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奶牛生产瘫痪是发生在奶牛产后数天内的一种代谢性疾病。2006年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奶牛生产瘫痪1例,疗效较好,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由于奶牛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及低钾血症而导致奶牛生产瘫痪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报道比较多见,但对于机械性损伤而引发的运动障碍性产后瘫痪治疗的报道较为罕见。笔者在2000年至2006年10月间共收治奶牛损伤性生产瘫痪病例30头,由于难产而数人用绳索猛拉胎儿而引起的有28头,占93.3%;  相似文献   

3.
由于奶牛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而导致奶牛生产瘫痪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报道屡见不鲜。但对于治疗产后机械损伤性而引发的运动障碍导致产后“瘫痪”的报道较为罕见。笔者在本文阐述用中药“当归红花散”治疗非钙磷失调的机械损伤性产后瘫痪的体验收到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奶牛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而导致奶牛生产瘫痪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报道屡见不鲜,但对于治疗产后机械损伤性而引发的运动障碍导致产后“瘫痪”的报道较为罕见。笔者在本文阐述用中药“当归红花散”治疗非钙磷失调的机械损伤性产后瘫痪的体验收到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奶牛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而导致奶牛生产瘫痪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报道屡见不鲜,但对于治疗产后机械损伤性而引发的运动障碍导致产后“瘫痪”的报道较为罕见。笔者在本文阐述用中药“当归红花散”治疗非钙磷失调的机械损伤性产后瘫痪的体验收到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发病与临床  相似文献   

6.
应用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生产瘫痪率占奶牛病的50%以上,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因首次治疗计量不足,连续多次用药,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未能监听心脏而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为了提高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早发现早治疗为了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及早诊断,并及早应用钙制剂治疗,治愈率高。2、剂量足临床上治疗生产瘫痪常使用的钙制剂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氯化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含钙为9%,氯化钙含钙为27.3%。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常用的补钙量以每10…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特别是高产奶牛极易发生。发病原因主要是分娩前后血钙浓度剧烈降低而引起。具体表现为奶牛高产、日粮中钙缺乏及钙磷比例失调、干乳期过度缩短、长期圈舍饲养使钙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引起缺钙、钙镁同时缺乏、年老体衰、难产与助产不当、产前其他疾病未及时康复。  相似文献   

8.
<正> 过去在临床治疗中,因钙缺乏引起的奶牛产后瘫痪病例居多,往往忽视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其他因素,常采用单纯的钙疗法。这样有时会贻误病情,延缓疗程,拖跨了患牛,最后淘汰或以病牛死亡而告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奶牛后产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奶年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生产后瘫痪的原因和症状,将其分为单纯型瘫痪和混合型瘫痪。单纯型瘫痪分为单纯缺钙型瘫痪、单纯缺磷型瘫痪和单纯酮症型瘫痪;而混合型瘫痪分为酮钙型和钙磷型瘫痪。病例介绍单纯缺钙型瘫痪此型居临床发病首位,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检查基本可以确诊,但病程较长者,需进行实验室血钙检查。疗程一般在3~18天内。本型共收治65例,治愈率95%。病例:双城市双城镇新利村王某饲养的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于产后33天发生瘫痪,临床检查可见体温正常,心跳118次/分钟,呼吸46次/分钟,结膜发绀,胃蠕动音消失,肠音极弱,不能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在发生生产瘫痪的同时常常继发其他疾病。近年来 ,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 ,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而继发病也多种多样。继发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 ,产后瘫痪的治疗效果也就很难巩固。 2 0 0 3年 7月 2 2日 ,五大连池市格球山农场七队养牛户王某家奶牛产后即发生生产瘫痪 ,经钙剂治疗好转 ,能够站立 ,但是第 3天又卧地不起。据畜主说由于该牛乳房肿大 ,为防止牛压伤乳房 ,遂将奶挤净 ,挤净后该牛就又卧地不起了。经诊断为生产瘫痪并发低镁血症 ,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笔者在2012年1~3月份共诊治了8头生产瘫痪的奶牛,治愈率在100%。1病因1.1低血钙1.1.1分娩前后大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1治疗方法糖钙疗法:常用10%葡萄糖酸钙300~500毫升静脉注射,如在其中加上4%硼酸可以提高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效果更佳;或用10%氯化钙100~200毫升静脉注射;为了防止发生低血糖症和低血镁症,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毫升,同时静注25%硫酸镁100毫升。钙制剂要注意注射速度,并且…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生产瘫痪率约占奶牛疾病的50%以上,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因首次治疗剂量不足,连续多次用药,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未能监听心脏而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为了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钙磷镁注射液治疗奶牛产前产后瘫痪,结果显示,对于产前瘫痪的治疗效果,500mL钙磷镁注射液、100mL钙磷镁注射液、600mL葡萄酸钙注射液治愈率分别为67%、50%和40%;对于生产瘫痪,钙磷镁注射液500mL、1000mL、2000mL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500mL治愈率分别为40%、50%、33%和80%。由此可见,治疗产前瘫痪的首选药物是钙磷镁注射液,治疗生产瘫痪的首选药物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严重代谢紊乱的疾病。据统计,我场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占奶牛代谢疾病的51.73%。静脉注射钙制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自1983年以来,我们应用钙制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384例,治愈372例,治愈率96.88%。根据多年来我们的临床应用,使用钙制剂静脉注射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生产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产后血钙浓度急剧下降引起,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钙制剂。在治疗中,因首次钙剂量不足,后虽经连续多次用药,治疗效果仍不明显或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现将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1早发现、早治疗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 ,是奶牛产后发生运动障碍的最重要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 ,在临床代谢性疾病中 ,该病已上升到重要位置 ,严重的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命活动 ,并给养牛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过去在临床治疗中 ,因钙缺乏引起的奶牛产后瘫痪病例居多 ,往往忽视牛发生产后瘫痪的其他因素 ,常采用单纯的钙疗法。这样有时会贻误病情 ,延缓疗程 ,拖跨了患牛 ,最后淘汰或以病牛死亡而告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对奶牛产后瘫痪病采用分类方法进行治疗 ,提高了治愈率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奶牛产后瘫痪的分类根据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为低钙血症病。这是母畜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低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病。大多数在产后3d内发病,一般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率较多,产奶量越高,发病率越多,产后瘫痪是威胁奶牛生命的重要信号。如果不及时治疗,且方法不得当,则可能导致奶牛死亡,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突发的严重代谢性疾病,血钙下降为主要原因.该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随病情发展若不及时治疗可致使病情加剧,而且愈后的高产奶牛因产奶量下降而成中低产牛.笔者经多年临床经验,利用中药合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15例,均在短期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生产瘫痪率占奶牛病的50%以上,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因首次治疗剂量不足,连续多次用药,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未能监听心脏而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为了提高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振杰 《北方牧业》2004,(23):11-11
奶牛的生产瘫痪率占奶牛病的50%以上,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因首次治疗剂量不足,连续多次用药,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末能监听心脏而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为了提高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