制活性的菌株占川芎内生放线菌的百分比分别为83.33%、76.67%、23.33%、30.00%、13.33%;从中选出4株活性较强的放线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F3、F19、F-L-5、F-L-7的16S r DNA序列与Gen Bank已知序列链霉菌属金色类群[Streptomyces sp.(KF126314.1)]、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AB7184118.1)]、肿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FJ883749.1)]、暗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haeochromogenes(KP718589.1)]高度相似,同源性分别为99%、100%、99%、99%。综合鉴定,F3为链霉菌属金色类群,F19为暗灰链霉菌,F-L-5为肿痂链霉菌,F-L-7为暗色产色链霉菌。表明川芎内生放线菌中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活性菌株,并鉴定出4株活性菌。  相似文献   

5.
茄链格孢毒素的抑菌除草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军  付洁 《宁夏农林科技》2006,(4):10-10,5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茄链格孢毒素的抑菌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茄链格孢毒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发酵液抑制率分别为73.0%、58.0%和84.5%;茄链格孢毒素对黑麦草种子的幼根幼芽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浓度下菌丝提取液的抑制率分别为53.3%,50.6%。  相似文献   

6.
7.
8种菌株代谢物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治由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番茄早疫病,研究了8株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并且测定了曲霉、细黄链霉菌对病菌的持续抑菌作用。结果发现5株芽孢杆菌代谢物原液对茄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茄链格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受抑制率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44.87%、胶冻样芽孢杆菌51.97%、枯草芽孢杆菌55.44%。细黄链霉菌对茄链格孢菌具有较强的持续抑制作用,且黑曲霉、米曲霉、细黄链霉菌作用后茄链格孢菌菌丝发生了畸变、原生质浓缩等现象。表明8种微生物代谢物对茄链格孢菌具有抑菌活性,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5年初,在海南省乐东县豇豆主产区发现一种豇豆新病害——豇豆叶斑病,主要危害豇豆叶片。为了明确病害病原菌,为农户今后开展田间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笔者拟通过观察豇豆田间发病特征,并对病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结果表明:豇豆叶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中央产生豌豆大小的灰色或者浅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叶片边缘伴有一定面积的枯萎,后期病斑连接成片,造成叶片枯萎坏死,将其rDNA-ITS和rDNA-28S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病害致病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sp.)。  相似文献   

9.
10.
对高粱叶片上的1种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病原菌在PDA平板上生长迅速,菌丝边缘白色、中央灰绿色;分生孢子串联成链状,褐色,单个呈近圆柱状或倒棍棒状,有横隔膜2~7个,纵隔膜0~4个,鉴定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  相似文献   

11.
继代培养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的形态、菌落颜色、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性状均会产生影响。经过连续单孢分离和培养,获得茄链格孢的2次继代培养菌株。随着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角变现象呈上升趋势,F_1、F_2代菌株出现角变现象的概率分别为23.33%、52.50%。通过十字交叉法和系列稀释法分别测定继代培养菌株的生长情况和产孢量。结果表明,无性F_1、F_2代与亲代相比,其生长量和产孢量均呈下降趋势,且F_2代下降百分率更高。与亲代菌株相比,F_1代的生长量下降1.25%~7.61%,F_2代生长量下降10.07%~22.29%;F_1代菌株单位面积产孢量降低12.80%~84.60%,F_2代菌株单位面积产孢量下降80.11%~96.50%,且产孢量与菌落颜色深浅密切相关,菌落颜色较深的菌株分生孢子单位面积的产孢量要高于菌落颜色浅的菌株。表明茄链格孢无性后代活力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高梁链格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高粱叶片上的一种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病原菌在PDA平板上生产迅速.菌丝边缘白色.中央灰绿色;分生孢子串联成链状,褐色,近圆柱状或倒棍棒状,有横隔膜2~7个.纵隔膜0~4个.鉴定其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结论]该病在高粱叶片上发病严重,应对其侵染治病过程以及致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采自全国各地的4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03株。以水稻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30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WM2-4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2.2mm。结合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菌株WM2-4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89.3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M2-4为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放线菌,对采自辽宁省沈阳、葫芦岛、锦州、鞍山、朝阳等地区葡萄园的23份土样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并对获得的119株放线菌进行防效评价,得到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QH94,其田间防效可达68.83%~89.80%。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谱的测定,QH94菌株对9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57mm。根据菌株QH94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 ,将其初步鉴定为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Krainsky)WaksmanHerici]。  相似文献   

15.
以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从120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出30株抑菌率高于70.00%的菌株,其中265ZY1、265ZY3和265XY6对茄镰孢菌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其抑菌率分别为72.20%、73.00%和72.80%,按1∶1∶1复配的菌肥对马铃薯干腐病防效达79.75%,表明265ZY1、265ZY3和265XY6具有良好的抑菌防病作用,具有开发为马铃薯干腐病生防菌剂的潜力;经形态观察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265ZY1鉴定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265ZY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65XY6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相似文献   

16.
苹果链格孢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与保湿时间对苹果链格孢菌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10℃,病原菌潜育期需72h;但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5~8h.叶面保漫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8~32℃,保湿时间24~48h.不同菌株接种试验表明:各菌株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兰1、天2、平3菌株致病性较强,而武4菌株致病性较弱.品种感病性差异显著.印度、红星最易感病,祝、乔纳金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银杏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不同植物叶片汁液的培养基对银杏(Ginkgo biloba)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进行离体培养,并设定加糖和不加糖2组处理,对银杏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组试验菌丝生长速率与分生孢子产生的趋势基本一致:加糖处理的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不加糖处理;而含玉米、水稻、豇豆、花生等植物叶片汁液的培养基生长情况较好,而以含银杏、丝瓜叶片汁液培养基生长情况较差。病菌菌丝体在散射光照射及黑暗条件下生长较快,直射光下生长较慢;分生孢子在缺少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萌发率较高。菌丝体生长的适宜pH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为6~8。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菌丝体在相对湿度50%~100%范围内均可生长;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以烯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及EC50值分别为0.985和0.17ai.ug/mL,多菌灵、福美双毒力中等。  相似文献   

18.
牡丹花链格孢菌叶斑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花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芍药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有百花王、富贵花之称。吉林市为美化环境,近两年开始引种牡丹,在种植期间,牡丹花发生了链格孢菌叶斑病,在吉林市属于新的病害,现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抗香蕉枯萎病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DA07408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放线菌398株,用纸片法对其进行抗古巴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共有8株具有活性,其中分离于海南儋州植物园土壤的菌株DA07408活性最强.经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A07408初步鉴定为橄榄产色链霉菌Streptomyees olivochromogenes.  相似文献   

20.
谷瘟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25-1529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谷子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93株,以谷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得到1株对谷瘟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A26,抑菌率达63.9%;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黄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tricini)。初步研究证实,A26无菌发酵液对谷瘟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发酵液用量加大抑菌率提高,当无菌发酵液体积分数为50%时,对谷瘟病菌的抑制率可达87.4%。该拮抗菌的分离为谷瘟病的生物防治及其防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