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基于湖南省公益林面上固定样地调查数据,提取慈利县15个固定样地中杉木的胸径、冠幅和树高数据,然后选取4种模型拟合杉木的树冠-胸径模型。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对慈利县杉木公益林冠幅-胸径的拟合效果最好,Exponential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Logistic模型在增加树高因子和对应参数后,拟合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该研究结论可为慈利县杉木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桂西南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西南大青山林区28a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和生物量的测定,建立了米老排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 H)的相关关系;分别选用幂函数等5种模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分别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关系最显著,而树干、树枝、树皮和全株的生物量都与D2 H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胸径、树高和D2 H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模型中,全株、树干和树皮的拟合效果最好,树叶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中等,树枝的拟合效果较差。除树皮外,各器官均以幂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桂阳县是否适合引种杉木第三代良种,以杉木第三代良种为研究对象,以会同杉木种为对照,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不同种源杉木的平均地径(胸径)、平均树高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分析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的径阶株数分布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相同母质的红壤样地中,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的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第三代良种的平均地径(胸径)、平均树高、生物量、蓄积量均优于会同杉木种;(2)不同母质的红壤样地中,相同种源杉木的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在母质为页岩的红壤中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胸径)等生长情况更好。研究表明,相较于会同杉木种,杉木第三代良在桂阳县的生长状况更好,且更适合在母质为页岩的红壤中生长。该研究结果可为桂阳县后续科学引种杉木第三代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尺度杉木生物量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发表的我国南方不同地点的杉木林生物量数据和方程进行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建立适合大尺度的杉木生物量估算通用相对生长方程。结果表明: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杉木树干、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数据程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2),根生物量的拟合较好(R20.87),叶和枝的拟合较差(R20.78)。仅用胸径(D)作为自变量与引入胸径、树高因子(D2、H)相比,拟合的相对生长方程的相关系数相差不大。估算的各组份生物量叠加后,与地上部分和全株树木生物量方程估算值的相容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方程检验结果与发表的全株生物量方程比较表明,整合分析数据拟合的通用相对生长方程能满足估算大尺度杉木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的精度要求,可以用来估算区域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  相似文献   

5.
选择直线方程、对数方程、幂函数方程和指数方程4种数学方程,对木麻黄各组分(根、干.枝和小枝)生物量与测树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木麻黄各组分生物量与胸径(D)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H)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但不同数学方程的关系模型拟合的相关程度不同,在分别以D和D2H为自变量的两种关系模式中,均表现为直线方程对木麻黄根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幂函数方程对于、枝和小枝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沿海沙质岸黑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材料,探讨黑松各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回归方程来拟合黑松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经实用性检验,以胸径、树高拟合的黑松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均有较高的精度,但以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建立的各器官生物量模型较以胸径单个因子的估测结果更为理想,各地区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合理选择一元或二元估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湖北省高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对鄂东南地区高密度杉木人工林进行标准地调查,获取61块样地数据和183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杉木单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模型,根据拟合优度及残差指标,高密度杉木单木胸径和树高生长的最优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单木材积最优模型选择考尔夫模型,所选模型检验精度均较高,达到拟合效果;通过绘制杉...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杉木林蓄积量调查与估测的精准量化,基于林业数表编制作业获取的标准立地245株杉木树高、冠幅、胸径和带皮材积等林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估计法建立11种一元立木材积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参数并进行优异比较,渐进拟合出最优的胸径-树高-冠幅三元材积模型。结果表明:1)无论树高、胸径还是冠幅,11种单因子变量估测立木材积的曲线模型均以幂函数的检验参数最优。2)基于模型确定系数判定拟合模型优劣呈现三元>二元>一元。其中,包含树高、胸径和冠幅三元非线性最优材积模型确定系数0.988,总相对误差0.087%,总系统误差0.57%,模型预估精度99.40%。3)胸径-树高-冠幅三元材积模型充分集成了林分结构参数信息,其高精度低误差特点对林业数表编制、森林蓄积量监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10.
收集德化县138块人工杉木林标准地(样地)及34株解析木资料,选取5种数学模型对杉木林分各类生长因子(胸径、树高、断面积)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相关系数最大、剩余标准差最小的 Y=a(1-e~(-kx))~b 曲线作为杉木林分各类生长因子的生长模型,制定出不同时期的杉木林分树高、胸径生长指标,同时根据所拟合的断面积曲线,以公式 N=4∑G/D~2·π确定林分密度,并在配合林分形数方程的基础上,以公式 M=F·H·∑G 计算出不同时期的林分蓄积量,从而确定了德化县人工杉木林分的各类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11.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植物种类的重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的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即红松云冷杉林,典型云冷杉林及岳桦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13.
对冷杉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冷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 .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冷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和坡向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 .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冷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5.
衡阳地区杉木立地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南衡阳市三个不同地貌区域的山区、孤山区及丘陵区,分别进行了立地质量评价调查研究,共取样地362块,优势木、解析木362株,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作了筛选,结果认为影响衡阳市杉木生长主导立地因子是中地貌、坡位、坡形、开阔度(m)及土壤腐殖质层厚度与土层厚度。并以中地貌为依据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区;以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坡形与土壤划分立地类型,同时编制了地位指数表,用以预测立地生产力。从评价立地质量得出,发展杉木以重山区生产力为最高,地位指数14以上的立地占35%以上;孤山及丘陵区只占3%~15%。孤山及丘陵区不宜大面积发展杉木,只宜局部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以阴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和立竹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9 cm、13.3 m、2160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5.1 cm、11.1 m、285株.hm-2、208.531 m3.hm-2;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和立竹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坡位以下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7 cm、13.2 m、2152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6.6 cm、11.2m、270株.hm-2、209.211 m3.hm-2;毛竹、杉木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7.
林业的集约经营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劳动密集型集约经营方式。作者认为它适合中国国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促进林业发展的途径,文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Decline of silver fir (Abies alba Mill.) in Poland. On the basis of his own observations and of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 gives a review of silver fir diseases, pests and damage by other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in Poland and on conjectural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this tree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不同年龄杉木同龄林胸径结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林分胸径因子与年龄因子的回归模型,联合正态分布模型可预估不同年龄的杉木同龄林胸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