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采用南昌市1995~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南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则证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初期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后续影响逐渐增加,待城市化发展成熟后对碳排放影响达到稳定的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南昌市1995~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南昌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则证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初期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后续影响逐渐增加,待城市化发展成熟后对碳排放影响达到稳定的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国家级新区的典型案例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描述两江新区景观镶嵌体水平的格局特征,重点从两江新区建设用地景观镶嵌体水平及建设用地单一景观要素水平2个层面测算景观指数,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效应。结果表明,两江新区整体景观形状趋于规则,斑块连通度提高,景观聚集程度增加,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景观类型呈单一化的趋势,全区景观趋于大集中小分散;全区建设用地景观形状变得规则,破碎度降低,连通度和优势度增加,聚集程度增强;两江新区城镇景观聚集度减少,扩张呈现破碎和不规则状态,农村居民点破碎严重,形状不规则,连通性也较低。基于此,两江新区的发展应体现出山城特色,重视山城特有的城市形态和结构形式,充分发挥"组团式"布局的作用,利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建设用地的开发,维护自然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GIS平台,对长春市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现状图、遥感影像图及交通相关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提取相关属性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中的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对净月开发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扩张作用明显;新区道路交通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基本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5.
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Super-SBM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揭示2009~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9~2017年江苏各地级市用地利用效率除苏州和盐城外呈波动提高趋势;碳排放约束下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地域不均衡性,保持“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热点区范围扩张且逐渐北移,冷点区已形成以宿迁为核心的低值集聚格局;人口集聚和科技创新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起促进作用,而对土地市场化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和政府规制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影响存在正负差异。因此,须推动江苏省建设用地节能减排与高效利用应实行地区差异化调控政策,协同打造“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基于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复垦影响因素众多的现实情况,根据重庆市800个复垦片块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自然条件、片块区位条件、农民参与作为外生潜变量,将复垦后土地利用情况、农民满意度作为内生潜变量,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方向、各项工程的修筑与各复垦影响因子间的关系;复垦中石坎修筑、排水沟布局、生产路布局的影响因子各不相同;附属用地坡度、土层厚度、利用情况及周边耕作情况对复垦方向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岳晓凤  唐威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01-102,127
以长沙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引入双因素理论预测模型对长沙市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长沙市2010—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建立灰色序列GM(1,1)模型。结果表明:到2020年末,长沙市城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值为2080.49km2,预测结果符合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 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 价,综合评价结果将涪陵新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重点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五个等级, 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4.81%,42.70%,26.06%,4.23%和2.20%.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城镇发展用 地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田禾  王力  叶宋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61-6563
在对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以长沙市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是影响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其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预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健康、快速、集约化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我国的建设用地预测研究进展和用地预测模型做了介绍,并对兰州市建成区的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兰州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和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取灰色GM(1,1)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未来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自治区199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时间段,根据IPCC提出的碳转化系数法测算了西藏农业碳排放量,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运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分析法研究了农业投入、养殖业、种植业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检验其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投入、养殖业和种植业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形状,具有EKC假设图形的趋势特征,其拐点分别出现在2015,2007和2003年。农业碳排放尤其是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在一段时间内伴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将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主要基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同时利用SPSS软件进行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的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  相似文献   

15.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关注的话题,目前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各区域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为基础,采用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和泰尔指数这3个指标,结合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分析各指标的变动趋势,并对趋势进行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分析,认为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  相似文献   

16.
余海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224-226
在对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抓好附属用地面积认定;多方联合监督,切实提高施工质量;抓好拆旧建新;抓好土地后期利用;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保证璧山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研究各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类型.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12个区县中,1个区县为人口集约扩张型,3个区县为经济集约扩张型,8个区县为双低效扩张型,且存在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城镇发展主战场与粮食主产区的双重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并选取潼南县柏梓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城镇发展主战场与粮食主产区的双重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并选取潼南县柏梓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用地的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其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湖南省近年期建设用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其建设用地数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省建设用地的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其中包括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供应的不平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