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以防城金花茶、四季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叶片为材料,测定一年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研究其与植物本身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时间的不同,其含量大小会发生改变,当总叶绿素含量升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升高;总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降低。防城金花茶在其花期1~3月份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而四季金花茶在盛花期7~8月份时,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升高。研究表明光合色素变化跟山茶花花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杜鹃红山茶为杂交亲本,与山茶属9个组别共29个原生物种进行杂交育种,检测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的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与多齿红山茶、南山茶、浙江红山茶、长毛红山茶、滇山茶、大苞山茶、越南抱茎茶、尖萼红山茶、全缘红山茶9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皱果茶、怒江红山茶、厚壳红花瘤果茶、厚叶红山茶4个物种具有一定的杂交亲和性,与崇左金花茶、毛蕊红山茶、毛籽金花茶3个物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剩余的13个山茶物种杂交不亲和。在山茶属9个组别中,杜鹃红山茶与原始山茶组、红山茶组之间的杂交亲和性较好,与瘤果茶组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金花茶组的杂交亲和性极差,与糙果茶组、短柱茶组、油茶组、连蕊茶组、长柄茶组等组别则未显现出杂交亲和性。杜鹃红山茶与山茶属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高于正交。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金花茶新种质,以防城金花茶、凹脉金花茶、黄樽薄叶金花茶、普通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组植物,浙江红花油茶等3种油茶组植物,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克瑞墨大牡丹’、‘烈香’、‘大美人’等7个山茶花品种或栽培品种为亲本,开展30个远缘杂交组合试验.试验筛选出具有一定亲和力的种间杂交组合8个,2年共获得杂交种子513粒.其中,黄樽薄叶金花茶♀与防城金花茶♂组合的成果率最高,达到19.0%~37.3%,杂交果形状、大小、颜色似母本,而当年生杂交苗叶片大小、形状、光泽度等性状均表现出父母本的中间性状.  相似文献   

4.
以2个牡丹品种洛阳红和凤丹白为试验材料,测定花期花瓣中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进程中,洛阳红和凤丹白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峰值出现的早晚与其花期早晚相一致,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与其花期长短相一致,这表明牡丹花瓣生理生化特性与花期早晚和花期长短一致。  相似文献   

5.
陕北晋枣不同部位生长中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晋枣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细根和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枣树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测定晋枣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3个发育阶段细根、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发育阶段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果实叶片细根,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细根叶片果实,细根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最大值均分别出现在果实膨大期、开花坐果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果实成熟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开花坐果期。果实与叶片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具有负相关性,果实与细根间相关性不显著。与细根相比,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果实具有更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高山杜鹃花芽分化临界期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花期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es)为试材,研究花芽分化临界期叶片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花芽分化临界期叶片内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些指标有利于花芽始创;整个营养生长期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其中早花品种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初步判断早花品种6月中旬以后进入花芽分化期。  相似文献   

7.
以廊坊市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sb.)、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 L.)、桑树(Morus alba L.)、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和香椿〔Toona sinensis(A. Juss.)Roem.〕为目标树种,2014年9月在其3年生林地中进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人工接种试验,并用目标树种的离体叶片饲喂美国白蛾幼虫,统计其食叶量,同时测定目标树种非自然侵染前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目标树种取食量的高低顺序为桑树法国梧桐臭椿白蜡毛白杨香椿;美国白蛾取食后,树种(抗性和感性)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抗虫性高低与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没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勒杜鹃(Bougaivillea glabra)为材料,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碳氮营养的变化,为勒杜鹃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勒杜鹃花芽分化前期L姐和GA3含量降低,ABA、ZT含量的升高;花芽分化中期GA3、ABA含量继续上升,ZT略有下降;花芽分化末期,ZT/IAA、ABA/IAA、ZT/GA3、ABA/GA3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初花期时ZT/IAA、ZT/GA3呈现下降趋势。勒杜鹃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对高山杜鹃‘粉金蝶’叶片酶活性和有机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对高山杜鹃‘粉金蝶’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最适浓度为100 mg/L。随GA3浓度的增加,高山杜鹃‘粉金蝶’试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当GA3浓度达到100 mg/L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可溶性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差异不显著。随GA3处理后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别名张氏红山茶、杜鹃叶山茶、杜鹃茶、四季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红山茶组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单叶互生或近轮生,革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全缘,无托叶;两性花,花单朵或对生于叶腋和枝顶,花色艳红,单瓣或重瓣,4-12月均有花开放,夏季和秋季为盛花期,花期之长是同种属植物所没有的;果期9-12月,是名贵的木本花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的测定方法。以AgilentZorbax carbohydrate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上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化器温度36℃。通过该方法测定越冬期间皖茶91、乌牛早、平阳特早和龙井43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一致:皖茶91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在茶树叶片中的含量均随着气温的降低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作为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用HPLC-ELSD法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因此低温胁迫下通过HPLC-ELSD法测定茶树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的测定方法。以AgilentZorbax carbohydrate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上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化器温度36℃。通过该方法测定越冬期间皖茶91、乌牛早、平阳特早和龙井43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一致:皖茶91>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在茶树叶片中的含量均随着气温的降低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作为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用HPLC-ELSD法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因此低温胁迫下通过HPLC-ELSD法测定茶树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越冬时期雪松叶片中SOD、CAT及可溶性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自然状态和采取搭棚保护后的引种雪松,在越冬时期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年引种雪松在越冬期间叶片中SOD、CAT的活性变化曲线呈“M”状,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曲线呈抛物状。在低温胁迫下,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雪松抗寒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雪松北方引种驯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百合灰霉病高抗品种索蚌和感病品种法兰西为材料,测定了2个品种在接种灰霉病菌和没接种条件下百合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索蚌和法兰西品种在接种灰霉病菌48 h后植株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不接种的对照,但高感品种法兰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幅度比高抗品种索蚌显著;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索蚌叶片中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最大降幅为8.87%,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与总叶绿素含量相似,而叶绿素b的含量在接种后与接种前相比有明显增加;高感品种法兰西接种后总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大降幅为30.09%,叶绿素a的下降趋势与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趋势较一致,叶绿素b与接种前相比也略有下降,抗病品种索蚌的叶绿素被破坏程度低于感病品种法兰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没接种灰霉病菌条件下,高抗品种索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高感品种法兰西,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菌后2种百合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没接种的对照,法兰西品种可溶性糖的增加量明显高于索蚌.表明索蚌对灰霉病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较低的含糖量有关,灰霉病菌侵染后通过影响糖类的合成,增加了叶片的糖含量,感病品种法兰西的增加量较高,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杜鹃红山茶叶片叶绿素荧光对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叶片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性及抗氧化酶代谢情况,初步探讨了杜鹃红山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适应性。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通过PSⅡ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应对外界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使杜鹃红山茶的PSⅡ受到损害,光合电子传输能力下降,但一定程度的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研究结果为栽培生产杜鹃红山茶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50份金荞复合物(F.cymosum complex)收集系叶片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平均值为7.01%,变异范围为3.10%~10.52%,变异系数为0.25%;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3.56%,变异范围为11.50%~35.10%,变异系数为0.2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为16.27%,变异范围为11.00%~22.20%,变异系数为0.14%;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域性差异分析表明,来自西藏的金荞收集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最低。本研究结果对开发利用高黄酮、高可溶性蛋白、高可溶性糖含量的金荞收集系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研究金荞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遗传变异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杜鹃红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中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四季开花的优良性状,仅在广东省阳春市境内零星分布。从杜鹃红山茶分类、分布与濒危机制、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花粉活力、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学与分子遗传特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杜鹃红山茶在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及基础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的生化机制,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478及其保持系478、恢复系H01为材料,对叶片及雄穗小花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育系苗期、抽雄期、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差小;不育系除抽雄期外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保持系、恢复系.玉米雄穗发育过程中,保持系雄穗小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雄穗孕育完全但没抽出期(时期Ⅱ)、散粉期(时期Ⅲ)显著高于不育系;不育系小花中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特别在时期Ⅱ、时期Ⅲ显著低于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每个时期小花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都显著低于保持系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9.
以紫茎泽兰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灰葡萄孢代谢产生的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测定毒素诱发电解质渗漏液的部分成分.结果表明:灰葡萄孢毒素能使紫茎泽兰叶组织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组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大后减少;电解质渗漏液中含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20.
2个金花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花茶杂交新品种"潋滟佳人"和"娜月红颜"的选育进行研究,"潋滟佳人"和"娜月红颜"分别由崇左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杜鹃红山茶(C.azalea),"回归"×防城金花茶(C.nitidissima)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结果表明,"潋滟佳人"为多季开花,与亲本的花期极为相似,花色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娜月红颜"为垂枝型灌木,花色为双色,兼具双亲的2种颜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