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 max),在种子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速率不同。研究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和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四号”的吸水速率,结果表明: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在种子吸水后30分钟内吸水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在吸水后30分钟内较慢。这是种子的重要适旱特性,也是区别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依据。 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 600),在45%浓度下对吸水4—4.5小时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萌发率、胚根长、胚根重都有影响。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萌发率高,胚根生长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萌发率低,胚根生长慢。试验结果表明:PEG在45%浓度下可作为筛选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适合浓度。  相似文献   

2.
外源ABA、SA及JA对干旱胁迫及复水下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旱敏感型品种黑农65和抗旱品种抗线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结合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叶面喷施ABA、SA、JA对干旱及复水下的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均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及复水下大豆叶片有害物质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干旱胁迫过程中保护性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体上表现为ABA的作用效果高于SA和JA,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大豆机体的损害程度。3种外源激素均减轻了干旱胁迫对大豆株高、叶、茎、根鲜重和干重的抑制作用,其中JA对干旱敏感型品种黑农65株高、器官鲜、干重的促进效果较好,而SA对抗旱品种抗线9号的促进效果好于ABA和JA。3种外源激素均可降低干旱胁迫导致的大豆落花率,其中SA的作用效果好于ABA和SA。总体来看,外源ABA、SA、JA对干旱胁迫下干旱敏感型品种的促进效果较抗旱品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PEG模拟干旱对大豆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农44和黑农65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2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开花期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SASC)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HRS)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时期内,对照组与处理组中,抗旱品种黑农44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敏感型品种黑农65。相关性分析可知:黑农44和黑农65的CAT活性与SOD活性,SASC与CAT活性,HRS与SOD活性,HRS与SAS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HRS与T-AOC显著正相关;耐旱型品种黑农44的T-AOC与POD活性,SASC与POD活性,HRS与CAT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敏感型品种黑农65 T-AOC与POD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SASC与POD活性,HRS与CAT活性正相关均不显著;黑农44的SASC与SOD活性显著正相关,黑农65则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耐旱型品种黑农44抗氧化酶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敏感型黑农65。试验表明抗旱大豆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进行了抗(耐)旱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系)筛选,土壤水份对高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的影响,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研究,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等单项研究及对高油高产抗旱单项栽培技术组装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种植的抗(耐)旱高油大豆品种黑农37、黑农41、黑农44、舍丰40、垦农4、红丰11、黑河27、合丰47;黑农41品种,任何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都会对其产量和油分含量造成负面影响,其干旱胁迫影响程度表现为:结荚-鼓粒期》鼓粒期》结荚期》花期》苗期,以结荚~鼓粒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可使单株产量下降27.1%,油分下降12.6%;秋翻秋起垄整地是较好蓄水保墒耕作技术,较春搅茬起垄有较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4.28%~16.67%;黑农44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垄上穴播为20~25万株hm-2,垄上双条播为25万株hm-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其增产幅度为13.55%~25.4%;提出建立高油大豆高产高油同步旱作栽培技术体系的最佳模式:以高油品种黑农44为核心,在蓄水保墒的秋翻秋起垄的耕作基础上,配之穴播 优化施肥(N7 P14 K10) 抗旱种衣剂 抗旱叶面肥 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5.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Ⅰ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Ⅰ和Ⅱ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Ⅰ、Ⅱ和Ⅲ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Ⅰ、Ⅱ和Ⅴ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鉴定大豆品种抗旱性的简易方法,依据吸水后48h的发芽率对109个大豆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分级。继而在萌发期、营养生长期(V3)和生殖生长期(R4)进行盆栽控水试验,根据抗旱等级验证大豆植株的抗旱性。结果发现,大豆品种间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吸水量与抗旱性无关,吸水后48h发芽率与抗旱性密切相关。幼苗侧根数量、主根长度和根系干重与抗旱性呈显著(P0.05)相关。对萌发后幼苗供水24h后,随即停水24h,反复干旱处理,抗旱品种存活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在V3期对盆栽植株进行暂时萎蔫(土壤含水量为9%~11%)的水分胁迫处理,发现停水后普通品种叶片首先发生萎蔫,且株高、茎直径及叶面积下降的程度均高于抗旱品种。水分胁迫下,抗旱品种株高、茎直径和叶片面积均显著(P0.05)高于普通品种,其中茎直径和叶片面积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R4期暂时萎蔫的水分胁迫下,抗旱品种根的生物量和分枝的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普通品种。鼓粒期(R6)普通品种发生永久萎蔫、植株死亡,而抗旱品种仍能保持生长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48h发芽率可作为大豆品种抗旱性的鉴定和筛选方法,鼓粒期大豆对水分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反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短光照处理,“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仅缩短2-14d,敏感度较小,与春大豆型品种相似,而与典型夏大豆品种,秋大豆品种和“长青春期”品种明显不同,中豆24和巨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对短光照不敏感。同为“短青春期”品种的中豆24和巨丰,其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并者与春大豆相似,而后者的开花至成熟天数的短日照敏感不仅大于复大豆,而且也大于秋大豆。生育前期对短日照不敏感的品种,其短日处理效应在生育后期表现更加明显。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品种短日处理后效应的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盆栽干旱胁迫方法,对11份大豆材料进行抗旱性分析,测定与抗旱性相关的茎干重、根干重、主根长、总根长、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含水量共8项生理和形态鉴定指标,以干旱胁迫与非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的生理和形态指标,来评价各指标与苗期抗旱性的关系,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大豆材料抗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强的是东农47、L-79、黑农44、Conrad,灰色关联度ri0.8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嫩丰11、绥04-5804、石大豆1号、绥农29的关联度为0.8~0.6,为较抗旱品种;中黄10号和垦04-8579为较敏感品种,ri为0.6~0.5;方正秣食豆为敏感品种,关联度ri0.439。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游离脯氨酸在水分亏缺和无亏缺条件下的不同生育期累积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大豆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存在差异。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从结荚期至鼓粒后期随着生育的进展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水分亏缺条件下,所试大豆品种(黑农26、绥农4号、呼80—1001、安丰1号、庆选101)游离脯氨酸的累积能力均高于无水分亏缺条件下的累积能力,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准。不同抗旱类型的大豆品种(黑农26,绥农4号,庆选101、呼80—1001)游离脯氨酸在不同生育时期累积能力不同。游离脯氨酸的累积能力在结荚期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0.
花生品种形态性状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谭忠 《花生学报》1998,(1):17-19,22
对花生五大类型共30份种质资源应用胁迫敏感指数进行了干旱棚盆栽抗旱性鉴定,初步探讨了花生品种形态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品种类型及株型,叶色,茎茸毛长短,开花习性,果嘴等性状与抗旱性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叶形,茎茸毛稀密,荚果网纹等性状与抗旱性无关,据此认为花生育种宜选用龙生型与普通型珍珠豆型种质进行了亲本组配,而不宜采用多粒型种质;对杂交后庆注重选择株型松散,叶色较深,茎茸毛长,交替  相似文献   

11.
1985—1986年,我们分别观察研究了夏播和春播大豆不同抗旱品种的根系形态及解剖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大豆抗旱品种根系的主要性状是:幼苗发根力强,根的生长速度快;主根扎得深,根系发达,根的干物重大,深层根量多,属于“深根型”;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较大;根的输导组织较发达.  相似文献   

12.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1999,18(2):134-138
在群体条件下,扁茎大豆(中国扁茎)结荚鼓粒期光合特生为例,光合速率高于高产品种黑农37,与高光效品种黑农40相仿;具有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叶面积,截获光能强;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并能有效地运往茎和花荚中,从而获得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产量,这些光合特性有利于对其进行光效育种改良,因此我们认为扁茎大豆可以做为高光效育种种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群体条件下,扁茎大豆(中国扁茎)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为:光合速率高于高产品种黑农37,与高光效品种黑农40相仿;具有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叶面积,截获光能能力强;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并能有效地运往茎和花荚中,从而获得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产量。这些光合特性有利于对其进行高光效育种改良。因此我们认为扁茎大豆可以做为高光效育种种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依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环境关系,选用旱肥型的新克旱9号、抗旱型的东农7742、水肥型的克丰4号和耐湿型的克涝3号4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在稀播条件下对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旱肥型新克旱9号的总叶面积峰值最高,为360 cm2,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旱肥型、抗旱型品种新克旱9号、东农7742的旗叶面积峰值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其叶面积对产量的作用较水肥型、耐湿型品种明显;旱肥型品种新克旱9号株高、株穗数及千粒重对产量作用关系较大,抗旱型品种东农7742株穗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水肥型品种克丰4号株穗数对产量作用大,耐湿型品种克涝3号的株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扁茎大豆和黑农26为试材,于R1、R3、R5、R6期分别对其根、茎、叶和荚果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扁茎大豆和黑农26品种的根、茎、叶和荚果解剖结构组成成份无明显差异。2.由于茎的扁化,其内部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突出的是维管柬数目较正常明显增多。3.扁茎大豆荚果也与黑农26一样,具有完整的光合作用系统。  相似文献   

16.
矮化大豆突变体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aN3处理大豆品种东农42获得了矮化突变体东泽11号,以东农42为野生型和该突变体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型大豆东农42及其矮化突变体进行了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茎薄壁细胞的横向长度(宽)小于野生型,薄壁细胞的纵向长度(长)大于野生型,单位面积薄壁细胞数目突变体小于野生型,但差异不显著。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占叶片厚度突变体均小于野生型,栅栏组织占叶片厚度、栅/海比突变体大于野生型,且随着矮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突变体的叶主脉维管束个数、导管个数、导管直径、输水面积、韧皮部面积均小于野生型。栅/海可作为矮化指标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东北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北豆18、绥农10、丰豆3、黑农28、东豆339、中黄13、合丰55、垦鉴豆35、黑农44和垦丰1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索大豆在不同生育时期(V1、V3、V5、R2和R4)的根际土、根、茎和叶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的诱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中黄13的根际土对瓜列当的刺激作用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大豆V3和V5期的植株提取液对瓜列当的诱导作用最强;大豆的根、茎和叶对瓜列当的诱导效果为根>茎>叶.在瓜列当危害区,大豆可以作为瓜列当的“诱捕”作物.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为风砂干旱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大多属春寒多风易旱区,是我省发展大豆生产主要灾害之一。为此,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筛选,为选育抗旱大豆品种,提供抗旱亲本材料是有意义的。 1986~1990年我们共进行了727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 鉴定方法分芽期鉴定与田间直接鉴定两种方法。芽期鉴定用蔗糖溶液-8巴浸种大豆,在人工模拟旱境条件下鉴定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凡发芽率高的和种子活力强的生育期间表现抗旱。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大豆的产量及质膜透性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研究是1984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盆栽,在不同生育期人工模拟旱境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基础产量水平虽然不同,但其产量及产量因子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胁迫,有着基本一致的反应。也就是说,干旱胁迫对其相应时期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如荚形成时期和鼓荚时期的干旱胁迫,致使秕荚大量增加,粒数减少;鼓粒期的干旱胁迫且导致百粒重的下降。荚鼓期的干旱胁迫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降低等综合因素所致。但是其减产幅度的大小,因品种的抗旱性而异。如抗旱品种“呼80—1001”减产10%,对照品种“黑农26”减产17.9%,而不抗旱品种“绥农4号”减产39.2%。从总的趋势看,大豆基础细胞质膜透性,随生育期的进展,直至鼓粒期,均有增加的趋势,但质膜透性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在干旱条件下,细胞质膜的相对变化因品种,因生育期而异。荚鼓期的水分胁迫,对细胞质膜的伤害最严重,这与荚鼓期的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是相一致的。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品种的质膜透性,与其抗旱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大豆扁化茎遗传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的研究认为,扁化茎性状是受单基因f控制,为隐性性状。我们于1992年引入美国扁茎和新兴扁茎二份大豆扁化茎材料,并用这二个扁化茎品种和吉林20号、吉林21号、长农4号三个园茎品种配制六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