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俗称红眼睛,我省的闽江、九龙江、汀江等水系均有自然分布.在闽江上游地区,该鱼曾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多年来由于水质污染、酷渔滥捕等多种原因,野生赤眼鳟资源已日趋减少.2002年我们取得亲鱼驯养和人工繁育成功,2003年已达到批量育苗的规模,所育苗种已陆续向外推广,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两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赤眼鳟人工繁殖及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是西江主要优质经济鱼类,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商品售价高等优点。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依赖的野生资源日渐减少,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进行了野生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人工驯养、繁殖及苗种培育,并对其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以胸腹注射法进行一针或两针人工催产,效果都较好,效应时间一般随水温升高而缩短,24℃~27.5℃一针注射后的效应时间为10~12 h;22℃~23℃两针注射(距第二针)的效应时间为8h左右;浮盘与水泥池组合式孵化方式合理、可靠,3年累计孵出鱼苗218.2万尾;赤眼鳟的孵化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21~24℃时,一般需32 h孵出,而当水温上升至24~27.5℃时,则仅需20~24h即可出膜;鱼种培育阶段,生长较快,冬片鱼种规格也能达到10 cm~15 cm,3年累计育出赤眼鳟冬片鱼种22.81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2.95%.  相似文献   

4.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又名红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自然分布于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赤眼鳟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适应性强、杂食性,栖息于水体中层。通过试验表明易于人工驯化养殖,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赤眼鳟形似草鱼,体色银白、背部略显深灰色。眼的上缘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地方名红眼鲮、红眼棒、野草鱼、醉眼角、红眼睛等.隶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其地理分布主要在中国,除西藏、新疆以外,各省区均有分布,曾在松花江、黄河、长江及其附属湖泊、西江及其支流、闽江、南渡江以及台湾的浊水溪等水系收集到标本;在国外,仅越南河内以南和朝鲜西部河中有出产[1~11].  相似文献   

6.
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河蟹养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占家智  羊茜 《科学养鱼》1998,(12):31-32
  相似文献   

7.
8.
<正> 安徽省舒城县城北渔场建立于1958年,1960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作者自1987年以来,作为实习带队教师,连年到该场工作。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期间发现:该场所用亲鱼均为自繁自养,存有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亲鱼性成熟个体和年龄愈来愈小,产后亲鱼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提出“引入长江原种,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提供良种”的建议,得到渔场的支持和实施。1995年5月进行了首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鱼类远缘杂交如何获得可育的后代和加快选育出养殖新种类,从71尾6龄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亚科间杂种F1的二倍体群体中挑选雌雄亲鱼各9尾进行人工催产,发现它们能在产卵池中自行产卵,获得吸水膨胀后的卵子约30万粒。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杂种F1自交,杂种F1(♀)与赤眼鳟(♂)和鳙(♂)的回交,杂种F1(♀)与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杂交试验。试验结果:9尾杂种F1共获得成熟卵粒258.6万粒,各组合的受精率为23.60%~66.41%,孵化率为5.0%~35.30%,畸形率为38.55%~87.00%,并且获得了自交、回交和杂交子代。结果表明,该亚科间杂种可育。  相似文献   

10.
收集2龄以上长江野生鳜鱼进行驯养、培育,采取两次注射催产、二级处理孵化用水、改进人繁设施、二级培育鳜鱼鱼种等方法,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90.1%、69.9%;获鳜苗214.2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11.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育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收集长江野生鳜鱼的成鱼,驯养后培育至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改进人工繁殖设施、分两次注射催产剂、二级处理孵化用水、二级培育鳜鱼鱼种。本试验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为90.1%,孵化率69.9%,获取鱼苗214万尾,培育出3.3cm以上的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13.
《水利渔业》1988,(5):F002-F003
胭脂鱼(Mysocypfinus asiaticus)是我国著名的稀珍鱼类,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长江水系,胭脂鱼虽然分布广泛,但其产卵场所主要在长江上游的岷江、嘉陵江等支流。兴建葛洲坝枢纽,阻隔了胭脂鱼生殖洄游的通道,对其资源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河蟹人工育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育苗产量和养殖规模不断提高和扩大,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但由于人们的忽视,不同水系的河蟹相互混杂,加之亲休过小,近亲繁殖,使北方河蟹的养殖个体日趋小型化,而且性成熟提前,有些幼蟹养殖池塘其幼蟹的性成熟比例竞达50%以  相似文献   

15.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以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系统发生、遗传多样性以及生物入侵等研究内容为重点,阐述了当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江辽河瓯江体形椭圆形不规则椭圆形近似正方形额齿4个额齿均类锐,居中一缺刻最深不及长江蟹尖锐4个额齿,两边尖锐,中间钝圆侧齿4个侧齿尖锐,第4侧齿小而尖锐,清楚可见3个侧齿尖锐,第4侧不明显4个侧齿可见,但不明显步足第4步足前节较长而窄,刚毛较密,蟹种爬行时,第4步足前节拖地行走步足偏短第4步足前节较短而宽,刚毛稀少背部疣状突6个均明显下方2个不明显第4侧齿对径与第3步足长之比1∶2.01∶1.81∶1.6~1.7体色背甲淡灰黄色,白肚。背甲灰黄带褐色花斑,腹部灰黄色体色难看,螯足与步足黑色,腹部夹铜锈色煮熟后体色鲜红暗红桂红…  相似文献   

17.
赤眼鳟池塘无公害养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华  张建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4):191-192
赤眼鳟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它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泰兴市经过近三年的驯养试验,已于2003年取得长江赤眼鳟人工繁殖的成功,这对挽救长江濒危物种,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凌剑  陈玲 《内陆水产》2006,31(8):13-13
赤眼鳟外形似草鱼,腹部圆,头较小,因此,又称“野草鱼”。该鱼是各主要水系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其食性杂,适温范围广,生长较快,肉厚刺少,出肉率高,肉质嫩,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野生的赤眼鳟数量越来越少。为恢复和保护赤眼鳟自然资源,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2003年以来,我国多家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赤眼鳟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试验研究,现已相继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根据各地的生产实践,将赤眼鳟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们在姜堰市淤溪镇马庄渔场分别进行了长江水系青虾(简称长江青虾)和里下河水系青虾(简称里下河青虾)的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为两口,长江青虾池设为A池,3.3亩;里下河青虾池设为B池,3.5亩;池深均为1.5米,池底为泥质,淤泥厚20厘米,较平坦,坡比为1∶2.5,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渗漏,并配有2.2千瓦的潜水泵1台,进水口用40目和60目双层过滤网过滤,排水口安装密眼网以防青虾外逃。放养前10天用安宜清塘剂1千克/亩直接洒入水中进行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主要水系河蟹的品质后认为,长江水系河蟹具有优良的生物学品质并优越于其它水系河蟹。并提出了长江水系河蟹的品质面临着衰退的危险和威胁,还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保持长江水系河蟹品质的客观必然性。另外,就如何保持长江水系河蟹品质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