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桂芝  杜尚昆 《河北渔业》2012,(3):26-26,63
<正>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毛蚶是渤海辽东湾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浅海人工增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我国以莱州湾和渤海湾分布较为广泛。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毛蚶资源日益匮乏,毛蚶资源增殖与修复工作备  相似文献   

3.
毛蚶控温育苗与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俗称毛蛤,是一种大型浅海滩涂经济贝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以渤海及黄海北部较多。毛蚶属广温、广盐性半埋栖型贝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我国以莱州湾和渤海湾分布较多.毛蚶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我国以莱州湾和渤海湾分布较为广泛。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毛蚶资源日益匮乏,毛蚶资源增殖与修复工作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贝类养殖技术之六毛蚶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为双壳软体动物,俗称麻蛤、毛蛤、瓦垄子、蚶子,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我国北方省份最为丰富。近年来,毛蚶市场供不应求,在此情形下唐山市丰南区把发展毛蚶增养殖、加快恢复毛蚶资源工作做为推动全区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事业的重要举措,为解决毛蚶苗种问题,2003年~2005年我们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和中间暂养等技术方面的研究,现将我们的实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基础设施实验在丰南区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育苗室进行。沉淀池为1个面积8亩的土池;砂滤池2个,每个砂滤池水体为80m3;使用室内水泥池14个,规格为4m×6m×1.7m,…  相似文献   

7.
翟林香 《齐鲁渔业》2010,(10):36-37
<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沿海池塘、滩涂、浅海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近年来,毛蚶市场供不应求,毛蚶增养殖业发展迅速,人工育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毛蚶人工育苗生产中常出现幼体突然大量"下沉"死亡和幼体附着变态率低等问题,造成育苗中途失败或  相似文献   

8.
正毛蚶俗称毛蛤、瓦楞子,是重要的海水经济贝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我国以莱州湾和渤海湾分布较多。毛蚶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毛蚶自然分布在泥、沙底质的潮间带和潮下带,为埋栖型贝类,适应能力较强。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受黄河的影响,海水营养盐丰富,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9.
毛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军  张海鹏  李怡群  付仲 《河北渔业》2005,(2):18-18,24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为双壳软体动物,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毛蚶曾是渤海的主要经济贝类,为我省群众渔业的主要品种。最高年产量曾达到4.13万t,占当时全省海洋渔业产量的34.1%。由于捕捞过度和环境变化等原因,70年代末毛蚶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各毛蚶渔场均已丧失了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青岛市内3区5个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连续采集贝类样品,其中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 gas 208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169个、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 169个,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Novoviruses,NV)的感染,旨在为贝类食品的安全监控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毛蚶样品中NV检出率分别为10.1%和5.3%,而杂色蛤未检出,NV流行的季节主要是11月至次年3月,感染部位主要分布于贝类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11.
<正>毛蚶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毛蚶广泛分布于我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我国的渤海、东海分布较多。自然生活于水深2~20m浅海泥沙海底,对盐度、温度适应广泛,适宜盐度22‰~30‰,昌黎县海域属沙底质和沙泥底质,非常适合毛蚶等贝类养殖,近年来昌黎县扇贝养殖户利用扇贝养殖台筏、网笼等器材进行毛蚶养殖,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2.
正温和气单胞菌存在于淡水、土壤、淤泥、污水等环境中,有时在海水鱼类中也可观察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该菌能引发罗非鱼、鲤鱼、鲫鱼等多种鱼类~([2-6])及其他动物的疾病~([7-9])。采用抗生素类化学药物控制这类疾病会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10-11])。相对而言,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是水产病害防治中的一个发展方向~([12])。有的研究~([13-16])表明,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等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近年  相似文献   

13.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目、蚶科,俗称"麻蚶子","毛蛤".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辽河、海河等河口附近的软泥底质区.毛蚶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贝类,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等诸多原因,毛蚶资源受到了极大破坏,其海捕产量逐年递减,自然资源量近乎枯竭,而毛蚶人工繁殖、人工增养殖尚处于刚刚起步试验阶段.为有效、合理地恢复毛蚶资源,推动毛蚶这一北方经济品种增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摸索掌握毛蚶的繁殖、生长的生物学习性,2004-2007年在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进行了毛蚶人工繁殖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将四年的试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毛蚶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陈建华  阎斌伦  高焕 《河北渔业》2006,(9):24-25,49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俗称毛蛤、麻蚶、瓦楞子等,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均有分布,以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毛蚶是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海域常见的经济贝类,不但其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20世纪70年代仅渤海湾的产量就达20多万t,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导致毛蚶资源日益匮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不断攀升.因此,近几年毛蚶的增殖工作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毛蚶(Scapharca suborenata)是重要经济贝类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欢迎。辽东湾曾是我国最重要的毛蚶产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最高年产量曾达5万t左右,但由于不注意资源保护,乱采滥捕,资源逐年减少,现已基本枯竭。为保护和恢复毛蚶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毛蚶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是黄河口地区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受生境破坏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其资源和产量大幅下降。针对毛蚶稚贝海区成活率较低、生长缓慢等问题,开展了毛蚶稚贝池塘中间培育技术研究,主要在池塘使用自主研制的网笼进行了试验。本试验投放毛蚶稚贝437.4kg,平均壳长3.4mm、壳高2.3mm,使用网笼180组,经过45d培育,共收获稚贝2155万粒,共计1728kg,成活率98.5%,平均壳长10.1mm,增长了197.1%。  相似文献   

17.
正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  相似文献   

18.
毛蚶的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渤海、东海近海较多.以往进行的毛蚶增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靠天然采捕.近几年来,毛蚶市场供不应求,毛蚶增养殖应运而生,而由此带动的苗种生产也取得很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毛蚶苗种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virus 1, OsHV-1)给世界双壳贝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0余种双壳贝类陆续被认定为易感宿主,仍有其他几种贝类仅有PCR核酸阳性数据,因确诊证据不足导致其易感性未得到充分评估。原位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检测技术相对传统原位杂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可作为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的优点。为了在OsHV-1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实现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和确诊,根据已报道的OsHV-1特异性LAMP检测引物,设计内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OsHV-1的原位LAMP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对2019年以来采集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毛蚶样本的OsHV-1原位LAMP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他几种贝类部分样本的实时定量PCR (qPCR)检测呈阳性,但原位LAMP检测呈阴性。对毛蚶样本的原位LAMP检测结果分析发现,病毒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外套膜和肝胰腺等器官的结缔组织,推测感染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和血淋巴细胞;在闭壳肌和斧足肌肉组织的肌细胞细胞核中也发现较多杂交信号。鳃丝内和周边偶现阳性信号,推测来自渗出的血淋巴细胞。基于原位LAMP技术的OsHV-1检测结果显示,毛蚶是OsHV-1的一种易感宿主,毛蚶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血淋巴细胞对该病毒有强亲嗜性。  相似文献   

20.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俗称大毛蛤、赤贝、血贝,隶属瓣鳃纲、列齿目、蚶科、毛蚶属,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双壳贝类,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菲律宾沿海均有分布。我国以黄海北部资源最为丰富,辽宁大连及丹东地区沿海是我国主要产区,山东威海和天津塘沽等地也有一定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