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背景介绍]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已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创新体系重大项目,成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甘薯生物学博士层次人才。2012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是我校首批招收博士生的学科,至今招收博士生12名。[定位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对于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博士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对生物农学视角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物学博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个性化博士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双导师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进行了创新与实践,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本报讯1月11日,第五届全国甘薯体系"农大肥业杯"高产竞赛颁奖典礼暨第二届中原甘薯产业交流大会在郑州举行,本届大会邀请到了国家甘薯体系岗位专家、科研院校学者、各省市试验站站长、企业及种植大户等800余人参会。我国甘薯的种植面积已突破7000多万亩,肥料种植技术的科学使用是甘薯作物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开展甘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隶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油料旱粮作物种质创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全所在职员工80人,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12人建有油菜、玉米、大豆、甘薯、综合研究5个科研团队,是湖南省甘薯工程技术中心、长沙市甘薯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甘薯和玉米综合试验站、湖南省现代农业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岗位的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资料,阐述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国内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了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综合多年来组织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威海市甘薯产业发展的4大特点,阐述了自2008年威海市农业科学院成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以来,在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针对甘薯产业的发展目标,分析了目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5个主要因素,提出了甘薯产业创新发展的6条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威海市甘薯产业发展的4大特点,阐述了自2008年威海市农业科学院成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以来,在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针对甘薯产业的发展目标,分析了目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5个主要因素,提出了甘薯产业创新发展的6条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隶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油料旱粮作物种质创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全所在职员工80人,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12人,建有油菜、玉米、大豆、甘薯、综合研究5个科研团队,是湖南省甘薯工程技术中心、长沙市甘薯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3,(12):F0002-F0002
王庆美,女,博士,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济南市科技特派员。济南市历城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0.
甘薯广泛种植于我国的20多个省区,年种植面积500万公顷左右,年生产鲜薯1亿多吨。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新型的能源植物,单位面积的能源产量远远高于马铃薯、大豆、水稻、木薯、玉米等作物。因此,甘薯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都起着重要作用。近日,记者就河南省甘薯产业的现状、脱毒甘薯的推广、甘薯病虫害防治等情况,采访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所长张振臣。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威海市农业科学院从2008年建设国家现代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以来,进行甘薯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和集成组装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组织结构管理不规范,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建议进一步加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对甘薯合作社的科技支撑,包括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甘薯产业技术装备研究和应用,加强甘薯综合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等;同时要加强甘薯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重点要加强全国甘薯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要进一步完善甘薯专业合作社的体制和机制,要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力求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3日,大兴安岭农垦在素有"甜蜜农场芳香小镇"之称的扎兰河农场,举办了首届蜂蜜节暨蜂蜜产业高峰论坛。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吴杰、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黎红、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  相似文献   

14.
<正>"旱薄地早熟甘薯覆黑色地膜栽培"是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010年协同国家甘薯产业体系济宁试验站试验示范成功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2011~2013年在邹城市甘薯主作区共示范该技术200多公顷,平均667平方米产2646.5千克,同常规种植模式相比较增产24%。该技术适合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地区的旱薄地鲜食甘薯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由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主办的"2013年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与企业育种战略合作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处长邹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郭庆法,以及包括中农集团种业控股在内的44家合作企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部近期发文公布"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聘用人员名单(农科教发(2017)10号),杨代勤教授受聘为特色淡水鱼体系黄鳝泥鳅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这是我校首位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也是目前湖北省省属高校唯一入选专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经国务院审定同意,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共同提出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体系确定,力争到2020  相似文献   

17.
<正>张永春1966年生,江苏泰兴人,研究员,现为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壤质量管理与平衡施肥项目组组长,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江苏省土壤学会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岗位专家,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咨询专家,江苏省农业机械局作物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18.
正济宁市位于鲁西南,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随着市场对甘薯需求量的增加,甘薯种植面积连续3年呈现递增趋势。近年来济宁市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在汶上、邹城、泗水等甘薯主要产区,耦合日光温室及大中小拱棚,进行了甘薯健康种苗快繁,在满足市场对甘薯脱毒健康种苗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甘薯产业链,为甘薯丰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作为甘薯的主要集散地,其市场供给及科研导向对我国甘薯市场有重要影响。从种植规模、区域布局、生产效益、科技支撑、市场需求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北京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甘薯种苗繁育体系、贮藏技术、机械化程度、产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脱毒种薯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加强甘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推广,提升甘薯产业的价值增值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唐山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加入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有核心团队成员6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1人,硕士3人,现任站长为刘晓光副研究员(代)。示范县为唐山市的迁安、遵化、滦县、滦南和秦皇岛的昌黎。唐山综合试验站主要服务冀东花生主产区,服务辐射花生种植面积100万亩。该站在花生育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上成绩显著,育成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11个,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