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植物,株高50厘米~200厘米,花期为7月~10月,果期为9月~11月。它分布广泛,在我国南北都有生长。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青蒿燃烧放出的烟雾熏杀虫蚊的传统。从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为抗疟疾特效药。近几年,非洲等地疟疾(打摆子)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由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品用于治疗该类疾病效果奇特,是目前取代奎宁等西药的惟一中药原料药,因此,该类产品供不应求。青蒿素是复方青蒿素——阿特健(新一代抗疟疾药物)的基础药物。过去生长在野外无人问津的青蒿,…  相似文献   

2.
青蒿,又名吞蒿、草蒿、黑蒿等,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寒味苦,是我国传统中药,其有效成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随着市场对青蒿素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对青蒿的研究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别名青蒿。青蒿粗生易长,产量高,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青蒿入药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作用,提炼的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目前,青蒿素的价格从去年3000元/公斤上升到今年7000元/公斤,青蒿原料供不应求。种植青蒿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4.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植物。青蒿性寒、昧苦、能治疗多种热带病,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解暑的功效,主治结核热、疟疾、伤暑、低热无汗、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等。青蒿的嫩茎叶还可浸酒制成蒿酒,具有食疗作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单体——青蒿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品治疗疟疾效果奇特,  相似文献   

5.
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为菊科蒿属1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凉血、化斑等功效。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药用价值很高,其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寻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青蒿人工栽培粗生易种,大田生长期短,成本低,收益快,目前国际市场青蒿素货源紧缺,价格上涨,青蒿种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广西青蒿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蒿是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消暑、明目、止汗等,其提取物青蒿素还可有效地治疗脑型疟疾。青蒿是一年生菊花科草本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广西青蒿资源丰富,全区40余个县市均有分布,为中国青蒿生产地的主要省份;2005年广西种植青蒿约670公顷,靖西县就达340公顷,且该地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含量可达1.2%。近年来,通过对青蒿野生资源的收集、筛选、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繁殖及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建立稳定高产的青蒿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广西青蒿产业的发展。今后在青蒿生产过程中,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护其生物资源多样性,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确保青蒿生产达到高产、优质、安全和标准化,获得更多优质的青蒿,从而满足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植物,株高50厘米~200厘米,花期为7月~10月,果期为9月~11月.它分布广泛,在我国南北都有生长.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青蒿燃烧放出的烟雾熏杀虫蚊的传统.从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为抗疟疾特效药.  相似文献   

8.
<正>导读: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中药青蒿和其提取物青蒿素一夜闻名天下。这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药青蒿、药用植物黄花蒿与青蒿素。中药青蒿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草蒿。由于本草的混乱,历史上中药青蒿的药用植物出现了很多品种,包括臭蒿、香蒿等。但以臭蒿应用最为广泛,古代本草统称为青蒿。  相似文献   

9.
青蒿又称黄花蒿,是菊科蒿属1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可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等,提取出的青蒿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疟疾首选药品。目前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将青蒿素作为抗疟指定药,需求量非常大,青蒿素非常紧缺。种植青蒿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青蒿粗生易长,但要夺取高产必需严把“九关”。  相似文献   

10.
青蒿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蒿 (ArtemisiaapiaceaHance) ,是菊科草本植物 ,因叶揉之有香气 ,故又名香蒿。从青蒿叶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我国独有的抗疟新药。青蒿基部叶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 ,青蒿素原料的采收往往是在青蒿开花前 ,因此 ,野生青蒿的数量越来越少 ,人工栽培青蒿势在必行。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  相似文献   

11.
<正>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的。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而不是"青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其实,这是植物学名称和药用名称不统一造成的混乱。屠呦呦本人就就此做过考证,原来,植物学上的同一个物  相似文献   

12.
青蒿     
《天然产物分离》2005,3(5):39-40
青蒿(ArtemisiaannuaL.),别名香蒿、苦蒿。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以地上部分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暑、凉血、清热燥湿及截疟的功效,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湿热黄疸等症;从青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高效、速效、安全的抗疟药物,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预计2006年青蒿素需求量为130-220t。  相似文献   

13.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6,(20):85-85
湖南省读者(手机号:137××××3482)问:青蒿的药用价值怎样?市场前景好吗?答:青蒿俗称苦蒿,是提取青蒿素(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主要原料。据重庆市车都县不完全统计,从6月初至今,成都三奇、昆明制药、湖南吉首、广西南药、上海复星等近10家药厂,都已进入产区抢购青蒿。目前,青蒿素行情已从去年的3000元/公斤飙升至7000元/公斤。重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已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青蒿种植基地,而周边地区的青篙种植产量和品质远不及重庆,所以重庆周边的湖南、湖北、贵州等省的药企舍近求远到渝抢购青蒿。  相似文献   

14.
青蒿(Artemisia annua L.)又名黄花蒿,菊科艾属1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20世纪70年代初从青蒿中发现一种新型的抗疟成分青蒿素(artemisinin),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药品,目前国际市场上货源紧缺,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5.
冯远 《农技服务》2006,(2):54-54
青蒿(学名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株高40 ̄150厘米,全生育期18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富含青蒿素,药用价值很高,可全草入药,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绘制出了青蒿的基因组图谱。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重要的抗疟疾物质,因此将来通过基因改良有望大大提高青蒿素产量,生产更多抗疟药物。  相似文献   

17.
黄花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疟疾消炎杀菌抗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世界范围内 具有极大的市场。随着市场对青蒿素类药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及野生黄花蒿的逐渐匮乏, 如何获得优质高产的黄花 蒿品种,提高人工栽培黄花蒿的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成为了研究热点对黄花蒿的生物学特征,影响其生物产量和 青蒿素含量的因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为黄花蒿的人工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蒿栽培技术青蒿,学名黄花蒿,别名臭蒿、香蒿、苦蒿。菊科,艾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从地上部分叶片、未开放的花蕾中提取生产青蒿素等系列产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高效、速效、安全的防治疟疾的新药。青蒿多为野生,但由于在花蕾期刈割,自然繁殖的种子数量减少,野生资  相似文献   

19.
青蒿,学名黄花蒿,别名臭蒿、香蒿、苦蒿。菊科,艾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从地上部分叶片、未开放的花蕾中提取生产青蒿素等系列产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高效、速效、安全的防治疟疾的新药。青蒿多为野生。但由于在花蕾期刈割,自然繁殖的种子数量减少,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且有限的野生资源也难以满足工厂大量加工的需要,因而近年来实行了野生转家栽,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广西黄花蒿资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别名青蒿,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地道药材。民间用作消暑、泻热、凉血、消肿、止汗等。我国医药工作者于1970年代初从黄花蒿中发现一种新型的抗疟成分——青蒿素(黄花蒿素),对脑型疟、恶性疟、间日疟,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是目前国际上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