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保水剂对育秧过程中水稻秧苗素质和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育秧盘中添加5~30g/盘交联聚丙烯酰胺保水剂的育秧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保水剂(对照)相比,添加保水剂后秧苗的株高、叶龄、叶长、叶宽、叶鞘长有所提高,其中叶宽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 g/盘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最长根长、假茎宽、百株鲜质量等差异显著;15 g/盘处理秧苗百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为18.56 g和2.71 g,与对照相比达显著水平。15 g/盘处理秧苗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SOD活性分别为9.35 mg/g、4.60μg/(g·h)、129.18 U/g,为所有处理的最大值;CAT活性在5~15 g/盘处理时变化不大,超过这一范围则下降。MDA含量在保水剂添加量15 g/盘以下时变化不明显,超过20 g/盘后明显上升。育秧盘中添加15~20 g/盘保水剂可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使秧苗SOD等功能酶处于较佳的生理状态,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促进地下部的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盘育秧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市场上效果较好的包衣剂以及新推出的包衣剂,探究药剂包衣对直播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咪·福美双处理可有效提高水稻出苗率、苗期根冠比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壮秧生长整齐,最终形成大穗,在同样栽培条件下,壮秧容易获得高产,即包衣剂处理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胡先文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23,(12):128-131+202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4.1%肟菌·异噻胺FS 15~20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直播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好,24.1%肟菌·异噻胺FS 20~25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机插秧苗恶苗病、立枯病防治效果好,对水稻秧苗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结论]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用24.1%肟菌·异噻胺FS 20 mL+成膜剂2 mL/kg干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4.
以中优936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采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和87%三氯异氰尿酸粉剂500倍液浸种12h,催芽后进行水秧、旱秧两种方式育苗,调查成秧率和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种子成秧率均有提高作用,对恶苗病均有良好防效。水培秧苗情况下,咪鲜胺和三氯异氰尿酸两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大;旱育水稻秧苗时,咪鲜胺处理对水稻秧苗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三氯异氰尿酸。生产上实行水育秧苗时建议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种子,旱育秧苗时推荐使用咪鲜胺浸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药渣和粉碎稻草为基质代土育秧,探讨中药渣基质的育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渣体积比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3%~98%,成秧率在91%~97%。播种后7 d之内秧苗生长较慢;7 d之后秧苗生长随药渣比例的增加,生长加快。增加育秧基质中药渣比例,提高秧苗素质,表现出苗高更高,叶片数多,假茎宽增大,壮苗指数提高;发根数增多、根系氧化力提高。增加育秧基质中药渣比例可提高水稻秧苗叶绿素和氮素含量。植株中全氮33 mg/g、总糖38 mg/g左右,氮/糖比接近1的秧苗素质最佳。基质比例为药渣70%、稻草10%、红壤粘土20%,培育的秧苗综合素质最好。中药渣是一优质取代土壤培育水稻秧苗的基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基质及其配比及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个体素质的影响,提升机插秧育秧水平,设置100%基质、33%基质母剂、100%黄泥土3种介质育秧,以及50 g/盘、75 g/盘、100 g/盘3种播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黄泥土相比,育苗16 d后,基质及基质母剂育秧能明显改善机插秧苗的株高、叶龄、顶叶长、茎基宽、鲜干重等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增幅范围分别为5.20%~11.75%、15.31%~28.26%、15.31%~20.11%、31.25%、66.67%~73.66%,基质育秧效果好于基质母剂。3种播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但50~100 g范围内稀播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水稻直播出苗难、成苗率低、秧苗素质差、病虫危害重等技术难点,采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提高旱直播水稻出苗率、成苗率,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13.5%,成苗率提高18.2%,恶苗病、稻蓟马、麻雀、老鼠、干尖线虫等病虫害分别减轻90.5%、94.3%、95.3%、88.2%、89.5%,株高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百苗干重明显增加,各主要生育期茎蘖数多、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增产显著。应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解决直播水稻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促进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用28.7%噻虫·咯·霜灵悬浮剂和60%吡虫啉悬浮剂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验证2种包衣剂对花生地下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其花生长势及产量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利用上述2种药剂处理的花生出苗早,地下病虫害轻,花生长势旺盛,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2010-2011年利用玉米秸秆经粉碎、发酵等技术加工成人工合成的秸秆基质,进行水稻无土育秧,2年试验示范结果:普通软塑盘和抛秧盘等的基质育秧秧苗素质均表现最优,在株高、根数、百株鲜重等优于软塑盘营养土育秧,基质育秧秧苗根色白,粗壮,秧苗颜色正,生长整齐。  相似文献   

10.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有机肥培氮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选用鸡粪有机肥(JF)、猪粪有机肥(ZF)和垃圾有机肥(LJ),各为100 L基质17,45,75 g培氮量进行育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水稻秧苗生长加快、根系发根力增强、秧苗素质向好,3种有机肥处理表现一致。秧苗的苗高、出叶、假茎宽、干物质量、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均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而提高;碳水化合物总量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种有机肥育秧苗效果各有特点。垃圾有机肥处理秧苗地上部生长最好,株高和叶龄最大,地上部干质量最大;猪粪有机肥处理秧苗根长、根质量最优、单株干质量最大;鸡粪有机肥处理根系氧化力高、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秧苗发根力与根系氧化力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25 0。从秧苗综合素质看来,垃圾有机肥和猪粪有机肥的育秧效果优于鸡粪有机肥。有机肥培肥的基质育秧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化学复合肥。100 L稻草基质的有机肥培氮量不低于75 g。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育秧基质与土不同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100%基质、75%基质+25%土壤、50%基质+50%土壤、25%基质+75%土壤、100%土壤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秧苗素质,并从生理角度和光合作用层面进行了秧苗健壮程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5%基质+25%土壤处理秧苗素质最佳,其成秧率、叶龄、叶宽、株高、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秧苗综合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功能也表现为75%基质+25%土壤处理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蚯蚓粪水稻育秧基质的最佳配比,分别设置蚯蚓粪的体积添加比例为0%(T0,空白对照)、20%(T3)、40%(T2)、60%(T1),研究蚯蚓粪与细土的混合基质对水稻的育秧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粪添加量为20%~40%时,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佳,与空白对照相比,T2处理株高增加了13.1%,T3处理发根力、基茎宽、百株鲜质量分别增加了35.5%、13.5%、22.1%;绿叶数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幼苗中养分含量明显增加,T3处理全氮含量增加了34.2%,百株干质量增加了9.5%;T2处理叶绿素含量是空白对照的1.36倍;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添加16 g/盘壮秧剂的条件下,蚯蚓粪的添加量为40%时效果最好;株高、基茎宽、百株鲜质量、全氮含量、百株干质量的峰值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2.6%、15.9%、17.5%、45.5%、21.0%,差异显著;发根力、叶绿素含量、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结果可知,施加壮秧剂能使蚯蚓粪育苗基质育壮秧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伊犁地区开展了筛选水稻病虫害防治药剂的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1 7%杀螟·乙蒜素w p对水稻出苗有一定影响,25%氰烯菌脂sc对水稻出苗有促进作用;对恶苗病的防效20%氰烯·杀螟丹w p、1 7%杀螟·乙蒜素w p200倍+25%咪鲜胺ec2 500倍液的防效较好;对稻瘟病的防效以1 7%杀螟·乙蒜素w p与25%咪鲜胺ec复配的防效较好;对稻水象甲的防效以1 7%杀螟·乙蒜素w p防效较好。1 7%杀螟·乙蒜素w p对稻水象甲、稻瘟病的防效虽然较好,但影响水稻育秧的出苗率,可以结合复配25%咪鲜胺ec2500使用,20%氰烯·杀螟丹w p既能防治稻水象甲,也能防治稻瘟病,对水稻育秧出苗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生产上可以建议使用1 7%杀螟·乙蒜素w p200倍+25%咪鲜胺ec2 500倍液、20%氰烯·杀螟丹w p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械栽插的质量以及品种自身产量潜力的发挥。该文选取不同育秧产品(基质、包衣机、肥料),比较研究不同基质育苗以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浸种处理后水稻在大田条件下生长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育苗伴侣10g/盘、种子旱育保姆包衣的处理水稻最高,且随着育苗伴侣使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相对于营养土育苗,基质育苗的产量有所下降。因此,生产上应该正确选用、合理搭配不同育苗产品,以保证育秧效果、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低、操作工序多等技术难点,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塑盘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加大塑盘抛秧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简化育苗工序,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轻,株高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根冠比明显增加;剪根水培发根速度快、发根条数多、根长增加,立苗速度提早3d,抛后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可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促进抛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机插水稻秧苗极易出现长秧龄甚至超秧龄的现象.为探究如何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并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设置播量(90、120 g/盘)和壮秧剂(清水、多·多唑、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秧龄秧苗素质、黄叶发生情况、干物质积累情况、根冠比和充实度等的影响.25 d开始秧苗素质迅速下降,各壮秧剂均改善了秧苗素质,其中苗壮丰通过扩大叶龄、增加叶面积来快速积累干物质,秧苗"大、绿、壮".咪鲜·甲霜灵处理通过矮化植株,提高秧苗的充实度和抗逆性,株型矮小紧凑.多·多唑通过延缓秧苗生长,提高秧苗抗衰老能力.在超秧龄(35 d)情况下,多·多唑处理秧苗衰老情况不明显,生长速率高于其他2种壮秧剂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成长活力,虽然对于苗壮丰和咪鲜·甲霜灵处理来说秧苗长势相对弱小,但是在超秧龄时期仍能保持较高生长速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而在播量方面,90 g/盘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120 g/盘.从壮秧剂处理来看,各壮秧剂处理均能提高秧苗素质.总体而言,苗壮丰+90 g/盘处理的秧苗素质较优,能适应超秧龄移栽,有利于培育工厂机械化秧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对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进行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示范试验,调查其对小麦发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推荐剂量(4 mL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1 kg小麦种子)下使用对供试小麦品种均无不良影响。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秋乐2122、周麦27、西农979、豫麦158、矮抗58、济麦4号、开麦21、泛麦8号、丰德存麦1号的出苗率,其出苗率分别为90%、98%、89%、96%、96%、70%、83%、98%、81%,未经药剂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75%、86%、82%、72%、89%、62%、76%、78%、69%;基本苗数调查结果显示,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对各小麦品种出苗无不良影响;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豫麦158、百农207、天民198等的分蘖数、地上鲜质量,经药剂处理后分蘖数分别为5、4、4个,未经药剂处理的分蘖数分别为4、3、3个,经药剂处理后地上鲜质量分别为8.31、8.25、7.10 g,未经药剂处理的地上鲜质量分别为6.62、6.11、5.72 g,说明该种衣剂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可明显提高西农979、周麦22等的根数(经药剂处理后根数分别为11、10条,未经药剂处理的根数分别为9、8条)、根长(经药剂处理后根长分别为11.8、11.4 cm,未经药剂处理的根长分别为10.2、10.1 cm)、地下鲜质量(经药剂处理后地下鲜质量分别为0.91、0.65 g,未经药剂处理的地下鲜质量分别为0.81、0.45 g),说明该种衣剂对小麦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综上,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推荐剂量(4 mL 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1 kg小麦种子)下使用对供试的河南省主播小麦品种安全,且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14组药剂配方及其浸种催芽和不浸种不催芽育秧方式对恶苗病防病效果进行测定,开展中早39机插秧应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干籽包衣“双不育秧(不浸种不催芽)”试验。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包衣“双不育秧”安全性表现好,成苗率高于常规药剂处理25百分点,对恶苗病的校正防效为92.79%,与其包衣后加20%氟唑菌酰羟胺或加25%氰烯菌酯浸种催芽播种以及45%咪鲜胺+25%氰烯菌酯组合高浓度浸种催芽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常规(浸种催芽)处理25%氰烯菌酯1000倍单剂19百分点、11%氟环‘咯’精甲500倍单剂32百分点和45%咪鲜胺1000倍单剂49百分点。由此可知,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干籽包衣双不育秧优于其常规育秧。这对于机插秧育秧技术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7,(4):90-92
优质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种子按4∶6的比例混合种植栽培已经在黑龙江省第2积温带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增加,叶片数减少,根数减少,茎基宽与充实度减小,秧苗地上部、地下部百株鲜质量与干质量均呈减小趋势,而根系盘结力增强,秧苗立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也随之增高,水稻产量以110 g·盘~(-1)干籽处理最高,达9 292.47 kg·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防治恶苗病药剂3%咪鲜胺·恶霉灵和劲护的筛选试验,发现3%咪鲜胺·恶霉灵对水稻出苗有抑制作用,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也在降低;劲护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很好,没有发现抑制生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